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偉龍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化,要求高中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明確英語詞匯的重要性,積極進行教學創(chuàng)新,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模式,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提升英語水平。但在實際教學中的教學效果不明顯,需要教師進行改進,提升詞匯教學的有效性,滿足新課改的要求,培養(yǎng)英語人才。
1. 現(xiàn)階段高中英語詞匯教學存在的問題
1.1 教學理念較為傳統(tǒng)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未能明確學生主體的重要性,以自身為主體進行“灌輸式”教學,教學理念較為傳統(tǒng),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高,難以主動進行學習,缺乏自主學習意識,甚至對英語科目存在厭煩心理,課堂教學效果不理想,影響教學效率。
1.2 教學模式落后
教學模式落后也是當前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陳舊的教學模式導致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不夠深刻,尤其是在進行詞匯學習過程中,詞匯屬于學生英語學習的基礎,是否充分掌握詞匯能直接影響后續(xù)的英語學習。而教師在進行教學時經常忽視詞匯的應用,影響教學效果。
1.3 教師與學生配合不合理
課堂是教學的主要場所,但受學生自身的學習水平和學習態(tài)度影響,教師在教學時如果沒有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將導致學生與教師配合出現(xiàn)問題,尤其是基礎能力較差的學生,難以跟上教師的教學進度,影響學習效果。
2. 高中英語詞匯教學的改進策略
2.1 明確教學思路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思想與理念,明確教學思路,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創(chuàng)新,針對學生實際情況進行教學,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發(fā)揮出學生的優(yōu)勢,將詞匯教學與實際相結合,深入進行分析,突出英語詞匯的時效性與針對性,由淺入深進行引導,提升詞匯的地位,明確英語詞匯是學生學習英語的基礎,提升教學水平。例如,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語境的應用,促使學生在語境中進行詞匯練習,創(chuàng)設合理的語言環(huán)境,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其主動進行學習,加強對詞匯的整理。與此同時,合理進行教材內容選擇,針對學生實際情況進行教學延伸,幫助學生擴展自身的視野,加強對詞匯量的累積,豐富學習內容,提升英語能力。
2.2 積極進行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優(yōu)化教學方法
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積極進行創(chuàng)新,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提升教學效果。例如,在講解go through時,部分學生難以理解其實質,教師針對實際情況進行情景練習,將其詞語放入語句中,如“The country has gone through too many wars.”,要求學生進行翻譯,并通過翻譯明確其詞匯意思,一名學生翻譯為:“這個國家發(fā)生了許多戰(zhàn)爭?!贝藭r另一名學生補充為:“這個國家經歷了許多戰(zhàn)爭?!苯處煷藭r對學生說補充得非常好,現(xiàn)在大家明白了go through的意思了嗎?通過合理的語境解釋,可以有效加深學生的記憶,幫助學生學習詞匯。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情景模式演練,如講解運動會相關知識時,教師引導學生進行相關練習,提出有關運動會的詞語,學生踴躍回答,有的學生提出sport,有的學生提出judge,還有的學生提出high jump等詞匯,并對學生進行提問,如“putting the shot”是什么意思,雖然學生沒有學過,但還是猜出是“推鉛球”。通過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可以有效促使學生加深對詞匯的理解、進行直觀的學習,并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教師還可以靈活運用其他教學模式,如合作教學、游戲教學、興趣教學等,有利于提升學生英語成績。
2.3 加強學生與教師的配合提升教師職業(yè)技能
對學生來說,英語詞匯是學生學習英語的基礎,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教師應加強詞匯教學重視力度,積極與學生進行配合,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教學,激發(fā)出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在課堂上主動進行學習,提升學習效率。教師還應提升自身的職業(yè)技能水平,充分發(fā)揮出自身的素養(yǎng)優(yōu)勢,促使學生正確進行學習。
綜上所述,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應加強對詞匯教學的重視力度,合理進行教學方法與模式創(chuàng)新,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充分發(fā)揮出學生的主體優(yōu)勢,促使學生對英語科目產生興趣,積極進行詞匯學習,奠定良好的英語基礎,保持全方面發(fā)展,提升英語綜合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張吳瑕,冀靜. 高中英語詞匯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與改進策略[J]. 科技經濟導刊, 2018(01): 151+174.
[2]黃虹. 高中英語詞匯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與改進策略[J]. 英語教師, 2015,15(20): 137-138.
(作者單位:甘肅省清水縣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