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群
摘? 要:本文運用問卷調查法、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法、訪談法等方法,以濱州市普通高校大學生為研究對象,對濱州市普通高校大學生健身現(xiàn)狀進行了分析,為鼓勵大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提供了可行性實施方案。研究結果和結論:濱州市普通高校大學生能夠意識到體育健身活動的重要性的占60.1%,但體育健身意識比較薄弱的大學生仍占39.9%。調查發(fā)現(xiàn),導致該現(xiàn)象的主觀原因是因為大學生對健身的意義認識不足,客觀原因是因為體育場地、器材的局限性以及體育課程內容的單一性。
關鍵詞:濱州市? 普通高校? 健身? 現(xiàn)狀
中圖分類號:G807?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2(a)-0134-03
《全民健身計劃綱要》指出:關系到國家繁榮富強的青少年和兒童是全民健身計劃的重點面向對象,他們的體質和健康需要受到全社會特別是各級各類學校的密切關注[1]。高校大學生正處于身心發(fā)展的關鍵時期,也是養(yǎng)成良好習慣和形成正確三觀的最佳階段,因此,大學體育教師要努力做好教育工作,使學生健身鍛煉的意識、行為和能力得以培養(yǎng),從而為終身體育奠定堅固的基礎。為了培養(yǎng)大學生參加健身活動的習慣,從而達到增強體質的目的,本文以《綱要》為依據(jù),對濱州市大學生的健身活動現(xiàn)狀進行研究,挖掘其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并對如何發(fā)展大學生的體育健身活動提出可性策略和建議,這對高校完善體育教育課程的內容提供了借鑒,使高校體育教育工作發(fā)揮促進大學生健身活動開展的實際意義。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從濱州市普通高校(濱州醫(yī)學院、濱州學院、濱州職業(yè)學院)隨機抽取400名大學生調查并研究他們的體育健身狀況。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數(shù)字檢索、學校圖書館以及知網(wǎng)等途徑查閱了近10年與大學生健身活動相關的文獻資料,為本文的寫作提供了理論依據(jù)和實踐方面的支撐材料。
1.2.2 問卷調查法
作者首先初步調查了濱州市大學生的健身現(xiàn)狀,然后綜合設計調查問卷。本次研究一共發(fā)放問卷400份,回收了386份,回收率為96.5%,其中有效問卷為381份,有效率為98.70%。
1.2.3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法
對問卷所獲得的有效數(shù)據(jù)運用Excel表格進行整理、統(tǒng)計。
1.2.4 訪談法
由于本文是以濱州市大學生進行體育健身的狀況作為研究重點,因此作者對三所高校的部分體育教師、學生進行了談話,并對他們關于如何促進學生參加體育健身活動征求了寶貴意見和建議。
1.2.5 邏輯分析法
采用歸納、綜合分析法對研究結果進行邏輯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濱州市普通高校大學生參加體育健身活動的現(xiàn)狀
2.1.1 濱州市普通高校大學生參加健身活動的主要方式
濱州市普通高校大學生參加健身活動的主要方式詳見表1。
2.1.2 濱州市普通高校大學生主要學習的體育課程內容
通過比較濱州市大學生經(jīng)常參加的健身活動項目與在體育課中學到的內容(表2),發(fā)現(xiàn)學生在體育課中學到的球類運動還是能應用到課外健身活動中的,說明體育課在一定程度上指導了大學生的健身活動;但是,大學生在體育課中學到的部分項目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并沒有進行,比如田徑、武術等項目,取而代之的是輪滑、舞蹈等趣味性較強的活動。說明學習體育課內容仍比較單一,缺乏新穎性,這要求學校要關注學生的興趣愛好,多開展一些學生感興趣的體育課內容,為學生進行健身活動提供更全面的指導。
2.1.3 濱州市普通高校大學生參加體育健身活動的頻率
體育健身活動的頻率是指單位時間內參與體育鍛煉的次數(shù),它不僅能夠反映出人們健身時間的長短,而且能夠反映出人們健身習慣的養(yǎng)成程度和對體育健身的重視程度[1]。濱州市大學生參加健身活動每周在3次及以上占總人數(shù)的29.4%,每周在3次以下和不固定的占總人數(shù)的70.6%。說明有保持健身習慣的學生人數(shù)較少,大部分學生每周參加健身次數(shù)沒有達到有效次數(shù),且沒有規(guī)律性。這就要求學校大力宣傳參加體育健身活動的重要意義,激發(fā)學生參與健身活動的興趣和積極性,使其能夠經(jīng)常參加健身鍛煉。
2.1.4 濱州市普通高校大學生進行健身活動的場所
調查顯示大學生所選擇的健身活動的場地人數(shù)由多到少依次為:校內室外場地、校外收費場館、校內室內場館、廣場公園、其他。濱州市高校的籃球、足球、網(wǎng)球、排球等室外場地比較充足,大部分學生會選擇校內室外場地進行健身活動。一個突出問題,為什么支付能力不足的大學生寧愿選擇去校外收費場館進行鍛煉也不會選擇到校內免費場館呢?經(jīng)調查發(fā)現(xiàn),濱州市高校開放的室內場館只有籃球館,且場地面積較小,完全不能滿足學生進行室內活動的需要,因此部分學生會只能去社會游泳館、健身房、舞蹈室、羽毛球館、乒乓球館等場地進行付費鍛煉。
2.1.5 濱州市普通高校大學生獲得健身知識、技能的途徑
