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軒
北流市人民醫(yī)院心血管內(nèi)科,廣西玉林 537400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簡稱為冠心病,常由于冠狀動脈血管發(fā)生動脈粥樣硬化病變而引起的,動脈血管腔出現(xiàn)狹窄或阻塞,容易導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心肌壞死[1]。近年來,冠心病在我國的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為降低冠心病在臨床中的發(fā)病率,對冠心病的危險因素進行分析,預防冠心病的發(fā)生幾率。該次研究為進一步分析冠狀動脈狹窄程度與冠心病危險因素的相關(guān)性研究,選取2016年1月—2018年10月在該院收治的68例行冠脈造影的疑似冠心病患者作為觀察對象,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至醫(yī)院接受治療的68例行冠脈造影的疑似冠心病患者進行首次冠脈造影檢查,根據(jù)患者的造影顯示結(jié)果將其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34例。患者年齡29~78歲,平均年齡(58.35±2.61)歲。患者均進行首次冠脈造影檢查及心電圖檢查,所有患者均無既往行經(jīng)皮冠脈介入治療或心肌梗死,排除相關(guān)臨床病例不完善患者。該次研究經(jīng)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冠狀動脈造影技術(shù):給予患者局部麻醉,采用1%利多卡因注射液為麻醉藥物,穿刺位置在患者股動脈及右側(cè)橈動脈,在左、右冠狀動脈中輸送造影劑,對冠狀動脈進行多方位投照,對病變血管位置得以確定,在冠狀動脈口以及病變血管遠端輸送導引導管及導絲。
冠心病危險因素:①高血脂:已經(jīng)確診并服用降血脂藥物的患者和患者血脂檢測TC在5.20 mmol/L以上、LDL-C在3.12 mmol/L以上、HDL-C在1.03 mmol/L以上均視為冠心病的危險因素。②高血壓:已經(jīng)確診并服用降血壓藥物的患者或者靜息狀態(tài)下舒張壓>90 mm Hg,收縮壓>140 mmHg[2]。③糖尿?。阂呀?jīng)確診并服用降糖藥物患者或空腹血糖>7.0 mmol/L、餐后2 h血糖>11.1 mmol/L。④吸煙:入院檢查半年前抽煙根數(shù)>1根/d。⑤肥胖:BMI≥24 kg/m2為冠心病的危險因素。⑥冠狀動脈病變狹窄程度:采用Gensini評分對冠狀動脈病變狹窄程度進行判定,包括左主干、回旋支、左前降支及右冠這4個分支,最終將各支血管積分的總和相加為冠狀動脈狹窄程度積分[3-4]。
統(tǒng)計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肥胖、高血壓、糖尿病、是否抽煙和血脂水平高低等資料。
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采用 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n(%)]表示,采用 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患者年齡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男性、肥胖、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吸煙人口比例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表2 兩組患者冠心病危險因素比較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患者年齡、性別、肥胖程度、血脂水平、糖尿病、高血壓、是否吸煙均為冠心病的危險因素,見表2。
年齡70歲以上、男性、伴有高血壓、肥胖、血脂異常、伴有糖尿病和有吸煙史Gensini評分得分較高 (P<0.05),更容易得冠心病。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 Gensini評分比較[(±s),分]
表3 兩組患者 Gensini評分比較[(±s),分]
項目 分組 例數(shù)Gensini評分t值 P值年齡5.800.00性別70歲以上低于70歲男性女性2.370.02高血壓3.960.00肥胖4.130.00血脂異常4.210.00糖尿病4.900.00吸煙史有無是否是否有無有無37 31 36 32 35 33 33 35 32 36 34 34 39 29 51.42±11.73 35.51±10.68 43.85±16.91 35.72±10.05 54.83±16.27 40.49±13.28 34.81±8.81 26.53±7.71 43.17±8.92 33.64±9.63 53.72±15.64 36.91±12.46 46.27±12.75 39.53±12.48 2.170.03
冠心病是由于粥樣硬化在患者的冠狀動脈血管出現(xiàn),是的血管管腔出現(xiàn)狹窄甚至堵塞,最終導致患者出現(xiàn)供氧不足或心肌缺血癥狀,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在主動脈的根部分出兩條動脈稱其為冠狀動脈,對心臟本身的血液循環(huán)進行運營[5]。冠心病發(fā)病機制是由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在臨床中患者主要表現(xiàn)出心絞痛、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猝死等癥狀[6]。在臨床治療中,將冠心病視為慢性炎癥疾病,患者發(fā)病的危險因素較多,若對危險因素能夠有所控制,可有效預防冠心病的發(fā)病率,在臨床治療中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臨床調(diào)查中,導致冠心病發(fā)生的主要因素與患者自身個人因素有關(guān),通過該次研究結(jié)果發(fā)現(xiàn),研究組患者年齡(63.82±8.73)歲高于對照組(P<0.05),男性比例76.47%、肥胖比例32.35%、高血壓比例 75.53%、糖尿病比例35.29%、血脂異常比例32.35%、吸煙比例44.12%高于對照組(P<0.05),患者高 LDL-C、低 HDL-C血脂水平高于對照組 (P<0.05),Gensini評分中年齡 70 歲以上 (51.42±11.73)分、男性 (43.85±16.91)分 、伴 有 高 血 壓 (54.83±16.27)分、肥胖(34.81±8.81)分、血脂異常(43.17±8.92)分、伴有糖尿?。?3.72±15.64)分和有吸煙史(46.27±12.75)分得分較高(P<0.05)。高血壓等容易使患者冠狀動脈內(nèi)膜收到損傷,對血管內(nèi)動脈粥樣斑塊的形成具有推動作用,隨血糖及血脂水平的變化,對血管內(nèi)皮造成損傷,促使血小板聚集,從而引發(fā)冠心病的發(fā)生,患者發(fā)病的風險性較高[7]。朱小莉[8]等學者研究結(jié)果顯示冠心病組患者年齡(64.35±10.43)歲高于對照組,男性比例 72.1%、低HDL-C比例30.2%、高LDL-C比例17.1%、肥胖比例21.7%、糖尿病比例27.9%以及吸煙史比例44.2%高于對照組,年齡、性別、體質(zhì)肥胖、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和吸煙史是冠心病的危險因素,患者Gensini得分中年齡70歲以上 (51.4±11.7)分、合并肥胖(34.7±7.7)分、高血壓(54.8±16.7)分、低HDL-C(43.1±8.9)分、高 LDL-C(42.7±11.8)分、糖尿?。?3.7±15.6)分及吸煙(46.2±12.7)分也升高(P<0.05)。 與該研究結(jié)果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患者年齡、性別、體質(zhì)肥胖、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是否具有吸煙史等危險因素均對冠心病的發(fā)生具有一定的影響,具有較高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