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文春
摘要:詞匯學習是英語學習中至關重要的基礎步驟之一。概念隱喻符合人類認知規(guī)律,利用已認知的概念去認識未認知的概念,寓抽象概念于具體概念。目前,大學英語詞匯教學模式不僅枯燥乏味,而且收效甚微。鑒于此,將概念隱喻應用于大學英語詞匯課堂,尤其是理工類高校大學英語詞匯課堂中是一種新的探索。實驗結果表明:概念隱喻應用于理工類高校的大學英語詞匯教學課堂中成效顯著;概念隱喻在理工類高校的大學英語詞匯教學課堂中的應用有利于學生對詞匯的記憶、理解和輸出;概念隱喻應用于詞匯教學是英語詞匯學習和運用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關鍵詞:概念隱喻;理工類高校;大學英語;詞匯課堂;應用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10.071
認知語言學認為隱喻是一種重要的認知方式,廣泛存在于人類的語言中,最具代表性的語言之一就是英語。在英語教學和學習過程中,尤其是英語詞匯教學與學習過程中,不能完全脫離隱喻認知理論。概念隱喻理論運用于詞匯教學是提高詞匯學習和運用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近年來,概念隱喻理論在詞匯教學中的應用受到越來越多的學者的關注。
1概念隱喻
概念隱喻理論是由語言學家Lakoff和Johnson于20世紀80年代提出的。在其合著的《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一書中,他們指出,隱喻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隱喻是人們認知客觀世界的一種重要方式。Lakoff認為,可以把隱喻理解為從源域到目標域的映射。隱喻利用已認知的概念去理解和表達新認知的概念。兩個認知域之間產生映射,即將已認知域映射到新認知域中去。也就是說,人們在認知客觀世界時使用源域的相關已有認知來表達目標域的新概念。一般來說,源域是具體的概念,比較易于理解,而目標域則是抽象的概念,不易理解。據統(tǒng)計普通語言中大約70%的表達方式是源于隱喻概念(趙艷芳,2000:106)。例如,在概念隱喻Love is a journey中,源域journey是具體的概念,易于描寫,人們通常有旅行經歷;而目標域love則是較為抽象的概念,不易描寫。人們可以使用源域旅行域中的成分來談論或表達目標域愛情域中的概念。人們通常有旅行經歷,他們是旅行者,與之相對應的則是戀人。旅行者在旅途中會遇見美景也會遭遇困境;戀人在愛情中會品嘗到甜蜜也會受到苦楚。有的旅行者們在旅途中互幫互助、相互扶持,最終到達旅行目的地;有的戀人在愛情之旅中彼此恩愛、同甘共苦,終會幸福到地老天荒。有的旅行者在旅途中畏縮不前,未能堅持到旅行終點;有的戀人在愛情之旅中不能共苦、彼此分離,愛情以失敗告終?;谶@些映射關系,人們就不難理解以下英語表達:Love has been a long,bumpy road.The lovers are at a crossroads.Their relationship is a dead-end street and their marriage is on the rocks.
2大學英語詞匯教學背景
2.1詞匯教學目標
根據教育部制定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大學階段的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分為一般要求、較高要求以及更高要求這三個層次。各層次的英語詞匯能力要求如下:第一層次要求學生應掌握的詞匯量約為4795個單詞和700個詞組;第二層次要求學生應該掌握的詞匯量約達到6395個單詞和1200個詞組(包含第一層次要求應掌握的詞匯量);更高要求推薦掌握的詞匯量應達到7657個單詞和1870個詞組左右(包含前兩個層次要求應掌握的詞匯量)。如何在大學期間的英語課程中達到認知并熟練運用龐大英語詞匯量這一學習目標無疑是大學生在英語學習上面臨的巨大難題之一。
2.2目前詞匯學習狀態(tài)
