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進 林松月
摘? ?要:印度尼西亞共和國作為東南亞最大的經濟體,是“一帶一路”沿線重要國家之一。近年來,中國與印尼雙方關系取得實質性進展,在政治、經濟、教育、能源等方面的合作進展迅速。尤其自2013年“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雙方在各領域的合作進一步深化。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發(fā)展指數(shù)排名中,印尼位列榜首。文章通過梳理印度尼西亞高等教育發(fā)展概況,分析中印尼在“一帶一路”倡議下高等教育領域的合作與發(fā)展,總結所取得的成果與經驗,為其他沿線國家在“一帶一路”框架下的高等教育合作提供經驗借鑒。文章系“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高等教育現(xiàn)狀與發(fā)展趨勢研究成果之一,此為第二十部分。
關鍵詞:“一帶一路”;高等教育;發(fā)展趨勢;印度尼西亞
一、印度尼西亞高等教育發(fā)展概況
(一)高等教育體系
印度尼西亞的高等教育體系包含公立大學與私立大學兩類高校,公立大學由政府主辦,教育與文化部管理;私立大學由宗教事務部管理[1]。印尼高等教育機構主要有6種不同類型,即大學(university)、研究院(institute)、學院(college)、多科技術院校(polytechnic)、??圃盒#╝cademy)、社區(qū)大學(community college)。其中,大學、研究院與學院三者主要提供學術教育及職業(yè)教育,不同的是,大學可提供各個科學技術領域的職業(yè)教育,研究院只針對一些特殊領域提供職業(yè)教育,而學院只提供某一特殊領域的職業(yè)教育,三者均可授予學士、碩士、博士學位;多科技術院校與??圃盒J窃谀硨iT領域從事應用教育的高等教育機構,但多科技術院??梢詾槎鄠€學科提供職業(yè)教育,而??圃盒V粸槟硞€或某些特殊領域提供職業(yè)教育,這兩者都不授予學位;社區(qū)大學是根據當?shù)貎?yōu)勢或為滿足特殊需要,在一個或幾個特定的科學技術領域提供1~2年職業(yè)教育課程的教育機構。[2]
根據印度尼西亞國家統(tǒng)計局的統(tǒng)計數(shù)據,截至2015年,印尼共有3225所大學,其中公立大學121所,私立大學3104所[3],可見,印尼的高等教育以私立高等教育為主。印尼著名的大學有印度尼西亞大學(University of Indonesia)、萬隆科技學院(Bandu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卡渣瑪達大學(Gadjah Mada University),這三所院校均上榜2019年QS世界大學排行榜前500強,其排名分別為292名、359名、391名。
(二)高等教育毛入學率
印度尼西亞高等教育發(fā)展起步較晚,自獨立以來經歷了萌芽、擴張、調整后重組、迅速發(fā)展幾個階段[4],全國高??倲?shù)逐年增加。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統(tǒng)計的最新數(shù)據顯示,截至2018年,印尼高等教育適齡(19~23歲)人口達2200.73萬人。印尼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從2000年的14.88%增至2017年的36.28%,增長速度較快,但其毛入學率尚未達到50%,即尚未達到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此外,印尼女性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由2008年的低于男性逐步發(fā)展至2012年高于男性。
(三)高等教育經費
2007-2015年,印尼公共教育經費支出占GDP比重整體呈增長趨勢,從2007年的3.04%增長至2015年的3.58%,一定程度上表明印尼政府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同時,印尼高等教育經費支出占政府教育支出的比例從2007年的12.76%增長至2015年的15.80%,高等教育經費支出占GDP比重也呈現(xiàn)出同樣的上升趨勢,從2007年的0.39%增長至2015年的0.57%(見表1)。充足的經費投入是推動高等教育快速發(fā)展的重要保障之一,印尼政府近年來加大對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經費投入,有利于提升高等教育質量,為高等教育可持續(xù)發(fā)展奠定基礎。
(四)高等教育國際化
隨著全球政治經濟社會一體化進程的加快,高等教育國際化成為必然趨勢。面對高等教育國際化帶來的挑戰(zhàn),印尼政府制定了一系列高等教育發(fā)展規(guī)劃。如《2003-2010年高等教育基本框架》為印尼高等教育的發(fā)展奠定了基本框架,《2010-2014年印尼國民教育發(fā)展戰(zhàn)略》強調提高印尼高校的教育質量[8],增強高等教育國際競爭力等,積極推進印尼高等教育國際化進程。
