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國培中學習要有方法,要將理念轉變成觀念,將觀念轉變成方法,將方法轉變成行動。學會反思是教師成長的關鍵,而善于踐行是教師專業(yè)成長的必由之路。一個人長期重復某一項工作,容易產生職業(yè)倦怠,這是人之常情。培訓是激勵、喚醒、點燃,國培學習會帶給一線教師什么呢?作者截取自己參加國培學習的幾個片段,試分享國培學習帶給自己的改變與成長經驗。
關鍵詞:國培;成長;分享
中圖分類號:G622.4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9-03-10 文章編號:1674-120X(2019)13-0118-04
一、從鄉(xiāng)村走出又反哺鄉(xiāng)村
1981年11月,我出生在一個偏僻山村的貧窮家庭,有姐弟四個,父母長年在外打工。小學六年是以留守兒童的角色度過的,親身體會了留守兒童的無奈和對愛的渴望。高二那年,父親因故去世,一字不識、體弱多病的母親病急入院,我和姐姐只好輟學回家。班主任王劍波老師一次次上門家訪勸學,想辦法幫我們解決學習費用。在王老師的幫助下,兩個月后,我和姐姐終于能重返校園繼續(xù)學習。這一人生經歷讓我懂得了教師對學生關愛的重要性,也讓我學會了感恩。從那時起我便立志要當一名人民教師,要像王老師那樣用愛去教育學生,用愛去改變學生們的命運。高考中,有一科臨場發(fā)揮不理想,我想放棄不考了,又是王劍波老師給我打氣、鼓勁,讓我堅定了信心??纪旰?,我到廣東樂昌市衛(wèi)生局一位姓范的大姐家做保姆,范大姐聽說我考上了邵陽學院,卻為了減輕家里負擔,準備放棄不讀,非常著急,動員全家人來做我的工作?;丶夷翘欤o我一個大紅包,還有兩大包衣服,再三囑咐我要努力學習……
好心人的關愛伴我一路成長,給我無限力量,讓我感恩前行。2000年9月,靠自己的汗水掙來了大學三年的費用,我進入了邵陽學院政治教育輔修歷史系學習,并在一年半的時間以優(yōu)異的成績取得湘潭大學行政管理自考本科文憑。2003年我走上了教師工作崗位,先是在廣東韶關市的一所職業(yè)??茖W校任教,后被宜章縣一所有名的民辦學校聘任。2008年我參加廣東樂昌市和宜章縣公辦教師招考,以優(yōu)異的成績通過了考核。面對樂昌市待遇較高的條件,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回到宜章縣,回到偏僻閉塞的家鄉(xiāng)任教。從教職高到教小學,從繁華的大城市到貧窮落后的大山深處,我從來沒有后悔過自己的選擇。面對留守兒童、特困孩子多,學生行為習慣差、心理問題多等突出問題,我除了悉心教會他們知識,更細致入微地關心他們的生活,幫助他們的家庭解決具體實際的困難。11年來,我扎根農村教育,以愛育愛、傾情傾力深入400多個特困學生家庭家訪,成立了“一個都不能少”愛心助學會和“譚蘭霞工作室”,先后把14個無人照顧的特困學生、孤兒、殘疾學生帶在身邊照顧,為200多名特困學生找到愛心資助,籌到愛心捐款100多萬元、愛心衣物4萬多件、愛心圖書5000多冊。當我走進一個個學生心里時,學生也走進了我的心里,我成了他們最信任最喜歡的人。2009年起,我擔任學校教研室主任,帶領全校教師大膽探索鄉(xiāng)村教學的新模式、新路子,助力學生幸福成長。我的工作得到了大家高度的認可,先后獲得了郴州市最可愛鄉(xiāng)村教師、湖南省優(yōu)秀教師、湖南省五四青年獎章等榮譽。
二、遇見“國培”努力成長
如果說人生是一場場盛大的遇見,那么“國培”就是我教師生涯中一次特別美麗而幸福的遇見。2014年7月21日,我有幸走進湘南學院,參加為期90多天的“國培計劃(2014年)”——省級名師、骨干教師置換脫產研修項目小學語文培訓。第一次參加這么高規(guī)格的集中式國培,我內心興奮無比,倍加珍惜這難得的學習機會。我每天課前早早來到教室,課堂上專心聽講,認真做筆記、寫反思,積極參加各種活動。第一個走上講臺作課前分享,微課《太陽是大家的》獲得班上微課展示競賽的一等獎……正當我沉浸在學習和成長的快樂中時,突然接到宜章縣教育局教師培訓科的通知,讓我8月15日到湖南省中小學教師發(fā)展中心參加為期10天的“國培計劃”(2014)湖南省“師德講堂”培訓者高級研修班培訓。這意味著整個暑假我都沒有時間休息,但渴望成長的我欣然接受了任務,從湘南學院直接來到了湖南省中小學教師發(fā)展中心。我打開學員研修手冊認真一看,心頭為之一震:本班的學員中有十八大全國黨代表、邵陽城步苗族自治縣蘭朝紅老師,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衡南縣的譚華勇老師,全國模范教師盤曉紅等教育界的楷模,還有來自多所高校的院長或書記。再看即將給我們授課的專家團隊:北京師范大學的檀傳寶教授、湖南省國培辦黃佑生主任……這個班真的不一般,我一定要加倍努力!
