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鵬
【摘 要】作文教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作文是語言表達與運用的重要方式,不僅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而且是檢測語文素質整合與優(yōu)化的重要手段。在新課改下,只要教者在作文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優(yōu)化教學設計,就一定會給作文教學帶來勃勃生機,作文也才能最終變成一門藝術。
【關鍵詞】小學作文教學;途徑;氛圍;興趣;觀察
作文是語言表達與運用的重要方式,不僅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而且是檢測語文素質整合與優(yōu)化的重要手段。然而,在新課改下,如何提高小學生的作文水平,是許多老師探討的重要課題。對此,談一下我的作文教學觀。
一、激發(fā)學生的習作興趣
英國教育家洛克曾說過:“兒童學習任何事情,最好的時機是當他們興趣高,心里想做的時候?!迸d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興趣,就愛寫樂寫,就能提高作文教學的質量。我覺得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可以激發(fā)學生的習作興趣。
1.多鼓勵表揚
新課標指出:“留心周圍事物,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大人得到表揚鼓勵都還能起作用,何況是孩子。平時我們在學生的習作中,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亮點,及時給予肯定、夸獎、激勵,這樣可以樹立學生的自信心,激發(fā)學生表達的欲望。
2.宜寬不宜嚴
如果學生開始習作,就要求很嚴,學生會怕去寫。只要學生肯去觀察,樂于書面表達,我們就要“寬容”對待。先要讓學生自由地寫,在積累一定的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按照一定的規(guī)范進行作文,鼓勵學生大膽地寫,自主地選擇表達的內容和形式,真實地反映自己的真情實感,而不是過多地給予這樣那樣的條條框框,束縛學生的思路。
待到他們有了一定的寫作基礎,做到“言之有物”了,也有了一定的認識和感受能力了,再引導他們把觀察、思維、表達結合起來,學會審題、立意、選材、組材、練寫。循序漸進,逐步提高。
二、培養(yǎng)學生觀察生活的習慣
為了讓學生的寫作內容豐富,而不是空泛的,沒有任何感情的。最有效的教學理念是注重學生觀察生活習慣的培養(yǎng),這是因為寫作是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的密切相關的,所以教師應該采取生活化方式進行教學,并且讓寫作教學服務于學生的生活。只有當學生能擁有有效地觀察生活的習慣,學生的寫作基礎能夠不斷積累,并在作文中表現(xiàn)出足夠的觀察能力和對常見的事件的獨特或者擁有自己看法時,他們的寫作質量才能夠進一步改進。為了有效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教師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寫日記的習慣。第一和第二個技能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書寫日記方法,最后通過在訓練的過程中努力引導學生無師自通的進行自我任務分配,讓學生能夠自覺遵守相關的原則,主動的思考生活的各個場景,自己制作屬于自己的素材庫,這樣學生的寫作內容其實就會更加的個性化,也就更加的有自己的特點,這樣的作文其實更加的具有吸引力,同時也能夠更好的引發(fā)學生的情感,讓學生更好的表達自己的情感。例如,在我自己班的學生在寫作教學中,為了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生活的能力,以下的具體寫作教學理念的過程中使用:在第一個星期,我會讓學生們在日記內容的末尾告訴我對于我的描寫和看法,這時候,學生們就會思考我在教學過程或者生活中與他們發(fā)生的真實事情,而且會注重寫作質量。當學生進入日記寫作的第二周,學生可以慢慢的發(fā)現(xiàn)他們有生命中的其他驚喜或平常的小事,并且把每天值得記錄的事情記下來,這時我會引導學生思考一切背后的原因,更好的加強寫作技巧。
三、培養(yǎng)學生的積累習慣
俗話說,“無布不成衣,無米難成炊?!蓖瑯拥牡览?,沒有材料就寫不出文章。要想寫好作文必須“積學以儲寶”,因為“厚積”才能“薄發(fā)”。那些看似“妙手偶得”的文章,其實都得之于作者豐富的積累。葉圣陶先生說過:“寫東西靠平時的積累,不但作家、文學家是這樣,練習寫作的學生也是這樣?!蹦敲?,積累什么呢?一是語言,二是生活,三是寫作技巧。