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統(tǒng)計研究所(UNESCO UIS)數(shù)據中心2018年公布的最新數(shù)據顯示,目前印尼學生的出國留學率為0.6%,其他國家學生赴印尼的留學率為0.2%[9]。可見,一方面,印尼學生的出國留學比例與其他國家的學生赴印尼留學的比例均較小,另一方面,印尼的出國留學規(guī)模大于赴印尼留學規(guī)模,呈現(xiàn)出留學赤字現(xiàn)象。近年來,排在印尼留學目的國前10名的國家分別為:澳大利亞、美國、馬來西亞、英國、日本、埃及、沙特阿拉伯、韓國、加拿大、法國,可見其留學目的國以歐美發(fā)達國家為主,其中最主要的留學目的國是澳大利亞和美國,赴這兩國留學的學生數(shù)量遠超其他國家。而赴印尼留學的學生來源國主要有馬來西亞、東帝汶、泰國、印度、中國、薩摩亞、利比亞等國,其他國家赴印尼留學的學生數(shù)量均較少。
(五)高等教育發(fā)展的特點
其一,從印尼高等教育發(fā)展歷程來看,其萌芽于荷蘭殖民時期,但在獨立后才得以快速發(fā)展,整體上起步較晚;其二,印尼高等教育類型復雜多樣,以公立教育和私立教育為主,世俗教育與宗教教育并存,在高等教育機構上私立大學占比較大,體現(xiàn)了其私立主導型的高等教育體系;其三,印尼高等教育發(fā)展速度較快,但其在數(shù)量和質量上仍與高等教育強國存在較大的差距;其四,印尼政府對高等教育支出力度較大,不斷加強對高等教育和高等院校發(fā)展的支持,除保持數(shù)量上的發(fā)展勢頭之外,也開始注重提升高等教育的質量[10]。整體來看,印尼高等教育的發(fā)展歷程艱辛,近些年發(fā)展速度較快,仍處于追趕世界高等教育強國的進程中,同時不斷推進高等教育國際化。
二、中印尼高等教育交流與合作
自1990年中印尼兩國簽署《關于恢復外交關系的諒解備忘錄》聲明雙方恢復外交關系后,中印尼關系快速發(fā)展。在高等教育交流上,雙方在多個領域開展了深入合作。
第一,在教育政策合作上,1994年,兩國簽署旅游、衛(wèi)生、體育合作諒解備忘錄,啟動互派留學生項目;1997年兩國成立科技合作聯(lián)委會,迄今已舉行兩次會議[11];2010年中印尼兩國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與印度尼西亞共和國國民教育部關于教育領域合作的諒解備忘錄》,為雙方在教育領域展開深度交流與合作奠定了政策基礎。在語言教學方面,2011年,中印尼雙方就漢語教學的合作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漢辦與印度尼西亞共和國國民教育部關于開展?jié)h語教學的合作協(xié)議》,2012年雙方就漢語教師的培養(yǎng)又簽署了《關于印度尼西亞漢語教師培養(yǎng)合作協(xié)議》,助推中印尼雙方在語言交流方面的進程,進一步加強雙方在漢語師資培養(yǎng)等方面的雙邊合作;此外,2014年,中印尼簽署了《中印尼學歷學位互認協(xié)議》,雙方在學歷上的銜接更加流暢,促進了中印尼留學教育的來往,有利于雙方人才交流與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發(fā)展。
第二,在合作交流機制上,自2008年至今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已成功舉辦十屆,印尼作為東盟重要一環(huán)與中國增進了彼此友誼,開展了更加務實的教育合作。此外,中國已先后與8個國家建立了副總理級的人文交流機制,印度尼西亞是其中之一。中國-印尼副總理級人文交流機制是中國與發(fā)展中國家建立的首個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不僅是中國和印尼人文交流史上的里程碑,還將對中國和東盟的人文交流起到示范和引領作用[12]。自2015年中印尼人文交流機制成立以來已舉辦三次會議,兩國在教育、科技、文化等領域合作明顯加強,成果豐碩,雙方高校間也展開了更深層次的對話與交流。
第三,在留學教育及高校合作上,中國政府面向東盟國家設立了多項留學中國獎學金項目,如2010年提出設立中國—東盟獎學金,連續(xù)10年每年為東盟國家1萬名學生提供獎學金,部分省市如云南省、廣西省也設立了東盟國家留學生獎學金等,均推動了包括印尼在內的東盟成員國學生來華留學。截至2018年,印尼已建立6所孔子學院、2個孔子課堂,對傳播中國文化、增進中印尼雙方理解與互信起到了推動作用。此外,印尼舉辦的留學中國教育展、“漢語橋”中文比賽、印尼孔子學院夏令營等文化交流活動及印尼漢語教師來華進修等項目不僅促進了來華留學教育的發(fā)展,也推動了中印尼漢語教學的交流與合作,豐富了中印尼人文交流機制的合作內涵。
三、“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印尼高等教育的合作與發(fā)展
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我國與沿線國家在各領域的合作不斷取得重大成果。據國家信息中心“一帶一路”大數(shù)據中心研發(fā)的“一帶一路”國別合作指數(shù),印度尼西亞以70.7的高分位列沿線國家與我國國別合作度排行榜的第八名。與沿線各國國別合作度45.11的平均分相比[13],印尼與我國合作緊密度較高,合作態(tài)勢良好發(fā)展。但中印尼在雙邊文化與人文交流方面發(fā)展尚有待提升,因此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框架下有待進一步深化。