10天的學習,我全心投入,收獲滿滿。11位專家的專題講座、名師引領示范、同學的真誠分享,讓我對師德有了一個全新全方位的認識。特別是檀傳寶教授的《為幸福而教》和黃佑生主任的《新時期我們需要什么樣的師德》的專題講座,對我觸動最大,讓我認識到師德應是教師安身立命之本,教師的教應是為自身的幸福而教,而教師的幸福應立足于學生的幸福成長之上!同學的分享,讓我深深地感動,反思自我。盤曉紅老師做的《承擔起教育的責任和使命》的師德報告,讓我久久不能平靜,我被盤曉紅老師的大愛、堅守和付出所感動的同時,也想起了我身邊的那些困難學生和留守兒童,想起了我與學生們一起走過的那些艱難的路。我想,我也應該用心地把這些記錄下來,用心地去總結,把學生的故事和精神與大家分享。于是,我成了班上第一個走上講臺作課前分享的學員。10分鐘的課前分享,我整整準備了一個晚上,第一次把我和范林錦、張麗香、柳微三個苦難學生的故事做成了15張PPT講稿。為了給自己打氣加油,我一邊唱著經我改編了的于飛飛的歌曲《掌聲響起來》,一邊鼓足勇氣地從座位上站起來走向講臺。這獨特的開頭,吸引了所有的目光,大家都面帶微笑地打量著我,認真地聽我說話,從大家的眼神中我得到了更多的力量,并自信、動情地把我和學生們的故事說給大家聽,一張張照片、一個個學生的命運都牽動著在場的老師,伴隨著我的述說,老師們都流下了感動的眼淚,現(xiàn)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班主任龍老師含著淚光點評了我的分享,課后,同學們都走到我的身邊,關心我和學生們的近況,交流討論如何讓農村的留守兒童、特困生更好地成長。大家都把自己的成功做法毫無保留地分享,我用心地記錄著、感動著,這些對于我來說都是莫大的力量和幸福。我變得更自信、更認真,也更能融入集體中。在學習中成長,在成長中收獲。培訓結束,經過湖南省中小學教師發(fā)展中心的專業(yè)評委小組的綜合評定,我有幸被選聘為湖南省“國培計劃”“送培到縣”項目“師德巡講”團主講成員。
三、送培歷練破繭成蝶
“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2014年10月,我們分成宣講小組跟隨著湖南省中小學教師發(fā)展中心的送培團隊,下到全省的各個國培項目縣送培,至今我已為全省的40多個市縣和北京的7所名校的共計5萬多名老師作了70多場師德講座。有一種苦累,沒有體會,你不會知道累并快樂著;有一種信仰,沒有執(zhí)著,你不會知道任重道遠。這是師德宣講帶給我最深的體會。每次送培都是安排在星期六的上午,為了不耽誤學校的正常教學,每次我都要上完星期五上午的課后,再輾轉坐車趕到送培地點。送培最遠到湘西龍山,我坐了整整10個小時的汽車;送培最累是到汨羅,凌晨1點才到達。最多的時候是連著六個周末都沒有休息。記得我送培的第一站是永州寧遠縣,黃佑生主任擔任我們宣講環(huán)節(jié)的主持人。那是面對送培對象最多的一次,全縣3000多名老師齊聚運動館,人多、空間大、現(xiàn)場的音響設備也不是特別好,但老師們聽得特別認真,我的故事深深地打動了現(xiàn)場的老師!現(xiàn)場互動特別地熱烈,6位老師激動地分享了自己的感受。“我是來自黑龍江的特崗老師,長這么大,第一次被老師感動成這樣;當老師這么久,第一次聽到這樣震撼人心的課,我喜歡這樣的培訓,我也會像譚老師一樣做個好老師!”這是最真實的分享,也是最努力的成長!每次這樣的分享,總能讓我深深感動,豁然開朗。我也因此與很多學員建立了聯(lián)系,經常在網上交流,成了很好的朋友。送培之余,我?guī)下犝n本,認真聆聽其他送培專家的示范課和專題講座,學習、借鑒他們的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方法,不斷提升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和教學水平,進而更好地服務于自己的語文教學工作。
