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馬克思從主客體的關系中考量價值。價值有無和價值實現(xiàn)的程度總是存在于主體和客體之間的關系,對于紅色文化資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實現(xiàn)的構成要素分析,有助于我們進一步理解價值顯露在外部環(huán)境的特征,進一步了解價值的結構組成,對于探討其價值的實現(xiàn)或提升價值實現(xiàn)的路徑有重大的意義。
關鍵詞:紅色文化資源? ?價值? ?思想政治教育
一、主體要素是價值實現(xiàn)的核心因素
價值雖然是主體的需要與客體的屬性相契合的關系范圍,但主體在價值的產(chǎn)生和實現(xiàn)當中起著主導的作用,青少年對紅色文化資源的基本認知是紅色文化資源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實現(xiàn)的基礎,而青少年對紅色文化資源的基本認知,取決于主體的要素。主體對紅色文化資源的重視程度、開發(fā)利用程度、宣傳力度等,決定了青少年對紅色文化資源的基本認知程度。
(一)社會主體因素
雖然青少年接受教育的主要場所在學校,但是由于紅色文化資源是一種社會資源,社會對其開發(fā)利用的程度直接影響著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實現(xiàn)。隨著“紅色基因”傳承的話題越來越受到重視,各地的紅色文化資源相應地也得到開發(fā)和利用,但是,一些地區(qū)對紅色文化資源的認識不足,僅僅是停留在紅色文化資源的表層含義,對紅色文化資源的理解也出現(xiàn)了偏差,因此在開發(fā)利用的過程中也了一些問題,如過于重視于紅色文化資源的物質形態(tài)而忽略了其精神內涵、過于重視其經(jīng)濟價值而忽略了社會效應,甚至有一些地方還出現(xiàn)了低俗的開發(fā)來吸引觀眾的眼球,大大削減了人們對紅色文化資源的態(tài)度,特別是青少年學生,他們正處于人生的轉折期,思想觀念仍處于未成熟階段,如果接受那些不恰當?shù)摹⒌退椎慕逃?,將大大影響了青少年對紅色文化資源的認知,降低了紅色文化資源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實現(xiàn)。
(二)教育者主體因素
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的具體實施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處于主導地位。教育者作為主體之一,對紅色文化資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價值的實現(xiàn)有很大的影響。一方面是學校對紅色文化資源的重視程度。學校是教學的主導,學校要開展教育活動需要以教學資源為基礎,若學校對紅色文化資源的重視程度高,鼓勵教師進行課程資源的開發(fā),提供良好的條件使得教師間紅色文化教育資源共享等等措施,能夠大大提升教師對于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fā)及利用能力,大大提升利用紅色文化資源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師的自身思想政治素質和知識能力水平影響著紅色文化資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實現(xiàn)。鄧小平同志曾說過:“一個學校能不能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yǎng)合格的人才,培養(yǎng)德智體全面發(fā)展、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關鍵在教師”。教師作為教育活動的主導,如果其自身具有比較高的思想政治教育素養(yǎng),對國家、對民族有著深厚的感情,在日常的教學當中將自覺地將紅色文化資源所蘊含的馬克思主義信仰、民族精神和革命傳統(tǒng)傳授給學生,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自然感覺到革命情懷。此外,若教師的教學知識能力較高,通過篩選、整合紅色文化資源作為課程資源,通過語言的藝術、溝通的藝術等把紅色文化資源蘊含的人生信仰、價值追求等思想傳播給學生,使得學生對紅色文化資源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因此,教師的自身思想政治教育素養(yǎng)和知識能力水平影響著紅色文化資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實現(xiàn)。
(三)受教育者主體因素
受教育者雖然作為教育的對象,但在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中,與教育者一樣處于主體地位。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是要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的發(fā)展,這就要求受教育者首先要提升個人思想政治教育素養(yǎng),提升個人知識水平,使自己能夠立足于社會的人。受教育者在認識紅色文化資源的過程中,同時也是被紅色文化教育的過程,紅色資源蘊含著豐富的革命理想、革命信念和價值追求的內容,對受教育者的全面發(fā)展有著促進作用。在利用紅色文化資源提升自我發(fā)展的過程中,一方面,受教育者對紅色文化資源的認知影響紅色文化資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實現(xiàn)。人的思想品德形成過程是在一個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下,人們的知、情、信、意、行五個因素均他律展的過程,是一個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從舊質到新質的矛盾運動過程。在紅色思想政治教育中,受教育者的對紅色文化資源的認知對理解紅色文化資源有著重要影響,這種認知并不僅僅停留在基本的認識,而是對紅色文化資源的理性認識,特別是對紅色文化資源中蘊含的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黨的政策路線方針等等,受教育者要有相對應的理性知識結構才能有深刻的理解和體會。另一方面,受教育者對紅色文化資源的情感認同,影響著紅色文化資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實現(xiàn)。如果受教育者對紅色文化資源有著深刻的情感認同,他們樂于認識和了解紅色文化資源,進而樂于自覺地接受紅色文化資源所呈現(xiàn)的教育內容。如果受教育對紅色文化資源缺乏情感認同,他們就是遠離紅色文化資源,甚至排斥紅色文化資源,影響了紅色文化資源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實現(xiàn)。
二、客體要素是價值實現(xiàn)的基礎要素
