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冠宇
【摘要】 目的 探討分析呼吸內科疾病治療中抗菌藥物的應用價值。方法 120例呼吸道疾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為參照組和研究組, 每組60例。參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療法進行治療。研究組患者采用抗菌藥物頭孢呋辛鈉靜脈滴注。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結果 經(jīng)
治療后, 研究組的總有效率為96.67%, 明顯高于參照組的81.67%,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9878, P=0.0082<0.05)。研究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3.33%, 明顯低于參照組的13.33%,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3.9273, P=0.0475<0.05)。結論 在呼吸內科疾病治療中應用抗菌藥物頭孢呋辛鈉靜脈滴注, 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臨床療效, 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呼吸內科疾病;抗菌藥物;應用價值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16.055
隨著環(huán)境污染問題的加劇, 近年來, 呼吸道疾病的發(fā)病率呈現(xiàn)逐漸上升趨勢。臨床上通常應用抗菌藥物治療呼吸道疾病, 但是因為抗菌藥物的不合理使用, 可能會導致患者發(fā)生相應的不良反應, 很多患者比較抵制使用抗菌藥物。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 合理地使用抗菌藥物在臨床上有著較高的價值, 能夠加快患者的康復進程, 因此本院特對選取60例呼吸道患者使用抗菌藥物頭孢呋辛鈉注射液, 以觀察其臨床療效及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現(xiàn)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7月~2018年7月在本院呼吸內科就診的120例呼吸道疾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所有患者均被確診為呼吸道疾病, 且無精神疾病史, 語言表達能力正常, 患者及其家屬在治療前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本研究已經(jīng)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將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參照組, 每組60例。研究組患者中, 男36例, 女24例;年齡20~80歲, 平均年齡(39.62±13.54)歲;疾病類型:下呼吸道感染32例, 上呼吸道感染18例, 其他10例。參照組患者中, 男33例, 女27例;年齡20~80歲, 平均年齡(39.25±13.65)歲;疾病類型:下呼吸道感染28例, 上呼吸道感染21例, 其他11例。兩組的患者的性別、年齡及疾病類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參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療法進行治療。研究組患者采用抗菌藥物進行治療, 靜脈注射頭孢呋辛鈉注射液, 通常成人用藥量為0.75 g/次, 每隔8 h給藥1次, 0.75 g的頭孢呋辛鈉注射液需要用最少6.0 ml的無菌注射用水溶解, 療程通常為5~10 d[1]。若患者病情比較嚴重, 有罕見敏感菌, 則可以增加用藥劑量, 每隔6 h給藥1次。具體用藥劑量需要結合患者的年齡、體重以及實際病情選擇。對于腎功能損傷者需要酌情用藥。用藥后需要密切觀察患者是否有異常情況, 如果有異常情況, 需要適當調整用藥劑量或停止用藥[2]。
1. 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臨床療效由專業(yè)人員對兩組患者臨床治療的實際情況進行記錄, 判定標準:患者在接受頭孢呋辛鈉藥物治療后, 臨床病癥已經(jīng)徹底消失, 身體各組織及生理機能已無異常, 則視為治愈;患者的臨床病癥大幅度改善, 身體各組織及生理機能也已基本無異常, 則視為顯效;患者的臨床病癥一定程度上好轉, 各方面情況有所恢復, 則視為有效;患者病情無任何改善, 還有加重趨勢, 則視為無效[3]??傆行?(治愈+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經(jīng)治療后, 研究組的總有效率為96.67%, 明顯高于參照組的81.67%,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9878, P=0.0082<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研究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3.33%, 明顯低于參照組的13.33%,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3.9273, P=0.0475<0.05)。見表2。
3 討論
呼吸道疾病患者的臨床治療中通常會應用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 此類藥物具有極強的抗菌效果, 因此在臨床上應用率較高[4]。為了讓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發(fā)揮最佳作用, 并降低使用過程中的副作用, 醫(yī)師在應用頭孢呋辛鈉注射液的時候, 需要合理使用。醫(yī)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規(guī)范頭孢呋辛鈉注射液的用藥:①制定抗菌藥物頭孢呋辛鈉注射液使用的相關制度規(guī)定, 在發(fā)展中不斷完善規(guī)章制度, 所以醫(yī)師都需要按照規(guī)章制度合理使用;②醫(yī)院應該構建合理的抗菌藥物頭孢呋辛鈉注射液使用的預警機制, 定期或不定期地統(tǒng)計本院使用情況, 同時不斷更新、完善預警機制[5];③增強抗菌藥物頭孢呋辛鈉不合理應用危害性的宣傳力度, 定期對醫(yī)師進行相關健康知識的培訓。同時, 強化醫(yī)德醫(yī)風培訓工作, 增強醫(yī)師的職業(yè)素養(yǎng), 規(guī)范化醫(yī)院醫(yī)師的用藥情況[6, 7];④做好抗菌藥物頭孢呋辛鈉注射液不良反應的積極監(jiān)測和分析工作, 強化醫(yī)務人員的風險意識, 通過臨床合理用藥, 保障患者安全[8]。此外, 應該強化抗菌藥物頭孢呋辛鈉注射液的管理以及購買, 減少臨床不合理用藥情況, 從而降低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本研究結果顯示, 經(jīng)治療后, 研究組的總有效率為96.67%, 明顯高于參照組的81.67%,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9878, P=0.0082<0.05)。研究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3.33%, 明顯低于參照組的13.33%,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3.9273, P=0.0475<0.05)。
綜上所述, 在呼吸內科疾病治療中應用抗菌藥物頭孢呋辛鈉靜脈滴注, 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臨床療效, 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但是, 如果沒有合理用藥, 有可能引起患者不良反應的發(fā)生, 所以醫(yī)師在選擇應用抗菌藥物頭孢呋辛鈉注射液的時候, 應該結合患者實際情況選擇用法以及劑量, 注重合理用藥, 從而起到保障患者安全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楊麗. 呼吸內科應用抗菌藥物干預的療效研究. 北方藥學, 2017, 14(7):175.
[2] 許江濤. 臨床藥師在呼吸內科抗菌藥物合理使用中的作用探析. 海峽藥學, 2016, 28(12):238-239.
[3] 楊冬梅. 急診內科上呼吸道感染應用抗菌藥物調查分析. 中國衛(wèi)生產(chǎn)業(yè), 2016, 13(35):147-149.
[4] 侯玉輝, 趙丹. 呼吸內科疾病治療中抗菌藥物的應用價值. 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 2014, 14(34):222-223.
[5] 李娟. 呼吸內科疾病治療中抗菌藥物的應用價值. 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3, 11(26):34-35.
[6] 郗穎, 許健, 李小六. 呼吸內科抗菌藥物應用分析與探討. 中華全科醫(yī)學, 2012, 10(6):958-959.
[7] 魏紅. 呼吸內科呼吸系統(tǒng)疾病住院患者抗菌藥物應用情況探討. 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 2015, 15(16):102-103.
[8] 張亮, 柳俊喜, 劉敏. 呼吸內科抗菌藥物的臨床選擇與合理應用分析. 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8, 5(27):168-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