越努力越幸運,越幸運越感恩。隨著我外出學習、交流的機會增多,我的個人能力也不斷提高,并獲得了更多的認可。2014年12月,在湖南省第四屆班主任高峰論壇上作了《做孩子幸福成長的引路人》的主題報告;2014年被評為全國模范教師、2015年被評為全國最美教師、第四屆全國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優(yōu)秀教師、2016年被評為全國好老師特別榮譽獎、全國三八紅旗手;2015年,我又有幸作為全國60位一線教師、湖南省兩位教師代表之一,受邀到北京天安門參加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大閱兵觀禮。 這期間先后應邀到過北京的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北京師范大學附屬小學、清華大學附屬小學等7所名校作個人師德報告。最難忘的是在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的分享,當時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翟小寧校長、著名青年演員景甜都坐在下面聆聽。第一次在北京的名校分享,第一次面對如此有分量的聽眾,心里不免有些緊張。讓我沒想到的是,我的報告一結束,現(xiàn)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坐在我身旁的景甜滿眼熱淚,她握著我的手哽咽著說:“譚老師,您真的太偉大了,您是當之無愧的全國最美教師,我要向您致敬,也希望能為您和孩子們做點什么!”然后她讓她的助手記下了我的聯(lián)系方式。翟小寧校長也向我發(fā)出邀請,希望我能為他們人大附中教育集團的1200多名教師做一場師德報告。后來,我又兩次走進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與大家一起交流。送培歷練,助我破繭成蝶。我先后被湖南省中小學教師發(fā)展中心、長沙師范學院、湘南學院、湘南幼專等高校和20多個國培項目縣聘為授課專家。
國培,給了我無限的信心和勇氣;國培,使我不再是井底之蛙;國培,讓我的教學能力得到了進一步提升;國培,給了我一個展示自我、提升自我的平臺;國培,也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實現(xiàn)了從學員到培訓者的華麗轉身。身份的轉變,意味著多了一份責任。我是“國培”培養(yǎng)出來的“種子”,是發(fā)揮“國培”示范、引領作用的重要力量。未來我會繼續(xù)加強自己的師德修養(yǎng)和人格塑造,努力做一個有思考力、有修養(yǎng)、有底氣和自信的教師,積極發(fā)揮“種子教師”的示范、引領和輻射作用。
四、實踐孕育培訓智慧
至今我已參加過各級各類的教師培訓達40多次。從培訓的課程設計、教育理念、培訓模式及管理模式與服務,我更直接、全面地接觸和學習了現(xiàn)代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方法,自己的專業(yè)素質與學科教學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時,也感受到了一種理念、一種責任。培訓是教師精神世界交融和重建的重要途徑,通過培訓學習、吸收正能量,使教師能超越自己的眼界、經驗及已有的資歷和成績等束縛,在充實而快樂的成長之路上感受穩(wěn)定的職業(yè)幸福。同時,培訓不是單向的付出和灌輸,不是單方面的學習和吸收,而是培訓者和參訓教師共同經歷、相互分享、一起進步的成長過程,是經驗總結、思想碰撞和情感交流的精神盛宴。培訓是點燃、喚醒、激勵和匯聚。培訓就像一個“火把”,能照亮教師前進的路,溫暖教師的心靈,點燃教師求知的渴望和對職業(yè)的激情,喚醒教師的夢想;通過培訓激發(fā)、匯聚教師的智慧和力量,自我要求成長,努力戰(zhàn)勝教師成長中遇到的各種困難,激勵教師做學生幸福成長的引路人和守護者,做幸福的教育者。也正是如此,我才能從一名普通的參訓教師,自我成長、努力向上,一步步成長為培訓者。多了一層身份,意味著又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四年多的送培經歷和磨煉,促使我不斷成長,也一直在思考和體會。怎樣才能把教師培訓工作做好,如何做學員們喜歡的培訓者?如何與他們共同經歷、共同成長?
