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為漢語國際推廣帶來了新的契機,同時“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也離不開語言的支撐。面對復雜的國際環(huán)境,在漢語國際推廣過程中如何能夠進行好文化教學,促進語言和文化的共同發(fā)展,為一帶一路的推行破除阻力,是需要我們思考的問題。本文立足于“一帶一路”背景,探討了漢語國際推廣文化教學中在文化觀念、教學內容以及師資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并試圖提出相關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一帶一路;文化教學;漢語國際推廣
2013年我國提出“一帶一路”重大倡議,然而目前沿線國家甚至國際上對中國態(tài)度還存在著很多質疑,因此消除國家間的誤解,加強文化認同感,才能更好的推行“一帶一路”戰(zhàn)略。在漢語國際推廣中進行好文化教學,有助于消除“一帶一路”實施過程中的文化障礙和語言障礙,同時能夠實現(xiàn)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提升文化軟實力。因此如何在漢語國際推廣中進行好具體的相關文化教學,是我們共同面臨的問題。
1 文化教學的界定
首先我們可以確定的是漢語國際推廣中的文化教學必定是區(qū)別于專業(yè)性文化課中的文化教學。即使是高級階段學習者的文化課程,也是服務于語言的文化教學。總體來說漢語國際推廣中的文化教學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和語言結合更緊密的文化因素教學,一種是文化知識的教學。其次文化教學具體內容和范圍的確定也有賴于文化教學目的的確定。[1]一帶一路背景下,漢語國際推廣中文化教學具體應該涉及哪些內容,要緊緊把握中國文化核心價值的主體部分,同時考慮沿線國家的文化因素,制定出最合適的文化教學內容。
2 文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1 文化觀念存在偏差
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存在一些具有偏差的文化觀念,這些觀念無疑會對相應的文化教學的實施產生影響。筆者在這里主要探討的是“交際文化論”以及“文化導入論”。
所謂“交際文化觀”,亓華認為:將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文化問題僅僅限定于交際文化上,可以稱之為“交際文化論”。[2]但是在實際交往中除了“交際文化”,那些涉及到社會本質的“觀念文化”也是必不可少的。文化教學如果僅僅專注于解決學習者的交際問題明顯是不夠的,各學者和漢語教師必須打破“交際文化論”,樹立國際文化大視野。所謂“文化導入說”,簡單來說就是將文化因素作為“導入”的概念來對待,這種觀念會使人產生文化在語言教學中可有可無的誤解。尤其在“一帶一路”背景下,漢語的國際推廣肩負著更加重要的文化傳播使命,這種忽視文化教學的觀念必須得到積極的轉變。
2.2 教學內容有待改善
一方面,“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存在著十分復雜文化差異問題,這就要求文化教學內容不僅要考慮到中華文化的傳播,也要考慮到學習者不同的文化差異。不管是在國內進行的文化教學,還是赴國外教學都要充分考慮所在國的政治文化背景,制定出有針對性的文化教學內容,這其實對研究者和教師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文化教學內容浮于表面,缺少創(chuàng)新。盡管在文化教學中設置了不少關于中華文化的課程,但是課程內容單一,毫無新意。而且這些內容多浮于表面,沒有對深層的文化內容盡心挖掘。
2.3 師資力量急需強化
