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宏 陳小燕 陳曉清
【摘要】 目的 分析學齡前兒童睡眠狀況與情緒和行為問題的關聯(lián)性。方法 200例學齡前兒童, 采用兒童睡眠習慣問卷(CSHQ)、長處和困難問卷(SDQ)調查其睡眠狀況與情緒和行為問題, 并分析學齡前兒童睡眠狀況及其睡眠狀況與情緒和行為問題的關聯(lián)性。結果 200例兒童經(jīng)問卷調查, 行為異常、品行異常、多動、同伴交往異常、社會行為異常、情緒異常、SDQ總分異常檢出率分別為22.0%(44/200)、17.0%(34/200)、27.5%(55/200)、30.0%(60/200)、26.5%(53/200)、22.0%(44/200)、28.5%
(57/200), 其中同伴交往異常率最高, 品行異常率最低。學齡前兒童睡眠質量好、一般、差分別為42.0%
(84/200)、39.5%(79/200)、18.5%(37/200)。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 情緒、行為、多動、同伴交往、社會行為及SDQ總分情況是兒童睡眠質量的影響因素(P<0.05);睡眠質量是情緒、行為、多動、同伴交往、社會行為及SDQ總分情況的影響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 情緒、行為、同伴交往、社會行為、SDQ總分均是兒童夜間睡眠時間及睡眠質量的影響因素(P<0.05)。結論 對學齡前兒童睡眠狀況進行統(tǒng)計分析, 發(fā)現(xiàn)夜間睡眠時間短、睡眠質量較差的學齡前兒童情緒與行為問題較多, 且情緒與行為問題較多的兒童睡眠時間、睡眠質量也存在一定的問題。故家長應為兒童創(chuàng)造良好的睡眠環(huán)境與成長環(huán)境, 促進兒童身心健康成長。
【關鍵詞】 睡眠狀況;情緒問題;行為問題;相關性;學齡前兒童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16.041
睡眠是哺乳動物普遍存在的一種自然休息狀態(tài), 其特征包括主動身體運動減少、對外界刺激反應減弱、同化作用水平提高的同時異化作用水平降低[1]。睡眠占據(jù)了人類生命1/3的時間, 故睡眠質量是生活質量的基礎。在兒童階段, 睡眠質量不僅會影響兒童的生長發(fā)育, 還會影響兒童身心健康[2]。目前, 因外在、內在因素的影響, 學齡前兒童睡眠問題普遍存在, 其對兒童身心健康的發(fā)育有著嚴重影響, 使得學齡前兒童睡眠問題已成為目前社會最關心的問題之一[3]。此外, 兒童睡眠問題常會對其情緒、行為、認知等水平造成影響, 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4], 睡眠問題會提高兒童多動障礙、缺陷障礙發(fā)生率。在兒童5歲時, 身心發(fā)育與睡眠問題呈高強度關聯(lián), 而適當?shù)乃邥r間可有效減少兒童情緒與行為問題的發(fā)生[5]。本研究分析學齡前兒童睡眠狀況與情緒和行為問題的關聯(lián)性, 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本地區(qū)學齡前兒童200例。納入標準:無任何先天性疾病, 身體健康;參與研究的兒童家屬均已對本研究知情, 自愿同意參與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兒童或兒童家屬不愿參與本次研究;有心、肝、肺、腎等慢性疾病者;腦炎或精神疾病者;甲狀腺功能障礙性疾病者。參與研究的兒童男104例, 女96例;年齡3~6歲。
1. 2 方法 采取調查問卷的形式對參與研究的200例兒童進行調查。問卷調查為本機構自制, 在調查過程中, 由經(jīng)過培訓的專業(yè)人員將問卷分發(fā)到幼兒園老師手中, 再由老師發(fā)至兒童的父母手中, 填寫后回收問卷并進行統(tǒng)計。如在填寫中出現(xiàn)漏填或邏輯錯誤, 應立即進行反饋并由調查員進行處理。問卷內容包括兒童睡眠質量、兒童情緒、兒童行為、兒童人口社會學特征等。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調查學齡前兒童睡眠狀況, 分析學齡前兒童睡眠狀況與情緒和行為問題的關聯(lián)性。兒童睡眠質量判定:將兒童睡眠質量分為好、一般、差3個層次;填寫1個月兒童工作日及非工作日夜間睡眠時間。夜間睡眠時間=(工作日睡眠時間×5+非工作日睡眠時間×2)/7。行為異常判定:應用英國心理學家郭德曼(Goodman)修正后的父母版SDQ對學齡前兒童的行為進行評價, 評價內容包括兒童的品行問題、交往問題、情緒癥狀、多動行為、社會行為等共5個維度, 其總分示行為困難程度[6]。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單因素分析采用χ2檢驗, 多因素分析應用Logistic回歸模型。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200例學齡前兒童情緒和行為問題、睡眠問題檢出情況 200例兒童經(jīng)問卷調查, 行為異常、品行異常、多動、同伴交往異常、社會行為異常、情緒異常、SDQ總分異常檢出率分別為22.0%(44/200)、17.0%(34/200)、27.5%(55/200)、30.0%(60/200)、26.5%(53/200)、22.0%(44/200)、28.5%(57/200), 其中同伴交往異常率最高, 品行異常率最低。