培訓是參訓教師和培訓者共同成長的過程,教師實踐經驗的規(guī)律告訴我們,教師必須在情境中學習,在經歷中習得,在實踐中積淀。因此,我認為接地氣、針對性強、形式多樣、素材豐富、操作性強、高效實用的教師培訓,更符合教師學習與成長的規(guī)律,也更能受到一線教師的歡迎。
目前,我培訓的主要方向和內容是師德研究、宣講,其中授課主題《做孩子幸福成長的引路人和守護者》最受參訓教師的喜愛,評價非常高。我的培訓課最大特點是接地氣、理論分析少、針對性強,善于把先進的理念、經驗轉化為教學行為,通過自身真實、豐富的素材分享,讓參訓教師從中習得方法、經驗并受到啟發(fā),操作性強,極富感染力。培訓中我比較成功的做法有以下四點:
(1)有針對性地培訓,按需授課。要做好教師隊伍建設重點做好兩件事:一是加強教師的師德和育德能力建設;二是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與水平。教師發(fā)展,師德先行。我熱愛教育事業(yè),愛生如子,用心、用愛、用智慧做教育,以自己的責任、擔當和無私奉獻,創(chuàng)造了教書育人的卓越業(yè)績。北京師范大學資深教授、中國教育學會名譽會長顧名遠,2015年5月28日在北京師范大學給我頒發(fā)“全國好老師特別榮譽獎”時說:“譚蘭霞老師的教育故事就是對師德最好的詮釋!”這給我莫大的鼓勵。 作為師德宣講者,我堅持問題導向,根據教師的需求,不斷改進培訓的內容和方式,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針對當前教師的一些困惑和教師隊伍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我“現(xiàn)身說法”,用自身真實、豐富、感人的教書育人故事作為素材,講述自己如何把師德、先進的理念、經驗轉化為教學行為,如何從一名不起眼的農村教師成長為被社會各界所認可的全國最美教師。讓參訓教師從中習得方法、經驗并受到啟發(fā),感染力大,操作性強!我的師德宣講感動、感染和影響了無數(shù)的老師。一位走上教師工作崗位兩年的陽光女孩在聽了我的課后,在培訓日志里寫道:“我即將就要成為自己最不想成為的那種教師,把從前自己最想成為的‘人類靈魂的喚醒師的夢想埋進土里,明知這樣做,我一開始毅然決然選擇第一師范就沒有了意義,可還是鬼使神差地一步步走向讓自己越來越感到失落與壓抑的一條路。如今譚蘭霞老師的一番講課突然叫醒了沉睡中的我,雖然我知道我不可能做到像譚老師那樣,但我明白那些我曾經想做的事并非是做不到,而是因為遇到挫折就懷疑、退縮,導致半途而廢了。連自己的靈魂都沉睡了,還如何去叫醒學生。我應該相信自己,相信夢想的實現(xiàn)差的就是那一點點堅持和自信!”
(2)培訓內容,貼近一線教師教育教學實際。黨的十八大以來教育改革發(fā)展取得顯著成就,教育質量和水平顯著提高,教師隊伍建設不斷加強。但當前,我國中小學教師隊伍特別是農村教師隊伍師資力量薄弱,職前培養(yǎng)針對性不夠、職后培訓機會欠缺、教育教學能力參差不齊、職業(yè)歸屬感和幸福感不強等問題較為突出。作為從農村教育一線成長起來并繼續(xù)扎根在一線的培訓者,懂得一線老師的需求、困惑和期待,并有著比較豐富、成功的經驗及做法。培訓中我緊扣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的普遍問題和困惑,講述自己最真實的故事和思想,參訓教師能從我的分享中看到自己的影子,產生共鳴,從而樂于接受我的主張和思想,并引發(fā)他們新的思考促進他們長足發(fā)展?!坝赏舛鴥?,是壓力;由內而外,是成長。”培訓也是如此,只有這樣,參訓教師才會有內驅力去學習、提升,培訓才能真正地融入教師的生命。
記得2017年11月,在湘南學院承辦的國培項目“鄉(xiāng)村校長關愛培訓”班授課現(xiàn)場,我剛一分享完,一位年輕的女校長流著熱淚走上講臺,“譚老師,我能抱抱您嗎?您太了不起了,我現(xiàn)在在一所村小當校長,工作環(huán)境很差、孩子的問題也特別多,跟您之前任教的學校情況很像,沒聽您講座之前,我還在抱怨、逃避、消沉,現(xiàn)在我不會再這樣了,謝謝您讓我找到了方向,謝謝您為我點亮教育人生的明燈!”每次分享都是一次感動,都是一次成長!
