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秋仙
摘要: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體育教學必須將落腳點放在學生的整體發(fā)展上,促進每一個學生的進步。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接受水平不一,體育學習效果自然不盡相同,因而“一刀切”的教育模式顯然以難以適應新時期的發(fā)展要求。本文分析了小學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論述了分層教學的原則,提出了分層教學的對策。
關鍵詞:小學;體育教學;分層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8?????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9)16-0215-01
教學模式對教學質量有著直接的影響,教學方式是否科學、合理,是關系著教學效果的主要因素,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具有較大影響。
1.小學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
1.1?對體育學科的重視度不高。受應試教育思想的嚴重影響,教學科目形成了“主科”與“副科”之分。體育被當作“副科”,其重要性被輕視。學校教育對體育教學的重視度不夠,經(jīng)常出現(xiàn)利用體育教學時間開展“主科”教學的現(xiàn)象[1]。
1.2?體育教學缺乏規(guī)范性。一些教師未擺脫原有的教學習慣,教學模式的合理性、科學性不強,導致體育教學的質量和效果不佳。課堂上,教師組織學生進行了熱身、跑步等基本鍛煉項目后,通常會讓學生自由活動,自行娛樂[2]。這種教學方法缺乏規(guī)范性,使得鍛煉時間不足,項目過少,難以實現(xiàn)體育教學目標,無法讓學生掌握體育技能。
1.3?缺乏創(chuàng)新性的教學方法。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更強調理論的講解,課堂的大部分時間都被理論講解占據(jù)。這一過程互動性較差,教師難以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學生之間也無法交流,枯燥的教學方法容易讓學生失去興趣,被動的進行體育鍛煉。
1.4?教學評價機制不合理。體育教學評價內容缺乏過程性,更多地關注學生的體能和運動技巧,評價的重點多集中在學生的身體素質上,忽視了對學生環(huán)境適應能力和心理素質的評價。同時,評價方式缺乏多元性,多以老師評價學生的方式進行,未進行學生自主評價和互評。另外,評價機制缺乏實效性,目前的學習評價的覆蓋面不夠廣泛,難以實現(xiàn)全部的主要功能,未能體現(xiàn)激勵、改進等功能。
2.小學體育教學中應用分層教學的原則
2.1?非固定化。分層教學不是固定的教學模式,而是靈活多變的,要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基準進行適時地調整。
2.2?非公開化。小學生的自尊心較強,且身心發(fā)展水平不一,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更要尊重學生的隱私。開展分層教學時要注意隱蔽性,在劃分學習層次時,教師要在一定程度上進行保密,心中有數(shù)即可,沒有必要讓學生知道分層規(guī)則,以免對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造成一定的打擊,消減其自信心。
2.3?非直線化。教師在分層教學中的角色是引導者,要是要尊重學生的主導地位,改變傳統(tǒng)的直接干預式教學模式,適時地給予學生一定的指導,糾正其錯誤動作[3]。學生的領悟能力有差異,教師要調整溝通方式,在教學中融入更多交流技巧,引導學生將運動熱情轉化為學習興趣,讓興趣發(fā)展為志趣,學會享受運動。
3.小學體育教學中應用分層教學的對策
3.1?對學生的分層。
(1)根據(jù)學生特點進行分層。首先,可以根據(jù)性格特點分層。教師可以將性格的內向外向、積極性程度、興趣度等當作分層指標,將學生對體育學科的情感投入作為不同的發(fā)展指向[4]。其次,要以學生的身體素質作為分層標準。
(2)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分層。根據(jù)成績可以為不同數(shù)學水平的學生差別安排學習任務,有針對性地幫助其提升[5]。但成績不能決定學生的真實水平,教師還應對學生的能力進行評估,以學習能力為主要的分層依據(jù)。
3.2?對教學的分層。
(1)對目標的分層。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可以將教學目標分成三層,分別為A、B、C,以教學大綱的人才培養(yǎng)要求為依據(jù),將其細化為不同等級。A:降綱縮本。
(2)對課程難度的分層。體育課程是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過程,為了提升學生的接受度,教師應在課程設計中充分考慮課程難度。
(3)對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分層。教師應將每個層次的學生所學掌握的技能明確下來,讓每個同學對自身需要實現(xiàn)的基本目標有清晰的認識。
(4)對課后訓練內容的分層。課后訓練是對體育教學的補充和鞏固。教師應遵從“量同質不同”的原則,幫助學生設置不同的訓練計劃,實現(xiàn)“培優(yōu)輔差促中間”。
(5)對評價的分層。教師應不斷完善考核機制,建立多元化的評價體系,在評價過程中要整合理性要素和感性要素的關系,讓評價起到正面的查缺補漏和激勵作用。
結束語
分層教學迎合了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的具體要求,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智力、能力等綜合素養(yǎng),更有利于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是符合學生發(fā)展需求的教學方法。通過分層推進,教師可以提高體育教學的整體效益,幫助所有學生共同進步。小學體育教師應以因材施教為準則,落實分層教學方法,提升教學的針對性,改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呂園欣.體育動態(tài)分層教學從“一刀切”到“重個別”的應用研究[J].教學與管理,2016(33):113-115.
[2]?唐文華.基于分層教學的小學信息技術課堂實踐探究——以《人物動畫》為例[J].考試周刊,2018(7):136-136.
[3]?周清梅.小學體育五年級跳短繩單元的分層教學實踐探究[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6(s1):96-98.
[4]?張利利.分層教學模式的重要性及其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實踐研究[J].長江叢刊,2017(18):244-244.
[5]?曹亮.體育分層教學法在提高小學生身體素質中的作用[J].當代體育科技,2017,7(16):113-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