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富勤
【摘 要】 新課改理念下,課堂教學注重凸顯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自然引發(fā)學生的獨特見解,對學習內(nèi)容提出不同看法,對教材內(nèi)容提出質(zhì)疑,對教師教法提出革新建議。教師應充分利用課堂沖突,借力打力、巧設故障、個性保護,從不同視角展開優(yōu)化處置,形成重要教學契機,為課堂教學注入活力。
【關鍵詞】 小學語文 教學 方法
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語文教師及學生追求的目標,也是語文教學的生命,而實現(xiàn)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就必須要立足學生的興趣,調(diào)動學生學習語文的內(nèi)在熱情,能夠通過對學生進行科學的引導,使學生能夠對問題進行深入體會,能夠感悟到文本的精華,并能夠自主學習語文,應用語文,這樣才能真正提升語文教學的有效性。語文課堂的有效教學既包括知識的傳授,也包括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情感的交流、學生智慧的培養(yǎng)和完善人格的塑造。有效教學是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教育實踐活動過程。這里就提升課堂有效性做下探究。
一、確定科學而合理的教學目標
語文教師在課時備課時都會確立一定的教學目標,而且每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都有所區(qū)別。目標對于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具有指導作用,是課堂教學活動的出發(fā)點和歸宿。語文課的教學目標一般分為兩類:即時目標和情感目標。即時目標是指在課堂上就應該達成的知識目標。這種教學目標是考驗語文教師對教材的把握程度,如果教師對教材理解深刻,那么制定的目標也會更為科學。教師對知識點的教學主要是圍繞教學目標而展開,新課標的精神較以往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特別是教學目標也發(fā)生了變化,表現(xiàn)在課堂教學從以前的只注重知識與技能目標,而逐步向關注學生的情感與態(tài)度而變化,教學目標多了一項情感目標,而且要求在每節(jié)課上都有所體現(xiàn)。但是,很多教師在教學目標的制定時卻忽視了情感目標,使教學只是偏向于知識的傳授,這樣,對學生的情感目標沒有一個長期、系統(tǒng)的制定與實施。這樣的教學目標就使教師的教學行為產(chǎn)生負面的影響,從而影響了教學的有效性。
二、借力打力,創(chuàng)設多元互動情境
小學生認知能力較低,特別是低年級學生,由于年齡較小、生活經(jīng)歷少,容易對教學問題產(chǎn)生質(zhì)疑,甚至提出一些幼稚問題,這都屬于正常現(xiàn)象。教師面對學生給出的個性意見和建議,要有正確認知,不能粗暴拒絕,要注意巧妙設計,借力打力,形成教學互動。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品質(zhì)的高低,一個最重要的指標就是看師生互動指數(shù)。學生能夠大膽提出獨特見解,引起課堂波瀾,教師利用學生獨特的創(chuàng)意展開多元討論和爭論,課堂互動品質(zhì)自然處于高位。
三、靈活選擇多樣化的教學方法
教師應該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靈活選擇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要針對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選擇小組合作學習法、多媒體教學法、自主探究學習法等多樣化的學習方法,在增加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生動趣味性的同時,幫助學生更有效率地學習。例如,在《白楊》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要在幫助學生完成字詞積累的基礎上對白楊進行贊美,同時對白楊的精神進行歌頌。但是,學生對戈壁灘沒有深刻的印象,無法通過教材的描述感受到戈壁灘的惡劣氣候,這就導致學生無法感受到白楊的高大,無法領悟白楊精神的難能可貴,最終導致課堂教學的效率較低。此時,教師可以選擇多媒體教學法有針對性地提高課堂教學的質(zhì)量和效率。通過多媒體教學法,教師就能夠將課文中文字性的描述通過圖片、音樂和音像等方式展現(xiàn)出來,就能夠讓學生深刻認識到戈壁灘的惡劣環(huán)境,在視覺的沖擊下感受到白楊的高大,幫助學生更有效率地進行鑒賞。
四、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
課堂的主體是學生,而教師是組織者與引導者,,因此課堂應該是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缺一不可。所以,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教師與學生一起進入學習狀態(tài),才能顯示教學的效率。通過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尋求建立一種有效的雙向或多向的師生教學互動,從而讓知識的傳授更加暢通無阻。教師與學生的互動,重要的還要看教師如何組織教學,教師恰當?shù)姆绞侥苁箤W生努力參與學習、積極學習。教師在進行互動教學中要做到以下幾點:一是師生要明確自己的角色定位。教師不是課堂上的強權者,不能認為自己居高臨下,而是要尊重學生,把學生放在與自己相同的位置上,師生是共同的學習者;二是教師多層次的互動。我們教師面對的學生個體存在著很大的差別,學生的層次也是存在的,所以要采取不同層次的教學方法與不同層次的學生互動,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三是教學的互動要選擇時機,提高互動教學的有效性。
五、加強課堂教學管理
課堂的組織對于教學質(zhì)量而言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通過合理的監(jiān)管,給學生一個科學的學習空間,讓他們在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中學習,能讓每個學生處于教師的視野范圍內(nèi),調(diào)動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空間管理上,教師與學生的距離要恰當,在教學時教師可以走到學生中間去給他們指導;學生的座位要安排合理,要方便教師與學生的交流互動。在時間管理上,教師要準確把握這有限的40分鐘應該做些什么,應該如何做才能達到課堂教學的最有效。這樣,在空間上與時間上的損耗就大大降低。在問題行為管理上,教師應該提前預測可能發(fā)生的事情,如果發(fā)生了應該怎么辦,使教學控制在良性的軌道上,從而降低學生的挫折水平。如果發(fā)生了預測的情況,則可以運用預案及時解決問題。
總之,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質(zhì)量和效率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同時也是現(xiàn)代教育進一步建設的必然要求。這就需要教師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和交流,提出更有針對性與可行性的教學見解,促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進一步發(fā)展與假設,使學生能夠在學習中獲得更大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丁敏.淺談散文教學中的情境教學[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1.
[2] 朱紅.自我教育理論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綏化學院學報,2013.
[3] 王洪深.論構建小學語文有效性課堂的意義和必要性[J].中國校外教育,2012(10).
[4] 李浩棠.簡述構建小學語文有效性課堂取得積極效果[J].淄博師專學報,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