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子洲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7-0154-01
中考總復習通常會分為四輪進行,第一輪復習為基礎知識復習;第二輪為專項復習;第三輪為綜合復習;第四輪為查缺補漏。針對總復習,各學校處理的方式不盡相同,有的學校會挑選一些優(yōu)質的教輔材料,利用現(xiàn)有的教輔材料資源進行復習,這樣做的劣勢很多。筆者經過探索,在立足團隊合作研究的基礎上,編撰出校本課程和配套資源,形成文本、課件、相關資源、音頻、視頻和網絡共享資源。這樣既可以幫助老師去備課、上課,也能更好的幫助學生合理的安排時間,有效度和深度的進行中考前的總復習,設計了以下三個階段的教改規(guī)劃,成果顯著。
一、準備與整合
1.預期時間:1年-1年半
2.工作流程
(1)組建團隊
首先需要尋找一些志同道合的、具有高水平,具備鉆研精神、追求進步的教師,建立團隊,在團隊內解決這樣的一個難題。
(2)理論學習
組織成員首先精細研究2011版數(shù)學新課程標準,關注課程標準中對初中三年每部分知識的具體要求,掌握知識生成的難度和廣度。
(3)工作方式
① 劃分實驗班
根據(jù)所教授班級設置實驗班,進行對比研究。
② 劃分課時,成立校本研修小組
自3月1日起,至中考,大約80課時的內容。每周安排2課時,校本研修小組備課研討,每次確定研討主題。
③線上線下組合研究方式
其余時間采用線上研討,線下實踐的方式完成工作任務。
④研究方法
每個課時的教學內容范圍確定以后,都會采取課例研修的方式進行研究。首先指定兩名教師進行個性化的備課,再進行同課異構,其他小組成員從課程觀察、學生觀察、教師觀察三個角度進行課堂觀察,并設計課堂觀察量表,記錄數(shù)據(jù)。第一次觀察后,進行集體研修,明確教學設計對每個環(huán)節(jié)的促進作用及不足之處,及時改正,并由指定教師在實驗班進行同課續(xù)構,小組成員進行二次課堂觀察,并記錄數(shù)據(jù),通過課堂效果評價,對比實驗結果,最終形成科學合理的教學設計。
(4)學生資源
①整合作業(yè)
針對教師布置的題目及作業(yè),由學生完成后,教師要全批全改,篩選出能夠更好促進學生數(shù)學思維能力發(fā)展的題目,保留題目原型,根據(jù)知識點進行合理的變式、融合、原創(chuàng),再整合資源到新一輪的教學設計中,發(fā)展學生的數(shù)學核心素養(yǎng)。
②整合錯題卷、反思卷
以周為單位,組織學生提供錯題卷和反思卷。錯題卷是學生做錯的題目,教師通過錯題卷總結學生思維上存在的漏洞,并有針對性的對后續(xù)教學設計進行重新規(guī)劃和及時的調整,尤其是現(xiàn)在的學生做題,往往會出現(xiàn)會而不對,對而不全的現(xiàn)象,此時,教師就要關注學生的審題關、計算關、書寫關、分類關等等存在的問題。
③撰寫課后隨筆
教師和學生共同書寫課后隨筆,通過生生溝通、師生溝通、師師溝通,進一步完善我們的教學設計理念,尋找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和數(shù)學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
二、計劃與實施
1.預期時間:半年-1年
2.工作流程
(1)組建實驗成果驗證團隊
經歷大約1年的時間后,會形成中考總復習近80課時的校本課程及教學資源,此時需要組織所有在校初三數(shù)學教師加入校本課程實驗小組。
(2)分工合作,校本教材初步成稿
①再次梳理課標考綱
如果把中考比喻成一場戰(zhàn)役,你就要告訴學生要知己知彼方能百戰(zhàn)百勝。因此我們要讓學生始終清晰的認識到中考考什么,而我們又要學什么,以及怎么學。梳理考綱就是在幫學生解決中考考什么的問題。因此教師可以合適的方式把考點呈現(xiàn)給每一個學生,并呈現(xiàn)在校本教材里。
②考點知識的再整合
結合數(shù)學課程標準和雙向細目表,呈現(xiàn)方式。教師對其負責的專項內容進行歸納匯總,確定每個課時的教學內容、課后習題、例題講解,其中包括常見題——變式題——提升拓展題——拔高題——鞏固跟進題等幾大類型題的例題講解,編輯進入校本教材,內容精細全,有效的針對第一輪復習,讓學生對整個初中數(shù)學有一個整體的感知,并深一步的認識,初步建立起良好的數(shù)學思維素養(yǎng)。這也是在解決學什么的問題。
③典型易錯題再歸納
通過前期大量習題的演練,教師要敏銳的捕捉到學生的數(shù)學知識的盲點以及易錯點,找到解決每一個題型的關鍵所在。教師歸納總結出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比如教師除了可以正面的導,也可反觀正確答案與錯誤答案的對比觀察,讓學生自己探究出答案,并在此基礎上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教師并把以上的方法經驗歸納總結在校本教材里
④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
建立網絡微信的公眾號,學生和老師關注后,成為一個很好的交流學習的平臺。教師可以即時的發(fā)布相關的語音、視頻、微課對學生當天所學進行線下鞏固提升拓展,學生可以把自己的疑難在微信群里提出,并由學生或老師即時的講解。教師和學生也可以把一些優(yōu)秀的解題方法,學習心得在線上與大家交流。
三、歸納與整理
1.預期時間:半年
2.工作流程
(1)歸納總結實驗成果
①定稿
經歷了大約2年的時間后,應形成中考總復習近80課時的校本課程教學,形成完整的合理的配套教學資源。
②資源共享
建立起完善的線上信息化網絡平臺,進行線上的互動,實現(xiàn)資源的共享。
③成果推介
在地區(qū)范圍內進行有效的推介。
(2)工作方式
①網絡平臺的管理
將研修小組成員分工,對網絡上的反饋信息再次進行整合,對各部分內容進行最后的修正,完成收尾工作。
②撰寫論文
督促研修小組成員將研究成果及教學觀點形成文字,撰寫論文,將經驗及成果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