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通過問卷調查和訪談對筆者所在的高職院校的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情況進行了調研,分析了職業(yè)院校教師信息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困難,提出了一些建議,以期為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提升提供借鑒。
關鍵詞:高職院校;信息化教學能力;現(xiàn)狀;建議
一、現(xiàn)狀調查
筆者對瀘州職業(yè)技術學院的45名教師進行了訪談,還采用無記名方式發(fā)放了“高職院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現(xiàn)狀調查”的問卷100份,收回95份,其中有效問卷89份。題型以選擇題為主,調查主要涉及四方面的內容:一是教師信息化教學的意識,二是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實際水平,三是教師對信息化教學能力培訓的期望,四是在信息化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與困難。
1.信息化教學的意識與態(tài)度
調查結果顯示所有的調查對象都認為有必要在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且認為信息技術的應用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對學生學習很有幫助。大家都對新的信息技術工具有較強的學習興趣,愿意學習、提高。關于其動機,81%的人認為是教學需要,6%的人是出于個人意愿與興趣,10%的人是為了參加教學技能競賽,3%的人是因為學校要求必須使用。由此可見,教師的信息化教學意識還是很強的,具有一定的教學能力發(fā)展的內在動力和主觀能動性。
2.信息化教學能力
對于信息化教學能力,筆者主要從基本的信息能力、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信息化教學實施能力和信息化教學評價能力四個方面來進行調研。
基本的信息能力要求教師能掌握技術工具的相關知識,能運用各類技術工具。調查顯示大多數教師對搜索引擎、常用的文字處理軟件、課件制作軟件、文件下載軟件、計算機安全管理工具等常用的信息技術工具操作熟練,但對于視頻編輯軟件、音頻編輯工具、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圖像處理等工具掌握得還不熟練。大多數教師擁有微博、個人主頁、教學群或論壇等個人網絡信息發(fā)布平臺。年齡較大的教師在信息技術的使用方面相對要弱一些。
在教學設計能力方面,有43%的教師是自己制作課件,31%的教師是使用教材出版社制作好的成品課件,26%的教師是將兩者融合在一起使用。關于課件設計,9%的人對于自己制作的課件很滿意,38%的人表示比較滿意,40%的人覺得一般,13%的人覺得不太滿意。關于課堂教學設計,47%的教師偏向滿意,其他教師則認為自己的信息化課堂教學設計還有不足之處,有待提高。很多教師都認為還需要進一步提升職業(yè)教育課程教學設計能力。
教師的信息化教學實施能力包括信息化教學授課能力、交流能力、教學管理能力和協(xié)作教學能力。調查對象使用信息技術在教學實施中主要用作課堂演示、考勤、情境創(chuàng)設、輔導交流、作業(yè)批改、實訓指導等方面。在問及對自己的信息化教學實施能力是否滿意時,3%的人回答“很滿意”,19%的人覺得“比較滿意”,選擇“一般”的有46%,“不滿意”的占32%。
信息化教學評價能力是指對信息化教與學做出合理的判斷并進行調整。調查顯示多數教師經常使用信息技術作為學習評價的工具,并對自己的信息化教學評價能力總體還是偏向比較滿意的。
3.信息化教學培訓情況
調查結果顯示有22%的教師經常參加信息技術教學應用培訓,大多數教師是偶爾參加過,且絕大多數是參加的市級或校級培訓。這說明我們的培訓還不夠,還有待改進。教師希望得到的培訓內容主要有新教學觀念、信息化教學設計、工具軟件技術、信息化教學方法與策略、數字化教學資源開發(fā)等方面。
4.主要問題與困難
調查發(fā)現(xiàn),教師在信息化教學中遇到的主要問題與困難是新的教育理念與方法有所欠缺,缺乏與教學內容相配套的教學資源。因為教學任務繁重所以信息化教學投入的時間精力有限,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不足,信息化教學培訓不夠具體深入,年齡較大的教師對工具軟件的使用不熟練、對信息化教學的科研還不夠深入等。
二、結論與建議
本次調研發(fā)現(xiàn),筆者所在的高職院校的教師信息化教學的意識很強,有積極的信息化教學態(tài)度,具備基本的信息能力。但一些年齡較大的教師對網絡通信軟件、課件制作工具和網絡信息發(fā)布平臺的使用不熟悉。教師對于自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滿意度不太高,還需要整體提升。對信息化教學的科研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1.完善培訓體系,增強培訓效果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各級教育部門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來開展教師信息化培訓,雖然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效果還不盡如人意。如果想要通過培訓來提升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就必須建立信息化培訓體系,完善培訓管理制度,加大培訓力度,多層次、多角度地開展信息化教學應用培訓。同時,應注重培訓對象的個體差異性,采用靈活的培訓方式。并且鼓勵教師利用信息手段主動學習、自主學習,將個人自學與職后培訓結合起來。除了培訓,還要制訂考核獎勵制度,將教師的信息化教學水平、參與培訓的情況納入績效考核當中,對教師形成有效的激勵。
2.以賽促教,提升教學能力
通過比賽的方式,一方面可以提升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增強教師的危機意識,激發(fā)內在需求,調動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師在參賽過程中,會不斷地學習、實踐、總結,完善教學設計和教學資源,進而使自身的教學能力提高。同時參賽的平臺也是教師相互交流的平臺,大家可以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3.營造良好的信息化教學環(huán)境
各院校應根據教學需求和學校實際情況制訂“數字化校園”的建設規(guī)劃,為教師的信息化教學提供軟硬件環(huán)境。還應建設一支高水平的信息化管理隊伍,負責教學信息管理、維護、軟硬件建設與技術指導等方面的工作,為教師信息化教學提供有效的支持。學生網絡學習平臺的建設也非常重要,網絡學習平臺能給學生提供一個全新的學習環(huán)境,支持學生自主學習,引導學生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同時這也是師生網絡互動的平臺,可以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打造嶄新的師生互動空間。
教育改革對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信息化教學水平的提高關系到高職教育改革的步伐,如何更有效地提升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是值得我們思考與研究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吳天生.中職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現(xiàn)狀調查[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5(8).
[2]趙兵川.山西農村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發(fā)展現(xiàn)狀分析[J].繼續(xù)教育研究,2012(1).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8年瀘州職業(yè)教育研究中心科研項目“職業(yè)院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策略研究”(LZJY-2018-06)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朱麗蓉(1983—),女,四川南充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日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