實現(xiàn)紅色文化資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主體根據(jù)其需要,對客體進行識別、評價,最終進行“選擇”,而主體根據(jù)自身的需要對客體進行選擇,其本質是對客體屬性的一種價值判斷,如果這種屬性是滿足主體的需要,則其生成的價值就在,如果這種屬性不能滿足主體的需要或者很小的滿足主體的需要,則其生成的價值就小甚至是無價值。因此,客體的屬性能否滿足主體的需要,是價值實現(xiàn)的關鍵因素。要實現(xiàn)紅色文化資源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不僅僅是停留在“基本認知”的層面上,更重要的是,青少年對紅色文化資源的內在屬性有“理性認識”,因此,紅色文化資源作為客體要素,要挖掘其特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屬性,提升青少年對紅色文化資源的理性認識,是其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價值實現(xiàn)的核心因素。
(一)紅色文化資源的政治指向屬性
思想政治教育有著鮮明的政治指向性,紅色文化資源作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的價值大少,首先是其“政治指向性”與思想政治教育方向是否一致及一致的程度如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指向性表現(xiàn)為馬克思主義、中共產(chǎn)黨領導及人民主體思想,而紅色文化資源在一定程度上說是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過程中的歷史遺存,具有革命性、創(chuàng)新性及人民性。因此,深刻地挖掘紅色文化資源中的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挖掘中國共產(chǎn)黨史、挖掘人民在革命歷史中的作用等,使得紅色文化資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將大大提高,若如果開發(fā)利用不當,其承載的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中國共產(chǎn)黨的執(zhí)政理性等內容不能很好地呈現(xiàn)挖掘,僅僅停留在表面的認識當中,將大大削弱了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
(二)紅色文化資源的時代發(fā)展屬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以培養(yǎng)未來合格的建設者、實現(xiàn)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的教育活動。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是隨著社會的變化而不斷優(yōu)化其教內容和教育手段。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時期,利益關系的復雜化、價值觀念的多元化,對青少年的思想觀念產(chǎn)生了很大的沖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呈現(xiàn)出新的特點,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已不適應社會的發(fā)展要求。習近平同志指出:“宣傳思想工作創(chuàng)新,重點要抓好理念創(chuàng)新、手段創(chuàng)新、基層工作創(chuàng)新”。①只有符合時代的發(fā)展,打破傳統(tǒng)落后的思維定勢,創(chuàng)新教育內容,才能保持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力。因此,紅色文化資源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實現(xiàn),其呈現(xiàn)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需具有時代性、創(chuàng)新性和發(fā)展性,才能貼近青少年學生的生活,帖近他們的思想。由于其歷史較久遠,紅色文化資源給人一種陳舊的感覺,因此,要大力發(fā)掘其時代的內容、創(chuàng)新的內容,使其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發(fā)展,讓受教育者產(chǎn)生共鳴、才能讓受教育者受到感染,提高紅色文化資源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有效實現(xiàn)。
(三)紅色文化資源的藝術審美屬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是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人,“美”不僅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質的應有之義,而且是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重要手段。結合“美”來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發(fā)揮美育的藝術審美、性情陶冶和人文素質提升作用,大大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實現(xiàn)。“馬克思認為,美不僅與事物的形式有關,也與事物的性質、內容有關,美應該是形式和內容二者有機的辯證的統(tǒng)一”。②紅色文化資源不但蘊含了不怕艱辛、價值追求、改革創(chuàng)新、等等內容美,還蘊含著紅色遺存的陳列之美、自然環(huán)境之美、建筑設計之美等等,這內容和形式之美,作用于受教育者,使他們產(chǎn)生愉悅感和美感,自覺地接受紅色文化的熏陶,自覺地錘煉自己的意志、培育自己的道德情操,自覺地感受紅色文化資源蘊含的價值追求。正如蘇霍姆林斯林林斯基所說:“美是自我教育的重要手段”。[1]因此,紅色文化資源美的呈現(xiàn)程度,影響著青少年對紅色文化資源的態(tài)度,從而影響紅色文化資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的實現(xiàn)。
基于價值論主客體關系下探尋紅色文化資源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有助于我們提示價值的外部特征,為我們進一步探尋如何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有重要的指向作用。
注釋:
①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155頁。
②丁智瓊:《康德的二律背反論美》,《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2期,第75-77頁。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陳萬柏,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李德順.價值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海學出版社,2013.
[4]習近平.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 努力把宣傳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報,2013-08-21.
(作者簡介:黎鉆儀,廣東理工學院教師,廣州大學在讀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