(3)表達形式多樣,富有故事力和共情力。人永遠是培訓的關鍵。成長無法代替,發(fā)展必須靠親歷,而表達是教師培訓的關鍵途徑,我積極、靈活運用語言表達、媒介表達和經驗表達三種方式。培訓中我以舒適的方式,用簡潔、精煉,形象生動,深入淺出的語言,清晰地表達思想;充分利用多媒體系統(tǒng),把有價值的故事和思想做成PPT,圖文、音視頻相結合,真誠地分享。善于將經驗濃縮為案例,通過富有吸引力的情節(jié)、細節(jié)把參訓教師帶入情境,催人淚下,激發(fā)了他們的興趣、共鳴、情感和好奇,進而引發(fā)大家的思考。每次授課現(xiàn)場最少有一半的老師都會被我的故事感動得淚流滿面。也正因為這樣,我的培訓課深受一線老師的喜愛和肯定,每次子項目學員測評我都是前三名。很多聽過我的課的校長,都會請我去給他們學校的老師分享我的故事。2015年11月30日,我應長沙市岳麓區(qū)教育局的邀請,給該區(qū)的700多名教育行政人員和骨干教師做師德報告,近三個小時的講座,現(xiàn)場除了感動的淚水就是鼓勵的掌聲。分享結束后,李鴻局長握著我的手動情地說:“譚老師,您的講座接地氣、真實、感人、給人力量!我們的心靈受到了凈化,靈魂得到了洗禮,您為我們樹立了榜樣,謝謝您帶給我們感動和力量,我要讓我們岳麓區(qū)的每個老師都現(xiàn)場接受這種凈化、洗禮,如果可以,我想拜托您能安排時間來我們這做巡回講座!”培訓是點燃、傳遞和共同成長。我從不拒絕正能量和成長,至今,我已為岳麓區(qū)的2000多名老師做過師德培訓。
(4)啟迪老師感悟、追尋教育本真。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的教育理想,都夢想能成為一個受學生愛戴,家長、學校、社會認可的人。而“愛”是教育的真諦,對生命的關注、對學生的真愛能使教育回歸本真!這也是我們倡導的新課程理念。但很多時候教師的教育理想會被日常的繁雜、扭曲的觀念、無情的現(xiàn)實所掩埋,遠離教育的本真。而培訓是點燃、喚醒、激勵和匯聚,是一種愛的傳遞。在培訓中,我善于運用自身的一個個真實、動人的愛崗敬業(yè)、愛生如子、感恩反哺的教育故事,喚醒老師靈魂深處的愛,啟迪老師感悟,努力追尋教育本真,成就幸福人生?!白T老師,聽了您的故事,我感到慚愧,雖然扎根農村教育一輩子,當了近20年的校長,但與您比起來,我做得太少了。還有一年我就退休了,但我要重新思考,重新定位,以您為榜樣,做個真正的好老師!”衡陽縣一位有著30多年教齡的老校長在聽了我的講座后,紅著眼眶握著我的手發(fā)出這樣的感慨。
回想自己這些年走過的培訓成長之路,感恩國培讓我一路成長,一路收獲幸福和力量。對成長的渴望也支撐著我不斷完善自我,永遠讓我對教育保持著一份新鮮、熱誠。我喜歡成長,感受到自己的生命在日益成長、日益豐富、日益厚重的感覺,真好!
參考文獻:
[1]李維峰,范文俊.也談教學反思[J].教育實踐與研究(B版),2007(7):48-50.
[2]宋 娟.激發(fā)學生內驅力 發(fā)揮學習主動性[J].文理導航(上旬刊),2011(9):48.
[3]余 ?新 .有效教師培訓的七個關鍵環(huán)節(jié)——以“國培計劃——培訓者研修項目”培訓管理者研修班為例[J].教育研究,2010(2):77-83.
[4]管媛輝,于 勇.“國培計劃”體系結構各要素間內外相互關系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3(2):48-51.
[5] 姬 ?琳,劉懷恩.信息技術促進高職“國培項目”質量控制的實踐研究[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14(14):94-96.
[6] 王宏霞,陸元兆,廖慧萍,等.廣西“國培計劃”培訓情況的調查與分析——中西部農村中小學體育骨干教師培訓項目[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4(4):61-6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