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獲得健身知識、技能有多種途徑,通過同學或朋友,占43.0%;通過電腦、網(wǎng)絡等媒體,占31.2%;通過體育教師,占14.7%;通過付費指導,占7.9%。身處校園的大學生,獲取健身知識和技能的主要途徑卻不是教師,這值得我們反思。調查發(fā)現(xiàn),體育教師在體育課中只是傳授了單方面的項目技能,涉及到健身知識較少,不能給學生比較全面的指導,這就啟示高校體育教師在上好體育課的同時,應該豐富自己多學科方面的知識,并在課上傳授給學生,使教師的價值得到更好地發(fā)揮。
2.2 濱州市普通高校大學生的體育健身觀念
2.2.1 濱州市普通高校大學生進行健身活動的動機
調查發(fā)現(xiàn),濱州市普通高校大學生參與體育健身活動的動機有許多方面,多數(shù)學生的動機集中在興趣愛好,但是培養(yǎng)習慣所占比例甚少。大學是樹立終身體育意識的最佳階段,如果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健身習慣,就不利于今后健身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這需要學?;蝮w育教師在體育課中向學生傳達養(yǎng)成健身習慣的重要意義,使更多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健身習慣。
2.2.2 濱州市普通高校大學生對體育健身活動的態(tài)度
(1)濱州市普通高校大學生對健身活動的喜愛程度。
《全民健身計劃綱要》指出要增強全國人民特別是大學生的健身意識[1]。了解大學生對健身活動的喜愛程度可以反映出《綱要》的實施效果。調查顯示,60.1%的大學生喜歡進行體育健身,說明大部分學生對健身活動有較高的認識,《綱要》的指導思想逐漸深入人心。但濱州市大學生對健身活動持一般和否定態(tài)度仍占39.9%,說明還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的健身意識不強,學校應做到使更多大學生認識到體育健身的重要性,使健身思想深入人心。
(2)濱州市普通高校大學生對我校場地設施的滿意程度。
學校體育場地、設施是學生進行健身活動的物質基礎,調查其狀況以及學生的滿意程度,可以為學生提供完備健身條件,有利于學校體育工作更好地開展。有51.4%的大學生學校健身場地設施不滿意,原因是濱州市高校體育場地雖然比較完善,但主要局限在籃球、排球、田徑、足球、網(wǎng)球、乒乓球等體育教學項目上,而學生進行的課外健身項目比較廣泛,目前的健身場地設施仍不能滿足大部分學生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進行健身活動。因此,學校應增加體育設施的投資,特別是學生經(jīng)常進行健身鍛煉項目的場地設施。
(3)濱州市普通高校大學生對體育課內容的滿意程度。
體育課內容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學生的體育健身活動。目前,濱州市高校不喜歡體育課內容的大學生占56.4%,男生還希望體育課增設的內容有游泳、搏擊、器械健身等興趣性、更加實用性的健身方式;而大部分女生對競技性強、對抗激烈的田徑、球類項目缺乏興趣,她們更加希望體育課增設游泳、體育舞蹈、瑜伽等健身方式。因此,學校要充分了解學生對體育課內容的意向,使課程內容更加新穎、豐富,為學生進行健身鍛煉提供服務。
2.3 影響大學生健身觀念和行為的因素
由表2.14可知,影響大學生健身觀念和行為的因素主要包括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主觀因素中對健身的興趣占主要方面,可見興趣是促使大學生進行健身活動的首要動力;客觀因素中設施器材占主要方面,這啟示高校應該加大健身器材投資力度,滿足大學生的健身需求。
3? 結論與建議
3.1 結論
(1)濱州市普通高校體育教學內容比較單一,不能很好地迎合大學生的興趣愛好,導致大學生的體育健身項目傳統(tǒng)項目、球類項目居多,缺乏豐富性,從而阻礙了大學生的健身行為。
(2)影響大學生參加體育健身活動最主要的客觀因素是濱州市高校符合學生興趣愛好的場地、器材具有局限性。
(3) 濱州市普通高校大學生參加體育健身活動的時間、頻率沒有規(guī)律性的占60%,大部分學生的隨意性強,難以養(yǎng)成良好的健身習慣。
(4)體育教師對大學生參加體育健身活動缺少系統(tǒng)、全面的指導,大學生缺乏體育健身知識,因而影響健身活動效果。
(5)濱州市普通高校大學生認為體育健身活動重要的占60.1%,但仍有39.9%的大學生對體育健身持一般和否定的態(tài)度,鍛煉不積極,健身意識比較薄弱。
3.2 建議
(1)在選擇體育課程內容時,首先要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增加健身性、娛樂性、與時俱進的體育教學內容。
(2)學校方面應該加大室內場館建設的投資,為學生創(chuàng)造較好的健身服務條件。
(3)高校體育教師在上好體育課的同時,要采用多種形式向學生傳授體育健身基本理論知識,指導大學生進行健身鍛煉。
(4)通過健身軟件或微信公眾號搭建健身指導平臺。
參考文獻
[1] 李鵬.河南省普通本科院校大學生體育健身活動現(xiàn)狀與對策研究[D].河南大學,2007.
[2] 吳秀琴.大學生健身認知和行為取向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閩江學院學報,2006,27(2):1-3.
[3] 王淑榮,張健.影響大學生體育健身的因素分析[J].山西大同大學學報,2014,30(1):1-4.
[4] 吳書丹,李敬.濱州學院普通系大學生體育鍛煉活動現(xiàn)狀調查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4,4(24):156-157.
[5] 秦中梅.大學生體質健康現(xiàn)狀與對策[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2009,34(2):17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