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往的小學班主任職能是對班級活動與學習任務的組織和管理,在現(xiàn)代化教學背景下,班主任的工作職能逐漸呈現(xiàn)多樣化發(fā)展趨勢,不但要抓管理和教育,也要充分加強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引導與培養(yǎng),將該項內容切實融入組織管理工作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
關鍵詞:素質教育;自制力;健全人格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積極作用分析
小學時期是培養(yǎng)學生健全人格與良好心理素質的黃金時期,在這個階段,中小學生的身心與智力快速發(fā)展,如果缺乏正確的引導,就容易導致學生的“三觀”出現(xiàn)問題,對其未來發(fā)展產生消極影響,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家長與教師通力協(xié)作,加強對其心理健康教育,以更好的人文關懷促進學生的健康發(fā)展。學生由于心理承受能力較弱,在面對學習任務和外界壓力時容易產生消極情緒,并做出極端的行為。因此,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成了教育事業(yè)發(fā)展過程中不可回避的問題,班主任不僅要當班級秩序的組織者,更要以長輩的身份成為學生的關懷者,切實鼓勵學生、關愛學生,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的“三觀”。
二、班主任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能性
小學階段學生大部分生活和學習都在教室內,與其他學科相比,班主任有較多的機會與學生接觸。班主任可以對學生家庭情況、性格特征、人際交往能力等諸多內容進行掌握,因此教師也成了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不二人選。班主任是承接學校與學生家庭的紐帶,不僅在教學活動中具有權威性,對學生家長也可以起到一定的影響,基于這種情況,班主任無論是對人際環(huán)境的營造還是協(xié)調教育因素都具有難以替代的作用。
三、管理工作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
1.以自身行為影響學生
班主任具有顯著的教學經驗與年齡優(yōu)勢,可以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充分展現(xiàn)個人魅力,加強對學生情緒的引導,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教師影響,逐漸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是非觀。教書育人是對班主任工作的高度總結,說明班主任不僅要對學生進行知識灌輸,也要以理育人,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整體管理流程中,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作用,積極傳遞正能量,為學生的健康發(fā)展作出人格魅力支撐。
2.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
心理活動受客觀環(huán)境影響較大,客觀環(huán)境中含有的積極健康因素越多,學生的心理素質則會越強。本人在實際管理過程中一般不會采用傳統(tǒng)嚴厲的管理方式,而是通過科學的教導與積極的鼓勵為學生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
3.開展針對性差異化教育引導
學生是獨立的個體,各個學生的實際情況有所差別,班主任在開展教育的過程中要采用差異化教育方式進行因材施教。在積極構建內部環(huán)境的過程中也要加強外部環(huán)境的創(chuàng)建,使學生能夠在集體生活中融洽相處。在與家長溝通過程中班主任需要掌握相應的心理教育知識,針對孩子的不同情況給予家長科學的引導教育建議,這種差異化教育引導必將取得良好成效。
4.設置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
班主任應當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長期工作目標,將一些自習課程作為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并加強對教育模式的掌控。筆者在教學過程中一般會采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播放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視頻,這樣能夠有效集中學生注意力,使其產生正確的認知和興趣,避免了單一的講解過于枯燥的問題,并在視頻觀看結束后總結相應的知識點以競賽的方式引導學生回答,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另外,教師還要在工作過程中不斷加強對學生的情感引導,使其抵御挫折的能力得到提升,更好地適應校園與社會。
心理健康教育應當融入整個教學活動中,班主任因其特殊地位在開展管理工作過程中能有效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滲透。因此班主任需要不斷加強對現(xiàn)代教學理念和專業(yè)心理教育的深入探究,在保障管理工作效率與教學質量的基礎上,全面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劉鴻艷.班主任教育教學管理初探[J].成功(教育版), 2010(11):210.
[2]李海燕.中學班主任教育理念與班級管理的實踐與創(chuàng)新[J].新課程(中旬刊),2014(1).
作者簡介:葉彩筆(1977—),女,廣西賀州人,小學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小學數(shù)學教學、班主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