我國大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投入了不少時間和精力到詞匯的學習上,盡管如此,其英語應用能力并沒有提高多少。大學生目前的詞匯學習方法為何收效甚微? 這是因為國內現(xiàn)在使用的詞匯教學模式較為傳統(tǒng):練習發(fā)音、記憶拼寫、講解詞性、解釋詞義。在這種教學方法的指導下,絕大多數(shù)學生記憶單詞時往往采取的方式不是反復默讀課本詞匯就是背誦大學英語四、六級大綱詞匯,抑或是背誦各種詞匯記憶手冊。這種死記硬背的詞匯學習方式使學生只懂得詞匯的基本意思,單詞孤立地儲存在他們的大腦中,這就導致了他們能夠較快識別及拼寫出詞匯卻不能很好地運用詞匯到各種不同的語境中以及不能根據上下文猜測出詞義。這樣一來,即使他們認知的詞匯量十分豐富,他們也不會應用這些詞匯,從而導致英語學習困難重重。
3概念隱喻與詞匯教學
語言是思維的載體,而詞匯屬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語言基本細胞的詞匯的產生,得益于隱喻。語言的隱喻在造詞上有所體現(xiàn),隱喻是人們造詞的重要手段,英語和漢語都使用了隱喻的手段來造詞。例如,“愛也枯萎了”、“骨肉”、“耳目”、“黃金地帶”等。英語“stone-hearted”、“cultural shock”、“human tide”等詞。隱喻在詞匯發(fā)展上的體現(xiàn)在于不同的人,對世界萬物的感受有所不同,表達方式也不盡相同。
語言包括語法化的詞匯(grammaticalised lexis),而不是詞匯化語法(lexicalised grammar),換句話說,在建立意義方面,語法是起到從屬的管理作用,詞匯才是語言的核心(桂詩春,2013:237),因此語言教學應著重花時間在于發(fā)展學生的詞匯短語。隱喻可加強詞與詞之間的聯(lián)系,使不同詞之間具有了共同的相似性。因此在英語詞匯教學中應與隱喻緊密結合,將概念隱喻充分運用到英語教學中,讓學生自主挖掘不同詞匯之間的相似點與關系,在比較異同中掌握所學詞匯。在英語詞匯教學中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對詞匯學習的效率和興趣,還能基于學生一種隱喻認知的正遷移能力,讓學生利用腦海中已經生成的知識概念來學習并理解新詞匯。在概念隱喻的詞匯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隱喻思維能力,從教師帶領著詞匯隱喻的學習從而提高辨別判斷能力,讓學生在接觸到新詞時更高效快捷的掌握詞匯的引申義。
4概念隱喻在理工類高校非英語專業(yè)生詞匯學習中的應用
4.1研究對象
廣西某理工類高校廣告專業(yè)大二學生。
4.2研究問題
(1)概念隱喻在理工類高校的大學英語詞匯教學課堂中是否有顯著成效?
(2)概念隱喻在理工類高校的大學英語詞匯教學課堂中是否利于學生對詞匯的記憶、理解和輸出?
4.3研究工具
前后兩次英語詞匯綜合檢測。
4.4研究步驟
實驗分為四個步驟前測、后測、數(shù)據分析和實驗后訪談,時長5周。實驗的受試分為人數(shù)相等的兩個平行班,A班為實驗班B班為控制班。以全新版大學英語讀寫教程為教材,對A班進行長達四周的概念隱喻詞匯教學,在概念隱喻詞匯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教師將概念隱喻滲透到學生進行詞匯習得的各個過程,包括詞匯的聯(lián)想理解,詞匯的記憶和詞匯的輸出。對控制班B班實行傳統(tǒng)詞匯教學,教學內容相同。在進行詞匯教學之前一周,進行前測,給到兩個班相同的試卷和相同的時間完成試題,實行詞匯教學后,在最后一周進行后測。前后測數(shù)據收集后用SPSS軟件對數(shù)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后測結束后,對受試者和教師進行實驗相關訪談。
4.5數(shù)據統(tǒng)計分析
在對實驗班進行為期四周概念隱喻詞匯課堂教學,和對控制班的傳統(tǒng)詞匯課堂教學后,對兩個班進行一次英語詞匯和英語綜合能力測試(后測)。實驗中的前測、后測數(shù)據的收集分析,在SPSS 25.0中進行。訪談結論和意見觀點也會得到科學的收集和分析。這一部分尤為重要,因為這部分的數(shù)據與結果在于證實概念隱喻在理工類高校的大學英語詞匯教學課堂中是否有顯著成效,是否利于學生對詞匯的記憶、理解和輸出,起到決定性作用。并且,概念隱喻詞匯教學應用于傳統(tǒng)詞匯教學的優(yōu)勢以及如何修正在分析中需得到準確數(shù)據證實。