崔希亮曾指出,漢語國際教育面臨兩個主要問題,一是在數(shù)量上需要大批受過訓練的漢語教師,二是在質量上需要高水平的漢語教師[3]。首先在數(shù)量上,目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的漢語教育,在師資方面存在著外派教師多、本土教師少等問題[4]。本土教師在語言溝通和文化交流方面具有先天的優(yōu)勢,但是各國的漢語教師多為漢語國際教育專業(yè)的學生外派,對于本土教師的培養(yǎng)卻相對較少。另外,在質量上,漢語國際推廣中對漢語教師的要求,除了掌握語言教學技能之外,還需要對中國文化有一個全面系統(tǒng)的了解,同時必須具備強烈的跨文化意識,但是能夠大部分漢語教師很難達到如此高的專業(yè)水平。
3 對策和建議
3.1 建立文化自覺及文化自信
所謂“文化自信”,我們采用熊曉梅的說法:“文化自信,主要指一個民族、政黨能夠站在世界文明視域下,對本民族文化價值產生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5]所謂“文化自覺”,費孝通認為:“文化自覺”指的是生活在不同文化中的人,在對其文化有“自知之明”的基礎上,了解其他文化及其與自身文化的關系[6]。從教者建立了文化自覺,有利于促使其深入了解中國文化的精髓并且在掌握中外文化的基礎上形成較強的理解力。從我們自身來講,必須以文化自信為精神支撐,研究者和從教者積極建立好文化自覺,從心出發(fā),將中華文化地魅力展現(xiàn)出來,將“一帶一路”的核心思想和中國態(tài)度展更好的展現(xiàn)給各國人民。
3.2 從教材突破,強化教學針對性
教材對于教學內容以及教師的授課方式有著直接的影響,教材中的內容要體現(xiàn)中華文化的精髓,同時我們不能一味的“推銷式”來傳播自己的文化,我們必須在考慮學習者復雜的文化背景的前提下編寫出合適的教材。首先教材的編寫必須進行中外文化的橫向比較,不能一味的進行縱向的中國文化本體闡述,這容易引起學生的誤解和排斥。其次教材的編寫必須考慮到學習者不同的文化背景,才能有利于進行有針對性的文化教學??傊?,我們需要從教材突破,制定出更具針對性、時效性、實用性的教材,為文化教學提供更好的輔助。
3.3 不同類型文化課程相結合
前面我們提到過漢語教學中的“交際文化論”,在一帶一路背景下,僅僅關注交際文化明顯是不夠的,因此,漢語國際推廣中的文化教學除了交際文化課程,還需要進行專門的文化課程,而且必須推動這兩種類型文化課程的結合。交際文化課中涉及的語言背后的言外之意,學生可以在專門的文化課上獲得深層次的理解,兩者相結合才能將文化教學進行好。但是在專門的文化課上,對于中國文化各領域一些具體問題也不必挖掘過深,從而與漢語言文化專業(yè)課程造成重復,還需要考慮留學生的接受能力[7]。
4 結語
“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賦予了漢語國際推廣中的文化教學新的使命,本文對漢語傳播中的文化教學進行了界定,簡要分析了文化教學在文化觀念、教學內容以及師資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從文化自覺及文化自信、教材的編寫,課程設置等方面提出了相關建議,此外,提高漢語教師的專業(yè)水平已是老生常談,本文不再多加贅述。文化教學的在漢語國際推廣中的重要性日益彰顯,隨著研究的深入發(fā)展,語言教學和文化教學之間定會形成一種和諧的相互促進的態(tài)勢,以此來推動漢語教學事業(yè)的發(fā)展,提升文化軟實力,為“一帶一路”建設提高長足動力。
參考文獻
[1]張英.對外漢語文化因素與文化知識教學研究[J].漢語學習,2006,(6):62.
[2]亓華.漢語國際推廣與文化觀念的轉型[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4):118
[3]崔希亮.漢語國際教育“三教”問題的核心與基礎[J].世界漢語教學,2010,(1):76.
[4]黃卓明.服務于“一帶一路”建設的漢語國際教育[J].世界教育信息,2017,(21):13.
[5]熊曉梅.文化自覺自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向度[J].中國高等教育,2012(18).
[6]費孝通.文化自覺和而不同[J].新華文摘,2001(1).
[7]褚一亭.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J].科教文匯(下旬刊),
2008,(10):86.
作者簡介
劉科科(1993-),女,漢族,河南焦作,在讀碩士,云南大學,漢語國際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