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赟
摘 要: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可以適當給學生提供一些補充素材,促使學生提高閱讀有效性。在思維困惑處提供素材能讓學生豁然開朗,在情感處提供素材能讓學生形成共鳴,在升華時提供素材能讓學生更好地挖掘文本的內涵。
關鍵詞:語文教學;閱讀教學;素材;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421;G623.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19)13-0036-01
閱讀教學是語文課程教學的重要內容,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有些課文篇幅較長,內容和學生的生活之間有較大的差距,語言也有一定的跳躍性,這給學生的閱讀理解帶來一定的困難。教師如果能夠找準時機,適當補充輔助閱讀的素材,則能促使學生突破難點,提高閱讀效果。
不少課本中都有學生一時難以理解的內容,語文教師可以在學生感到困惑的時候提供輔助閱讀的素材,并提出引導性的問題,促使學生深入探究。這樣學生往往會有茅塞頓開的感覺,能及時解決閱讀難點。例如,《負荊請罪》一文講述的故事距離學生有較遠的距離,學生在理解的時候可能會產生困惑。如有學生提出下面的問題:“為什么藺相如覺得秦國不敢侵犯趙國是因為有自己和廉頗呢?他是不是太驕傲了一點呢?”針對這個問題,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些輔助閱讀的資料,讓學生了解藺相如和廉頗在歷史上起到的重要作用。通過閱讀輔助素材,學生發(fā)現藺相如在完璧歸趙、澠池之會中都有杰出的表現,而廉頗則是一個優(yōu)秀的武將,為保家衛(wèi)國做出了突出的貢獻。結合這些輔助資料,學生就能理解藺相如的話,明白藺相如并非夸大自己的能力。此時,教師可以提出“那么從藺相如的身上大家能獲得什么啟迪”等問題。有學生回答:“藺相如功勞這么大,而且一心想著趙國,真是一個了不起的人?!?/p>
教師要在那些學生理解困難甚至會產生矛盾觀點的地方,及時提供輔助閱讀的素材。這樣學生就能更好地把握關鍵問題,領會問題實質。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觀點,讓學生學會整理思路,嘗試用個性化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進而提高表達能力。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要培養(yǎng)學生對于詞的感情色彩的敏感度。要讓學生成為詞的音樂家,逐步重視用詞的準確性,像對待音樂一樣對待詞的音響。為了達到這種效果,語文教師在學生閱讀過程中要圍繞學生情感的波動點提供素材,促使學生更好地和作者形成情感共鳴,從而提高閱讀效果。例如,學習《輪椅上的霍金》一文后,很多學生都為霍金所感動。為了促使學生有更深的感觸,教師可以在學生情感的波動點提供輔助資料,如讓學生觀看電影《萬物理論》的片段,了解霍金的求學經歷和愛情故事。通過輔助素材,學生感到和長期的病痛相比,霍金青年時代的幸福生活是那么短暫,因而對霍金這個形象有了更深的感悟。此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圍繞文章中的詞語展開分析:“‘報告廳內頓時鴉雀無聲,一片靜默,你認為這種‘靜默是因為什么?”“‘霍金的臉上卻依然充滿恬靜的微笑,通過‘依然‘恬靜這樣的詞語,你能獲得怎樣的感受?”這能促使學生更敏銳地把握詞語中的情感因素,認識到文章表現了對霍金的無比崇敬之情。
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在結合閱讀輔助資料學習文章之后,嘗試將自己想象成文章中的人物,深入體會人物所思所想。這樣就更能引起情感共鳴,進而提高閱讀效果。
不少學生在閱讀課文的時候對課文的理解流于表面,并未深入挖掘下去,難以體會文章的主旨和內涵。因此,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嘗試給學生提供輔助閱讀資料,讓學生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這樣的素材,能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例如,《愛如茉莉》是一篇耐人尋味的文章,為了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教師可以為學生制作多媒體課件,并在學生閱讀文章最后部分時播放給學生看。多媒體課件展現了純潔的茉莉花形象,展現了生活中平凡但又能反映出愛的場景。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思考“作者想要用茉莉花的形象體現出什么呢”等問題,深化學生對課文內涵的理解。在輔助資料的幫助下,學生有了新的感悟。有學生說道:“茉莉花是純白的,沒有一點污垢。生活中那些看似平凡的小事,卻因為體現出愛而顯得有溫度,能感染人。就好像茉莉花一樣,雖然花平淡無奇,但其香氣卻能傳送到很遠的地方?!庇辛硕嗝襟w課件的幫助,學生對文章的內涵就有了更深刻的感悟,更好地理解了文章的主旨。
除了文字類的資料之外,教師還可以引入音樂、圖畫、視頻等素材,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在教學過程中,要嘗試圍繞文章的主旨設計多媒體課件,并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適時推送,起到提高閱讀效果的作用。
綜上所述,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提供輔助閱讀素材,能夠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效果。但素材并非多多益善,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和教學內容精心選擇閱讀素材,找準提供素材的時機,讓學生有迎刃而解的感覺。獲得補充素材之后,學生的思維能夠得到有效的鍛煉,能夠更好地深入文本,理解文本,吃深吃透,提高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吳易騰.閱讀教學中補充素材引用策略的感悟[J].中國農村教育,2017(09).
[2]楊愛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課內外學習資源的“對接”策略[J].教育導刊,2014(07).
[3]馬之先.閱讀教學中融入課外讀物的探索[J].安徽教育,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