摘 要:文言文閱讀理解是高考的重點,也是難點。高考文言復習訓練,既是對已學知識的復習和遷移,又是對新知識的掌握和積累。在具體的實施中,教師應要求學生回歸教材達到三個境界的提升,讓學生講解,進行合理分組,通過學生命題的形式進行學習交流,提高學習效率。做到了有目標、有要求、因人而異、因材施教,使學生對知識點做到深鉆細研,爛熟于心,也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真正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在學習中的角色也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同時,“質(zhì)疑問難”環(huán)節(jié)的設置,跟學生閱讀理解的過程互相補充,兩者相得益彰。
關鍵詞:高考;文言文訓練;創(chuàng)新實踐;亮點
文言文閱讀理解是高考的重點,也是難點。學生在高一、高二的文言學習中,對重點實詞、虛詞及特殊句式的掌握和積累顯得分散而凌亂。即使老師在每篇課文上完以后,對本課的知識點進行歸納整理,但在學習完之后的很長時間內(nèi)學習其他內(nèi)容,學生不能及時鞏固和復習所學的知識點,使得學生對文言知識有些生疏,乃至遺忘。高考文言復習訓練,既是對已學知識的復習和遷移,又是對新知識的掌握和積累。由于個別學生對文言本身就有厭學情緒,再加之很多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不牢固,所以復習的難度較大,導致考試時得分不高。在高考文言文復習訓練中,如何使學生既充分掌握和靈活運用已有知識,又能很好地積累和鞏固新知識,是老師在高考復習時都要思考的問題。
結合我所帶學生的學習實際和我的教學實踐,在高考文言文的訓練中,我進行了大膽嘗試和教學創(chuàng)新,取得了顯著的教學效果。
一、我是這樣具體實施高考文言訓練的創(chuàng)新實踐的
1.回歸教材,達到我的復習訓練要求。我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對必修五冊中的我指定的部分文言文進行復習,要求學生達到三個境界的提升。第一境界,借助課文部分注釋,能翻譯課文;第二境界,借助課文少量注釋,能翻譯課文;第三境界,不看注釋,能翻譯課文。由于學生學習基礎參差不齊,所以我要求大部分學生要達到第三境界,只有極少數(shù)學生達到第二境界。這樣,學生能較好地掌握課本中的文言知識。
2.對于復習材料中每課時學習的知識點,包括重點和難點,我都讓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講解給老師和同學聽,學生不懂的或者沒有說到的地方,老師再進行補充和講解。課后檢測題做完之后,也讓學生進行分析和解答。這樣,對每課的知識點學生都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
3.注重文言材料的訓練,講求訓練效果。這是高考文言訓練的重中之重,也是我有效訓練的創(chuàng)新實踐。首先,對全班同學依據(jù)語文學習情況進行合理分組,根據(jù)文言知識點,分別設立實詞組、虛詞組、特殊句式組、文化常識組、人物性格形象組、內(nèi)容概括分析組和翻譯組七個小組。其次,每篇訓練文章進行訓練前,七個小組由老師隨機指定,然后小組同學在自己閱讀理解的基礎上,按照高考題型,每人出一道本小組題目,在小組內(nèi)交流解答,最后由小組長牽頭,全體小組成員選出代表性題型或者重組兩道題,用于全班同學的交流作答。第三,全班同學在課堂上進行交流,各小組根據(jù)文言高考題的順序,出示題目,讓其他小組同學解答,如果有解答不上或者答錯的,可選定其他命題小組任意一個同學解析。
通過文言訓練的創(chuàng)新實踐,也通過專題訓練的檢測,我和同事都發(fā)現(xiàn)這種創(chuàng)新訓練的效果比以往老師提問、學生作答,或者老師指導下的閱讀理解的效果要好得多。
二、這種文言訓練的創(chuàng)新實踐有以下亮點
1.回歸教材學習時,做到了有目標、有要求、因人而異、因材施教?;貧w教材學習“三境界”的提出,使學生的學習有目的、有方向,并且在不斷的學習中掌握很多的文言知識,使學生在學習中有獲得感、成就感。
2.對于每課的知識點,學生的講解要經(jīng)過自己的理解、內(nèi)化和表達才能呈現(xiàn)出來,這本身就是學生學習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要對知識點深鉆細研,而且要爛熟于心,再加上課堂檢測的鞏固加強,學生就能很牢固地掌握知識點。
3.各知識點小組的隨機劃分,打消了學生依賴和偷懶的思想,學生有機會能對各種題型都進行嘗試。再者,命題的前提是學生要真正把文章讀懂,才能設置問題、確定答案。這樣,細化了訓練文本的內(nèi)容,使得學生不僅要仔細閱讀理解文本,還要做好本命題組的命題工作;既要做到對文本的整體把握,還要做到對本組任務的重點突破。通過本人、本組內(nèi)部的問題消化,能突破本組的知識點;通過對其他知識點小組問題的準備,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文言訓練文本中的所有知識。
4.創(chuàng)新訓練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真正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學生在學習中的角色也發(fā)生了很多的變化。他們既是老師,又是學生;既是命題人,又是答題者。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學習中,能積極主動地做到對訓練文本的深入理解,這種創(chuàng)新訓練實踐的深度和廣度,是我們以往在文言訓練中從沒有達到過的。
5.“質(zhì)疑問難”環(huán)節(jié),是教師幫助學生學習的過程,是解惑的過程,其實也是教師檢查學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知識的過程,這個過程跟學生閱讀理解的過程互相補充,兩者相得益彰。
作者簡介:柳生魁,男,1973年9月生于甘肅省永登縣。永登縣第一中學一級教師,大學本科學歷。1995年參加工作,一直從事高中語文教學工作,并擔任班主任至今。在語文教學和班主任工作中善于學習、創(chuàng)新和實踐,有多篇教育教學論文發(fā)表。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