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桂芳
進入初中階段,課程增加了,作業(yè)量大了,各科都有較高的要求,新鮮感很快就會被“課業(yè)負擔”代替,顯得眼花繚亂,甚至手忙腳亂。特別地理是一門新學科,無從下手,怎樣從紛亂中吸引學生進入課堂狀態(tài),課堂導入,顯得特別重要。
“一個好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币惶谜n的成功與否,導入新課是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上課開始就要吸引學生,把學生的思維引入課堂,不僅使學生瞬間聚焦課堂 ,還能引起學生強烈欲望,使學生感受到課堂的魅力所在。在實踐中,我嘗試了用以下幾種方式導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異國風俗導入
不同國家不同地域,人們生活習慣不同。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了解異國風俗的興致,引導學生多角度、多側面去了解交流外國人的日常生活習慣。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因勢利導,讓學生認識到由于文化背景及地域的差異,世界各國人民生活方式 和風俗也不同,要尊重外國人的風俗。例如,講《俄羅斯》一課時,利用多媒體放映了2017年7月4日習近平主席對俄羅斯訪問時歡迎儀式的片段,美麗的少女手捧面包和鹽迎接習主席。面包是他們經常吃的,鹽是很缺少的,兩樣東西都是很便宜的,但是他們最重要的東西。面包和鹽是向客人表示最高的敬意和最熱烈的歡迎。習主席撕一小塊面包,沾點鹽,送入口中,表示接受俄羅斯人們的美好敬意,愿中俄友誼天長地久。就此埋下伏筆,學生很想了解俄羅斯這節(jié)課的內容。
二、文學作品導入
好奇心是促進人智能發(fā)展和幫助人認識客觀世界的內部動因。好奇心引起注意力集中,導致喚醒水平提高,繼而引發(fā)探索性行為。在地理教學中運用他們熟悉的文學作品進行導入 ,可以使學生產生興奮和好奇,激發(fā)學生渴望了解課堂內容的欲望,從而打造課堂的良好開端。例如,講《印度》一課時,問學生《西游記》看過嗎?《西游記》中,唐僧師徒四人,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到達西天,取得真經。歷史上玄奘為追求理想,不畏艱險,百折不撓的精神激勵后人。明朝作家吳承恩將他的故事編成《西游記》,使得玄奘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被譽為“中華民族的脊梁”。這里的西天指的是今天我們要講的印度,很自然的導入了新課。
三、歌曲導入
許多歌曲不僅不同程度蘊含滲透著豐富的地理知識,而且也反映曲作者對地理事物的深刻思考和認識。在地理教學中,若能根據教學內容和需要,適時地將一些歌曲運用到課堂,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給學生以美的享受,而且還能吸引學生注意力,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yǎng)學生熱愛地理學科的情感。例如,講《長江》一節(jié)時,利用多媒體播放了《長江之歌》,很多學生很熟悉這首歌,跟著唱了起來。接著導入: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這首歌唱出了長江發(fā)源于高山,注入東海,落差大,有豐富的水能,也為兩岸提高了水源和豐富的資源。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介紹我國最大河——長江。通過演唱,把學生引入課堂 ,課堂氣氛活躍起來 ,學生身心得到愉悅,再加上老師的講解,課堂內容也很容易掌握,還有歌曲《大中國》《歌唱祖國》《黃土高坡》《北京歡迎你》《我們新疆好地方》《愛我中華》《青藏高原》等,都可以作地理課導入語。
四、時事導入
地理課一個突出特點,就是與現實環(huán)境緊密相連?!凹沂?、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同樣學生對熱點問題也很關心。因此在教學中,充分利用時事導入新課,既可以激發(fā)學生積極性,又可以順利導入新課。如講《中東》時,利用多媒體播放“美伊戰(zhàn)爭”視頻,戰(zhàn)爭給人民帶來沉重負擔,為什么這里戰(zhàn)爭不斷?原因是什么?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中東。還如講歐洲西部可用“英國脫歐”導入。
五、質疑導入
朱熹曾經說過:“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小疑者小進,大疑者大進,疑者,覺悟之機也,一番覺悟,一番長進?!鄙险n伊始,巧布疑陣,設置懸念,創(chuàng)設特定的教學情境,充分利用學生好奇心,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啟迪學生深入思考,教會學生對其所學知識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如講《地圖的閱讀》,我設計導入語:“我想修一條十公里的公路,我畫了一張十公里的圖,可不可以?”學生齊聲說“不可以,沒有那么大紙?!薄安豢梢裕敲丛趺崔k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解決這個問題?!睂W生急于想得到正確答案,興趣倍增情緒高漲,思維活躍,教師抓住了這個契機及時導入新課,不僅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興趣,還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六、詩歌導入
詩歌語言優(yōu)美,充滿了激情,能給學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如果能夠巧妙地利用詩歌導入,會創(chuàng)造出一種詩情畫意的教學情,也能更好地吸引學生去探求知識。如講我國四大區(qū)域時,北方地區(qū)“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南方地區(qū)“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西北地區(qū)“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青藏地區(qū)“橫看成峰側成嶺,遠近高低各不同。”充分描述四個區(qū)域基本特征,把學生帶進一個優(yōu)美的情境中,學生也在輕松愉快中學習了新知識。
七、國旗導入
國旗是一個國家的象征和標志。國旗可以體現出國家的歷史、文化背景、民族特點、宗教傳統(tǒng)等,更重要的是國旗圖案反映出許多信息,對于學習國家地理很有幫助的,如講《美國》時指導學生看美國國旗,“圖中哪個國家的國旗?50個白色小星和十三條紅藍相間的長條分別代表什么?”再接著指導學生讀美國領土圖,順利導入新課。巴西的國旗是綠色橫向長方形,圖中間有一個黃色的菱形,綠色代表亞馬孫平原上大面積熱帶雨林,黃色代表鐵和錳等礦產。可見借助巴西國旗引人入勝,也能使教學更加直觀和生動。
在實際教學中,帶領學生在圖中旅游,看風景、品美食、賞民俗、聽故事,體驗快樂。
總之,導入新課,是課堂教學中的重要一環(huán),設計并組織好新課導入,不僅可以把學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來,誘發(fā)思維,借此還可以給學生一把打開新課的大門的“鑰匙”,使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地理新課導入方法多種多樣,這里所說的幾種導入只不過是一點粗淺體會,教學中共同探討,以提高地理課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