其一,雙邊留學教育與合作辦學方面,印尼作為來華留學大國之一,近年來在“一帶一路”框架下的來華留學規(guī)模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這與中國設立的“一帶一路”專項獎學金項目密切相關,同時,中國也是赴印尼留學生的主要生源國之一,目前雙方留學教育發(fā)展態(tài)勢良好。但中外合作辦學作為推進高等教育合作的重要舉措,中印尼雙方尚未開展合作項目。開拓高水平的中印尼合作辦學機構與項目,積極打造“一帶一路”學術交流平臺,有利于促進高等教育資源的共享,進一步加強雙方人才交流。
其二,雙邊交流機制方面,“中國-印尼高校智庫聯(lián)盟”的建立秉承中印尼副總理級人文交流機制聯(lián)合公報精神,進一步加強了兩國高校與智庫的交流合作,為鼓勵雙方大學之間建立溝通平臺[14]、完善智庫對話與合作機制搭建了有益橋梁。此外,中方多所高校成立了形式多樣的中印尼交流機制,如北京外國語大學成立的“中國-印度尼西亞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華中師范大學成立的“中印尼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印尼雙方高校舉辦的類型多樣的教育研討會等都對雙方人文交流與教育合作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其三,雙邊友好關系方面,據統(tǒng)計,截至2018年7月,兩國結好省市共26對[15],雙方地方政府間交流活躍。友好省市關系的締結為雙方高等教育交流與合作奠定了人文基礎,有利于進一步深化雙方互信,增強友好關系。近年來,印尼政府多次強調期待對接“一帶一路”倡議以將印尼打造成“全球海洋支點”,在此背景下兩國積極對接上述倡議和構想,全面深化各方面的合作[16],雙邊關系內涵不斷豐富,打開了未來更加廣闊的合作空間。
參考文獻:
[1]鄭陽梅.印度尼西亞國家教育概況及其教育特色研究[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15,25(3):56-62.
[2]OECD Library.Education in Indonesia: Rising to the Challenge[EB/OL].http://dx.doi.org/10.1787/9789264230750-en,2018-11-02.
[3]Badan Pusat Statistik.Statistics Indonesia[EB/OL]. https://www.bps.go.id/subject/28/pendidikan.html# subjekViewTab4, 2018-11-02.
[4][10]方展畫,王勝.印尼高等教育的發(fā)展分析[J].比較教育研究,2013,35(1):42-46.
[5][6][7]UIS Statistics.Education[EB/OL]. http://data.uis.unesco.org/Index.aspx,2018-11-02.
[8]鄭明霞. 印尼獨立以來高等教育發(fā)展與變革研究[D].福建:廈門大學,2013.
[9]UNESCO UIS.Global Flow of Tertiary-Level Students[EB/OL]. http://uis.unesco.org/en/uis-student-flow#slideoutmenu,2018-11-02.
[11][15]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中國同印度尼西亞的關系[EB/OL]. https://www.fmprc.gov.cn/web/gjhdq_676201/gj_676203/yz_676205/1206_677244/sbgx_677248/, 2018-11-02.
[12]席來旺,莊雪雅.習近平主席和印尼總統(tǒng)佐科分別向中印尼副總理級人文交流機制首次會議致賀信[N].人民日報, 2015,5(28):1.
[13]國家信息中心“一帶一路”大數(shù)據中心.“一帶一路”大數(shù)據報告(2017)[M].北京市:商務印書館,2017:6-7.
[14]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印尼高校智庫聯(lián)盟成立 完善智庫對話與合作機制[EB/OL].http://www.cssn.cn/zk/zk_jsxx/zk_zx/201606/t20160627_3088411.shtml,2018-11-02.
[16]中國一帶一路網.習近平會見印度尼西亞總統(tǒng):推動兩國在“一帶一路”建設框架內全方位合作[EB/OL]. https://www.yidaiyilu.gov.cn/xwzx/xgcdt/13403.htm,2018-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