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夢華
【摘 要】本文旨在談論琵琶藝術在唐朝時期的繁榮。作為一件歷史悠久的樂器,琵琶以其多彩的表現(xiàn)力和吸引力在各個朝代大放異彩,其中著重講述琵琶藝術的第一個高峰期——唐朝。同時琵琶藝術對當代生活也有一定的影響。
【關鍵詞】唐朝;琵琶;繁榮
中圖分類號:J632.33?文獻標志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16-0070-01
一、琵琶的歷史沿革
在中國古代,琵琶是一件常被人所談論的樂器。但并不單單指琵琶這一樣樂器,而是泛指彈撥類樂器。類似于琵琶的阮、柳琴,因為大小差異較小,樣式類似,所以也被稱為“琵琶”。
大概是秦代時候,由秦末的一種名為弦鼗的樂器發(fā)展而來的一種圓形式樣和帶有木質長柄的樂器開始傳播,即直項琵琶。漢朝劉熙《釋名·釋樂器》是最早記錄“批把”這一名稱由來的文章,其后為了在書寫上方便,與當時的琴、瑟等樂器統(tǒng)一起來,于是就更改為琵琶。
到了南北朝時期,我國與西域開始頻繁通過絲綢之路進行民族貿易和文化來往,這也為后來的曲頸琵琶傳入我國奠定了有力的基礎。北齊到隋朝期間,曲頸琵琶不再只是在民間演奏的樂器,而是正式進入宮廷。
隋唐期間,曲頸琵琶更是演奏宮廷音樂的主要樂器,對盛唐時期歌舞音樂的繁榮更是產生了不可或缺的影響。
二、唐朝時期的琵琶藝術
(一)曲頸琵琶的傳入。曲頸琵琶在經過了傳入和改良發(fā)展后,迎接了屬于它的第一個高峰期——唐朝(約公元7-9世紀),尤其以唐太宗的貞觀至唐玄宗的開元年間最為壯觀。唐朝統(tǒng)治者施行了很多開放性政策,把各類民族音樂文化中的優(yōu)秀部分留下然后使其融合,在華夏大地上得到優(yōu)秀傳承。
到了唐代后期,一些琵琶藝人在技巧和形制以及演奏姿勢上對琵琶進行了許多改革。例如演奏姿勢上把變橫抱演奏為豎抱演奏;廢除之前的撥子彈奏改為直接用手指彈奏;在構造上也增加了不少音位,這讓琵琶在唐朝獲得了巨大發(fā)展。改革后的琵琶在音色和情感方面單一的劣勢徹底改變。
隋唐時期的曲頸琵琶是一種非常大眾化的樂器,幾乎所有的歌舞表演都會出現(xiàn)它的身影。琵琶以音域寬闊、藝術魅力多彩等特點,奠定了隋唐時期“燕樂之首”的地位。隋煬帝時的九部樂,以琵琶來做主奏樂器或為歌舞伴奏的就有七部,可知琵琶在這一時期是相當普及的。
因為盛唐時期空前繁盛的歌舞音樂,琵琶藝術以其不凡的吸引力和多彩的表現(xiàn)力達到了中國音樂歷史上的最重要的一個高峰期。不論是宮廷中的皇帝和達官貴族還是樂隊中的樂工,甚至民間的表演藝人都掌握著琵琶的彈奏技巧??梢娕玫钠占岸群蛧穸仁欠浅V叩摹?/p>
(二)政治、文化、經濟對琵琶藝術的影響。在政治上由于外交政策開明,在宮廷中經常會宴請來自各國的重要賓客,而讓這些重要賓客欣賞的帶有娛樂性質的音樂,俗稱“燕樂”。而在燕樂中擔當主要樂器的就有琵琶。其次政治方面也包括當朝皇帝的個人愛好,有了唐太宗這位愛音樂的皇帝,在歌舞音樂中擔當主要樂器的琵琶當然就免不了被世人熟知。
在文化上由于唐朝在很多方面借鑒了外來音樂文化。統(tǒng)治者將這些出色的外來音樂與本土音樂融會貫通和改良,遺留下大批的珍貴文化遺產。記譜法方面,唐朝最為風行的當屬燕樂半字譜和減字譜。其中燕樂半字譜是唐朝琵琶曲目的經典記譜法,它的代表曲譜是1900年在甘肅敦煌莫高窟發(fā)現(xiàn)的《敦煌曲譜》,其中記錄了25首唐代樂曲,但經過眾多國內外學者的大量研究,一致認為是琵琶譜。它的出現(xiàn)使之后的琵琶曲目都能夠完整保存下來。
在經濟上,唐朝制造業(yè)的發(fā)達也是形成琵琶藝術繁榮局面的一個不可缺少的因素。琵琶是需要大量優(yōu)秀木材制成的樂器。木材業(yè)一發(fā)達,像琵琶等大多數(shù)需要木材制成的樂器的制作就更加輕易,這樣就為琵琶廣泛流傳而奠定了有力的基礎。
三、唐朝時期琵琶藝術家及其作品
由于唐朝皇帝施行的政治政策比較開明,許多喜愛琵琶的雅人韻士出現(xiàn)在這個階段。在這個時期涌現(xiàn)出了大量擁有精湛技藝的的琵琶藝術家和傳世的佳曲,所以唐朝琵琶藝術繁榮自然也與琵琶藝術家的精湛技藝有關。
(一)王維與《郁輪袍》。王維除了詩人的身份外他在書畫上都頗有造詣,甚至還是一位優(yōu)秀的琵琶演奏家。他最擅彈的曲目就是本人所寫的《郁輪袍》。該曲著重描述出項羽與虞姬別離的場面。在此曲中,琵琶的音色既描述出項羽與虞姬訣別時不舍的細膩感情,又刻畫出人物的張揚性格。
(二)曹氏家族與裴興奴。世代居住在長安的曹保一家也都是受人崇拜的琵琶演奏家,他的兒子曹善才、孫子曹綱都是唐朝時期大名鼎鼎的人物,因為對琵琶有獨到的理解且擅彈琵琶,被眾人所敬仰愛戴。曹綱的演奏右手鏗鏘有力,聲音響亮而有節(jié)奏。再有長安城著名的琵琶女裴興奴,從小擅彈琵琶被不少的富官子弟所傾慕。她與曹綱的力量型演奏有所不同,她彈奏時左手按弦非常微妙細膩,所以當時樂壇有“曹綱有右手,興奴有左手”之譽。
四、唐朝琵琶藝術在當代的意義
當代作曲家王丹紅根據(jù)李白寫給楊貴妃的《清平調·其一》中的名句“云想衣裳花想容”而譜出了優(yōu)美動聽、情感細膩的《云想·花想》。作品用動聽的旋律以及活潑跳躍的舞蹈性節(jié)奏,從狹義的角度展現(xiàn)出了唐玄宗和楊貴妃之間的愛情故事,從廣義的角度來說,該曲用層次分明的段落展現(xiàn)了女性沉浸在不同階段中的幸福美。也從側面表現(xiàn)了唐朝琵琶藝術的繁榮。由此可見唐朝音樂文化中的琵琶藝術依舊影響著當代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