A班人數(shù)39人,為實驗班;B班人數(shù)為39人,為控制班。兩個班的上月末英語能力測試成績接近,并且由同一個英語老師教授同樣的大學英語課程內容,兩個班在進行試驗之前,都未接受過任何關于概念隱喻的課程培訓。從表1可以看出A班的平均成績?yōu)?482,B班的平均成績?yōu)?4.91。根據SPSS中的Levene方差齊性檢驗,F(xiàn)=0.071,P=0.79>0.05,表明實驗班與控制班在實驗實施前英語水平是相同的。
成績結果測試數(shù)據分析如表1。
前測數(shù)據表顯示,實驗班前測平均分為74.82,控制班前測平均分為74.91,兩個班的平均數(shù)相差較小,水平差異足夠小可忽略不計,說明實驗進行其前兩個班的的詞匯水平相同。從獨立樣本T檢驗中分析Sig值為0.79,遠大于0.05,說明兩組方差呈齊性,可進行概念隱喻詞匯教學實驗。
在對實驗組進行為期4周的概念隱喻詞匯教學,對控制組進行4周的傳統(tǒng)教學后,進行同樣類型的后測。后測所有數(shù)據由SPSS.25統(tǒng)計至下表。用于探究概念隱喻在理工類高校的大學英語詞匯教學課堂中是否有顯著成效,并且是否利于學生對詞匯的記憶、理解和輸出。
從表3可以看出,在后測成績中,實驗組的平均分數(shù)為88.64,控制組的平均分數(shù)為76.72,二者相差1192,這就表明了在后測結果中實驗組與控制組的成績差異還是相當大的。換句話說,實驗組的英語詞匯總體水平要高于控制組的英語詞匯總體水平。
從表4中可以看出sig值(雙側)為0.00(df=38,p<0.05),在實驗組和控制組后測成績分析結果之間有著明顯的差異這也說明在概念隱喻詞匯教學實驗進行后,學生的英語詞匯能力有了顯著提升。同時也表明,實驗提出的問題已被證實:概念隱喻詞匯教學具有顯著有效性,并且有利于學生對于詞匯的記憶、理解和輸出。
后測結束后教師隨機抽取了9位學生對其進行了訪談。訪談問題:(1)相比之前的詞匯課堂,你是否感到這四周課堂的詞匯學習效率更高(在理解、記憶和輸出方面)?(2)你是否認為概念隱喻詞匯教學優(yōu)于傳統(tǒng)詞匯教學呢?訪談結果表明,基于概念隱喻的詞匯教學是一種有效的詞匯教學方法,運用概念隱喻可以提高學生的英語詞匯學習動機,并且有助于學生對詞匯記憶、理解和輸出。
5結果與討論
實驗結果表明:概念隱喻詞匯教學法應用于理工類高校大學英語課堂是具有可行性的。相比傳統(tǒng)的詞匯教學,概念英語詞匯教學的優(yōu)勢突出,并且使學生在接觸新詞是便于理解,促成記憶,并且在詞匯輸出運用方面也有著很大的優(yōu)勢,使學生在英語環(huán)境中精準地運用詞匯進行合乎情境的交際。教師在應用概念隱喻到詞匯課堂中,需注意詞匯是否屬于可延展類,要對不同類別的詞匯進行分類整理,不能盲目的將概念隱喻應用于所有的詞匯教學中。在概念隱喻詞匯教學課堂中,教師不僅是教授學生對詞匯的延伸拓展,更重要的是基于學生隱喻思維,在挖掘詞匯深層含義時形成隱喻思維網絡,與已熟練掌握的知識相結合起來,提高詞匯的輸入和輸出能力。
參考文獻
[1]Lakoff George,Johnson Mark.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2]趙艷芳.認知語言學概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106
[3]桂詩春.多視角下英語詞匯教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3:237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7,(9).
[5]羅紅玲.隱喻認知理論在大學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凱里學院學報,2010,(4).
[6]朱淑媛.從隱喻認知的角度改進大學英語詞匯:概念隱喻理論運用于大學英語詞匯教學的實證研究[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3).
[7]呂力.隱喻在大學英語詞匯認知中的應用[J].教學研究與實驗,2009,(7).
[8]朱冬梅.概念隱喻視角下三本院校詞匯教學研究[J].文學教育,2016,(7).
[9]張宇琦.概念隱喻視閾下高中英語詞匯教學方法的應用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師范大學,2018.
[10]周冠瓊.認知視角下的概念隱喻對大學英語教學的指導意義[J].江西理工大學學報,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