語言積累包括詞語句式和名言警句。積累的途徑有三個:一是從課文中收集和積累;二是從課外閱讀中收集和整理;三是學習生動活潑的群眾語言。如俗語、歇后語、兒童語言等,聽到后能及時記下來并整理之。生活積累就是要熱愛生活,留心生活。因為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生活經(jīng)歷是作文的基礎。古今中外的詩人作家無不例外。他們所以能創(chuàng)作出流傳千古的作品,就在于他們有著豐富的生活經(jīng)歷和個人感受。因此,學生要寫好作文,必須到生活中去體驗,用自己獨有的視覺去觀察生活,思索生活,這樣寫出的文章才有真情實感,才有可讀性與魅力。
四、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基礎
科學的小學作文訓練序列應是系統(tǒng)設計的結果。我認為,在上學期間應以兒童交際功能發(fā)展的年齡特點作為主線來安排作文訓練序列。一般來說,在小學低年級,兒童的主導活動是從游戲活動過渡到初步的一種心理結構,但它們產(chǎn)生意義的主要心理結構卻是想象和幻想。因此,必須發(fā)展兒童語言的想象功能和自我表現(xiàn)功能,作文訓練的最佳形式是寫童話作文。到小學中年級,兒童的主導活動是比較系統(tǒng)的學習書本知識。這個階段產(chǎn)生的主要心理結構是觀察,因此,必須發(fā)展兒童語言的觀察功能和自我表現(xiàn)功能。作文訓練的最佳形式應是寫素描作文。到了小學高年級,兒童除了學習書本知識外,還積極參加各種課外活動,他們的交際越出了家庭和學校范圍,人際關系成為他們的主導活動。在這個階段兒童的自我意識和抽象能力獲得迅速發(fā)展。因此必須發(fā)展兒童根據(jù)不同對象施加影響和自我教育的語言功能,寫各類作文和讀書筆記,這也是作文訓練的最佳形式。
五、鼓勵學生閱讀并做好筆記
小學生的認知水平還比較窄,想的事情是不能夠進入更深的層次,對學生寫作深刻和質量提升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為了有效地改善這種寫作的教學現(xiàn)狀,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課外閱讀和閱讀筆記,讓學生可以逐漸發(fā)展自己的思維,逐漸培養(yǎng)自己的思維能力,讓他們學會自己思考,可以把別人的好想法變成自己的。這樣的整合其實能夠幫助學生將相關的知識整合到自己的知識體系中,讓學生更好的構建自己的能力體系。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小學語文老師,能夠幫助自己的班級學生提升寫作能力,并能夠積極吸收良好的寫作教學理念和經(jīng)驗,變成自己的,和自己的實際教學相結合的話,學生的綜合寫作素養(yǎng)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同時也可以在語文寫作學習中走的更扎實,走得更遠。
對小學生來說,教師還要重視口頭和文字表達的訓練。它也是作文訓練的重點。要把話說明白,意思表達清楚,就要鼓勵學生,話該怎么說就怎么寫;要指導學生把話說通,把意思寫清楚。訓練的步驟是:先說再寫,寫后就讀,邊讀邊改。通過反復訓練,學生定能把話說通,把意思表達清楚,把對象寫準??傊?,在表達訓練中,將說寫結合,讀改結合,采用“說、寫、讀、改”的模式,訓練學生表達由通順明白到準確形象到生動,在反復的錘煉中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能力,能使學生初步達到“言之有文”。至此,通過作文教學的觀察、構思和表達的訓練,學生寫出的作文也就有“序”、有“物”、有“理”、有“文”了。
六、培養(yǎng)學生的交流能力
要給學生一個真情實感交流的機會,大膽反饋,評改作文。每次作文,教師要及時開展鑒賞課,組織學生進行作文講評,互相交流,讓每個學生都成為小鑒賞家,說一說、評一評、議一議。把你自己讀過的作文說一說究竟好在哪里?還有那些不足?讓學生帶著自己的情感,充當小老師,批改,交流同學之間的作文,說出自己的感受。從而實現(xiàn)了學生內心潛藏的真性情、新思維,還其一個自我剖析的心理體驗過程。這樣循序漸進。學生會不知不覺地用心投入到作文中去,會有更多的創(chuàng)新思維得到培養(yǎng)和展現(xiàn)。
總之,作文教學是一門科學,作文教學也是一門藝術。只要教者在作文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優(yōu)化教學設計,就一定會給作文教學帶來勃勃生機,作文也才能最終變成一門藝術。
【參考文獻】
[1]徐芳.淺談農(nóng)村小學作文教學的現(xiàn)狀及改善措施[J].寫作(下旬刊),2016(12)
[2]黃先政,陳維亞.小學作文教學面臨的困境及化解方法[C].國家教師科研專項基金科研成果(語文建設卷),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