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冰
【摘要】 目的 評價產前護理干預對于高危妊娠初產婦分娩結局的影響。方法 100例高危妊娠初產婦, 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各50例。觀察組行產前護理干預, 對照組行常規(guī)護理。比較兩組產程時間及分娩方式、妊娠結局。結果 觀察組第一、第二、第三、總產程時間均較對照組顯著縮短,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自然分娩率9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2.0%,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新生兒窒息率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8.0%, 產后2 h出血量(198.6±10.9)ml明顯少于對照組的(255.2±14.3)ml,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針對高危妊娠初產婦加強產前護理干預的效果顯著, 利于縮短其產程時間, 改善分娩結局, 減少產后出血量, 從而保障母嬰安全, 值得應用推廣。
【關鍵詞】 高危妊娠;初產婦;產前護理干預;分娩結局;影響效果;評價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11.101
在臨床上, 高危妊娠可危及母嬰安全, 原因在于其難產風險較高。此類孕婦多患有妊娠并發(fā)癥、急慢性疾病等, 且極易引起孕產婦或圍生兒死亡[1]。與正常妊娠相比, 高危妊娠的新生兒及孕婦具有較高的死亡率和發(fā)病率[2]。而針對此類初產婦, 臨床采取針對性措施加以干預, 利于其順利分娩, 確保母嬰安全[3, 4]。因此本文即對產前護理干預對于高危妊娠初產婦分娩結局的影響做了評價,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7月收治的100例高危妊娠初產婦, 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各50例。對照組年齡34~45歲, 平均年齡(39.2±2.7)歲;孕周36~40周, 平均孕周(38.3±2.6)周。觀察組年齡35~46歲, 平均年齡(38.6±2.5)歲;孕周37~41周, 平均孕周(39.2±2.7)周。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見表1。
1. 2 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guī)護理, 即講解產褥期護理知識、準備入院物品, 指導飲食衛(wèi)生, 給予健康指導, 密切監(jiān)測體征等。觀察組行產前護理干預, 具體如下。
1. 2. 1 健康宣教 護理人員在孕婦入院后, 需帶領其熟悉病房及產房環(huán)境, 以消除其陌生感、緊張感;相互之間積極交流和溝通, 注意對其心理狀態(tài)予以了解和評估, 以采取針對性措施消除其負性心理, 提升其依從性。護理人員在孕婦產檢時, 需將檢查目的告知孕婦, 同時將護理知識、分娩呼吸知識、用藥知識等詳細告知孕婦, 將母乳喂養(yǎng)的正確方法和優(yōu)勢告知孕婦等。
1. 2. 2 產前檢查 定期指導孕婦產檢, 對其體質量和血壓予以準確記錄, 對其羊水情況、胎兒胎位、胎心率等進行檢測, 并根據孕婦高危評分制定針對性干預措施。指導孕婦掌握胎動情況, 必要時給予吸氧和胎心監(jiān)護, 以確保母嬰健康。
1. 2. 3 心理干預 分娩前多數初產婦存在一些不良情緒, 如恐懼、焦慮、害怕、緊張等心理, 且對分娩進程存在影響, 加之其合并并發(fā)癥或合并癥, 則會導致其心理負擔進一步加重。此時則需對孕婦不良情緒產生的原因予以分析和掌握, 并采取針對性的措施予以疏導, 以增強其分娩信心。
1. 2. 4 運動及飲食指導 指導孕婦合理飲食, 可為其制定個性化食譜, 以高維生素、糖類、高微量元素、高脂肪、高蛋白質等為主, 切忌營養(yǎng)過剩, 同時注意對合并糖尿病者需對糖攝入予以嚴格控制, 且要嚴格控制脂肪攝入。另外指導孕婦適量運動, 以增強其體質, 從而利于分娩。
1. 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產程時間(包括第一、第二、第三、總產程)、分娩方式(包括自然分娩、剖宮產)及分娩結局(包括新生兒窒息、產后2 h出血量)。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產程時間比較 觀察組第一、第二、第三、總產程時間均較對照組顯著縮短,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 2 兩組分娩方式及妊娠結局比較 觀察組自然分娩率9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2.0%,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新生兒窒息率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8.0%, 產后2 h出血量(198.6±10.9)ml明顯少于對照組的(255.2±14.3)ml,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在臨床婦產科, 一種常見的產前疾病即為高危妊娠, 其指的是一些致病因素對妊娠期間孕婦及新生兒健康產生影響, 并引起孕婦難產、死亡等的疾病。有關調查研究表明, 與正常妊娠相比, 高危妊娠發(fā)生母嬰死亡率更高, 且多由母兒血型不合、合并癥、孕婦貧血等所致[5-9]。而通過對高危妊娠初產婦實施產前護理干預, 即從健康宣教、產前檢查、心理護理、運動指導、飲食指導等方面給予孕婦全面的、有效的護理干預, 不僅可幫助其改善妊娠結局, 還能有效縮短其產程時間, 使之順利分娩, 另外還能減少產后出血量, 進而保障母嬰安全性[10]。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第一、第二、第三、總產程時間均較對照組顯著縮短,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自然分娩率9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2.0%,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新生兒窒息率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8.0%, 產后2 h出血量(198.6±10.9)ml明顯少于對照組的(255.2±14.3)ml,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梢钥闯?, 針對高危妊娠初產婦加強產前護理干預具有積極影響和價值。
綜上所述, 針對高危妊娠初產婦加強產前護理干預的效果顯著, 利于縮短其產程時間, 改善分娩結局, 減少產后出血量, 從而保障母嬰安全, 值得應用推廣。
參考文獻
[1] 戈靜萍, 晏玉珍. 產前護理干預在高危妊娠初產婦中的應用效果觀察. 基層醫(yī)學論壇, 2018, 22(27):3821-3822.
[2] 翟麗雯. 產前護理干預對高危妊娠初產婦焦慮情緒、分娩方式及妊娠結局的影響. 醫(yī)療裝備, 2018, 31(10):176-177.
[3] 龐國梅, 涂仙鳳. 產前護理干預對于高危妊娠初產婦分娩結局的影響分析. 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 2018, 39(4):492-493.
[4] 黃麗玲, 周立平, 鄒文霞, 等. 預見性護理對高齡產婦焦慮情緒及分娩結局的影響. 臨床護理雜志, 2017, 16(3):8-11.
[5] 宋亞琴, 徐惠英, 馮桂蘭. 產前護理干預對于高危妊娠初產婦分娩結局的影響. 護士進修雜志, 2017, 32(3):248-251.
[6] 張昕昕. 產前護理干預對高危妊娠初產婦情緒、分娩方式及新生兒的影響. 實用婦科內分泌雜志(電子版), 2016, 3(18):42-43.
[7] 沈彩玉, 羅紅儀, 區(qū)小玉. 產前護理干預對高危妊娠初產婦分娩結局的影響. 臨床醫(yī)學工程, 2017, 24(9):1299-1300.
[8] 房燕娜. 產前綜合護理干預對初產婦分娩自我效能及分娩結局的影響. 國際護理學雜志, 2016, 35(1):71-74.
[9] 皇小慧. 產前綜合護理干預對初產婦分娩自我效能及分娩結局的影響. 醫(yī)療裝備, 2016, 29(7):198-199.
[10] 李小敏. 全程護理小組對高危妊娠初產婦妊娠結局與分娩后并發(fā)癥的影響.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8, 15(7):87-89.
[收稿日期:2018-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