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美
【摘 要】 我國新課程改革以現(xiàn)代的教育理論和學習理論為理論基礎,倡導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是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課程,讓學生能夠深刻理解文章所要表達的內涵。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式是一種嶄新的教學方式,既保證了課堂活躍的學習氛圍,又提高了小學生的聽課積極性,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發(fā)揮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應該如何利用既有資源進行情境創(chuàng)設呢?本文針對情境教學法運用于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設計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 小學語文 情境教學 意義 問題 應用研究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方法,可以促進小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并且激發(fā)小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從而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教學效果。本文就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方法進行分析,并且希望情境教學法可以被廣大小學語文教師所采納。
小學語文教學情境教學法應用小學語文是我國九年制義務教育的基礎性課程,在小學教育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國小學語文教學大多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教師單方面地向學生講授知識,學生的學習熱情被磨滅,并且教學成果難以提高。但是,如果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采用情境教學法,那么就可以把課堂還給學生,使學生和老師進行互動,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所以要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成果,就必須在教學中應用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的方法。
一、創(chuàng)設生活化教學情境
小學語文教學內容很多與生活息息相關,為了幫助學生快速理解課文內容,教師可以運用情境教學法,在講解課文內容時,注重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事物,便可創(chuàng)設生活化教學情境,使學生主動聯(lián)系生活,思考課文滲透的寓意以及傳遞的情感;并且,充分意識到語文知識來源于生活,更加清楚生活中處處存有語文內容,驅使學生在生活中主動觀察身邊的事物,積極總結語文知識,逐漸善于觀察,善于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語文知識,深刻感悟到“語文就在身邊”,對語文課文的理解更透徹,有效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
例如:在學習《小柳樹和小棗樹》一課時,就可以將課文內容與生活結合起來,講解生活中柳樹和棗樹的特點,創(chuàng)設出生活化情境,也可以引導學生結合生活表述自己對柳樹和棗樹的印象,使學生踴躍舉手發(fā)言,營造活躍的教學氛圍,使教學環(huán)境不再沉悶,感染全體學生積極思考生活中柳樹與棗樹的區(qū)別,從而依據(jù)課文描述的特征以及根據(jù)自己的感悟,準確說出兩種樹木的區(qū)別和特點,漸漸地學會結合生活闡述自己對課文的理解,既鍛煉學生的表述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還使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進而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和掌握語文知識,有效增強學生的記憶力和學習能力,體現(xiàn)出創(chuàng)設生活化教學情境具有重要意義。
二、用現(xiàn)場表演來創(chuàng)設情境
現(xiàn)場表演使學生化身為課本中的角色,親身體驗文中的角色,不僅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也能夠增強學生的內心體驗。現(xiàn)場表演創(chuàng)設情境,課堂的氛圍往往是活潑而又生動,但是教師要認識到,現(xiàn)場表演創(chuàng)設情境應該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或為了理解教材語言,或為了運用語言訓練表達,不能單純追求課堂氣氛的活躍,甚至濫用整堂課的時間來表演。以《晏子使楚》一課為例,可以針對文章中的典型細節(jié)加以表演展示,讓學生在觀看表演過程中理解課文中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和語言的描寫,把握人物的形象。文中晏子在大殿上與楚王較量的情節(jié)是比較生動的,描寫得也細致入微,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角色進行表演,教師在學生表演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抓住“瞅、冷笑、嚴肅、裝著為難的樣子、故意笑了笑”等詞語來品味人物的神態(tài)和心理,理解楚王的刁難及晏子的聰明和智慧。
三、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情感。
小學課本中所選用的古代詩歌都蘊含著作者豐富的思想情感,在字里行間中表達作者的愛與恨,這些教學內容為情境教學創(chuàng)設良好的環(huán)境。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文章的情境來誘發(fā)小學生的情感共鳴,使學生走進作者的心靈,去感悟、體會作者當時創(chuàng)作文章的心情,真正融入到課文中,從而使學生的情感得到培養(yǎng)。
比如,在講解《春曉》這一古詩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扮演詩人孟浩然,將詩朗誦出來,并根據(jù)詩中描寫的情境,作出相應的動作,比如念到“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就可以讓學生假裝正在睡覺,然后全班學生學鳥啼聲,學生聽到鳥啼生,突然驚醒;然后接著讀“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學生走到窗前,望著窗外的雨聲,感嘆花落。通過這種情景的表演,能夠讓學生體會到詩人當時的心理,讓學生感同身受,對詩歌的意境也有更深刻的體會。并且通過情境模擬的方式,還能給小學生帶來無窮的樂趣,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的感知力、想象力與記憶力都得到培養(yǎng)。
四、合理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景
多媒體因其多彩的形式可有助于豐富學生的感官體驗,全面調動積極性。
其一,教師可通過圖片導入創(chuàng)設情境。相較單純文字描述而言,直觀圖片形象更能給予學生強烈的感官沖擊,幫助其理解文本內容。因此教師可在課堂中適當導入圖片以提高教學質量。如在進行《春夏秋冬》識字教學時,可通過展示鶯飛蝶舞的春天、暑氣蒸騰的夏天、玉露生寒的秋天、冰花玉樹的冬天,從而引起學生注意,提高其課堂積極性。
其二,教師可通過音樂渲染創(chuàng)設情境。通過渲染烘托氣氛,教師可建立相關背景情境,從而調動學生思維。如在教授《江南》一課時,教師可播放兒歌《江南可采蓮》,進而帶領學生走入煙雨江南。
總之,在新課改理念的督促下,老師自身的教學理念在不斷更新,小學語文教學改革也在不斷深入。在小學語文課堂中,老師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教學,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對語文產生濃厚的興趣,同時師生間的互動也更加順利。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法可以切實有效地彌補傳統(tǒng)教學法的一些不足,促進小學語文教學取得長足的進展,所以在實際的課堂中,老師要多設計一些較好的情境化教學,使得教學質量與效率得到顯著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孫利紅.淺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法的應用.新課程(小學),2017(01).
[2] 陳小寧.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情境教學法的應用.好家長,201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