學齡前兒童睡眠質量好、一般、差分別為42.0%(84/200)、
39.5%(79/200)、18.5%(37/200)。
2. 2 200例學齡前兒童夜間睡眠時間及質量與情緒和行為的單因素分析 情緒、行為、多動、同伴交往、社會行為及SDQ總分情況是兒童睡眠質量的影響因素(P<0.05);睡眠質量是情緒、行為、多動、同伴交往、社會行為及SDQ總分情況的影響因素(P<0.05)。見表1。
2. 3 200例學齡前兒童夜間睡眠時間及質量與情緒和行為的多因素分析 情緒、行為、同伴交往、社會行為、SDQ總分均是兒童夜間睡眠時間及睡眠質量的影響因素(P<0.05)。見表2。
3 討論
睡眠問題在學齡前兒童中普遍存在。在兒童生長、發(fā)育過程中, 睡眠質量與睡眠時間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臨床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7], 學齡前兒童的情緒與行為問題普遍存在, 而睡眠質量又與兒童的情緒與行為存在一定的關聯(lián)性, 兩者相互聯(lián)系、共同影響。且經(jīng)臨床分析統(tǒng)計, 睡眠質量較差的兒童出現(xiàn)行為、情緒異常風險較高。科學研究顯示[8], 睡眠障礙會使兒童出現(xiàn)行為障礙與情緒問題, 同時以上問題還影響著兒童的社會行為與同伴交往行為。故學齡前兒童睡眠時間不足, 會增加行為異常發(fā)生風險, 因此, 較長的夜間睡眠時間是保持兒童正常行為與情緒正常的關鍵環(huán)節(jié)[9]。故應積極強化預防措施, 及時發(fā)現(xiàn)睡眠障礙, 控制其長期的危害。
學齡前兒童的睡眠、情緒、行為會受環(huán)境與遺傳因素的影響, 不同因素影響效果不同。3~6歲兒童睡眠情況、情緒、行為問題在社會學特征的分布中存在一定的差異, 且父母情況、兒童自身問題等都會對睡眠產(chǎn)生影響[10, 11]。在實際生活中, 兒童睡眠質量、情緒及行為等均會受到父母行為的影響, 故保持穩(wěn)定的睡眠對兒童心理行為功能具有一定的影響, 反過來講, 心理行為也會對睡眠產(chǎn)生影響[12, 13]。
綜上所述, 對學齡前兒童睡眠狀況進行統(tǒng)計分析, 發(fā)現(xiàn)夜間睡眠時間短、睡眠質量較差的學齡前兒童情緒與行為問題較多, 且情緒與行為問題較多的兒童睡眠時間、睡眠質量也存在一定的問題。故家長應為兒童創(chuàng)造良好的睡眠環(huán)境與成長環(huán)境, 促進兒童身心健康成長。但由于本次研究樣本較少, 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故在今后的研究中可適當擴大樣本量, 為提高兒童睡眠質量提供更可靠的參考。
參考文獻
[1] 朱敏, 張安慧, 曹臻, 等. 學齡前兒童睡眠障礙及影響因素分析. 安徽預防醫(yī)學雜志, 2016, 22(5):297-300, 307.
[2] 陶勇浩, 倪玲玲, 嚴雙琴, 等. 睡眠狀況與學齡前兒童執(zhí)行功能的關聯(lián)性研究. 中國兒童保健雜志, 2016(12):1237-1240.
[3] 韓素玲, 陳好閱, 俞飛, 等. 高郵市留守學齡前兒童睡眠狀況及影響因素分析. 中國學校衛(wèi)生, 2015, 36(9):1403-1404.
[4] 陳云曉, Erigene Rutayisire, 伍曉艷, 等. 學齡前兒童睡眠狀況與情緒和行為問題的關聯(lián)性研究. 中華流行病學雜志, 2017, 38(9):1191-1196.
[5] 劉昭璐, 傅茂筍, 徐凌忠, 等. 農(nóng)村學齡前兒童情緒和行為問題的調查研究. 中國衛(wèi)生事業(yè)管理, 2015, 32(4):303-305.
[6] 岳立文, 曲紅明, 祝麗珺, 等. 南京市學齡前兒童睡眠狀況及影響因素分析. 中國兒童保健雜志, 2013, 21(12):1312-1314.
[7] 焦鵬濤. 學齡前兒童行為問題影響因素分析及干預措施. 中國婦幼保健, 2017, 32(17):4160-4162.
[8] 魏鎖, 程進, 王穎初, 等. 2015年池州市學齡前農(nóng)村留守兒童焦慮狀況及影響因素分析. 實用預防醫(yī)學, 2016, 23(11):1326-1329.
[9] 沈景亭, 賀峰, 楊金友, 等. 沛縣農(nóng)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狀況及影響因素分析. 中國校醫(yī), 2016, 30(10):721-724.
[10] 孫艷麗, 邵婷, 姚余有, 等. 母親妊娠特有焦慮與學齡前兒童孤獨癥樣行為關系的出生隊列研究. 中華預防醫(yī)學雜志, 2016, 50(2):118-122.
[11] 姚春艷. 父母元情緒理念對學齡前兒童情緒調節(jié)影響的實驗研究. 曲阜師范大學, 2014.
[12] 祖菲婭·吐爾地, 李衛(wèi)民. 新疆阿勒泰地區(qū)哈薩克族學齡前兒童睡眠相關因素及對兒童行為的影響. 職業(yè)與健康, 2018, 34(9):89-92.
[13] 陳星, 鮑慧惠, 吳皖珂, 等. 孕期雙酚A暴露對學齡前兒童情緒和行為問題的影響. 中華流行病學雜志, 2018, 39(2):188-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