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聲瑰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教育多元化發(fā)展已然成為必然趨勢。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研究生活化教學,將課本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理解課本知識,以達到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的目的?;诖耍疚闹饕撌鲈谛W語文教學中如何以生活化模式為載體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生活化模式;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所謂生活化教學,即把教學活動融入實際生活中,引導學生以生活主體的身份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并且把教學目的和要求轉換成作為一個生活主體的真實內在需求,以便學生能在生活中學有所獲,也能在學習中更好地生活,真正實現學以致用,融會貫通?!缎W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和現實生活密切相關,故而除了要求語文課本中課文內容的選材方面要和學生實際生活貼近外,還要求教師在教學設計中引入學生熟悉的生活事例,使學生通過熟悉的生活事例發(fā)現知識、理解知識和學習知識,并對知識有正確認知,這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應用指明了方向,故而本文針對該主題展開了探索。
一、強調觀察——搭建語文課堂與實際生活的橋梁
現目前,小學語文課本知識多數都與實際生活息息相關,其素材都來源于實際生活,但鑒于小學階段學生對事物的認知不夠全面,甚至存在一些偏差,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就要有意識地強調觀察,引導學生去觀察實際生活中的各種現象、事物等,再將其與課本知識結合起來,找尋兩者的共通點或相似點,以便搭建語文課堂與實際生活的橋梁。
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北京的春節(jié)》的教學中,我通過采取放手鼓勵學生自學的方式,先根據課文設置相應的問題,然后鼓勵學生帶著問題自己朗讀課文,可以小組為單位,分角色朗讀,然后一起討論分析,而我則從旁指點。同時,我還可以借由課文將問題延伸到實際生活中,讓學生觀察自己家鄉(xiāng)過春節(jié)時都有什么習俗,并通過多種舉措(如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等)了解這些習俗和國外的節(jié)日(如圣誕節(jié)等)有何不同,讓學生通過自主分析、探索、查找與總結,促使自主學習意識與能力不斷提高,而作為老師的我們在實際教學時也能倍感輕松,且教學質量也能得到快速提升。
二、注重再現——強化語文課堂與實際生活的聯系
課本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連,但課堂才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地,因此,教師要注重生活情境在課堂中的再現,或是說以實際生活為基礎再現課本里所描述的畫面,讓學生猶如身臨其境一般充分感受課文里的描述,更好地理解作者的用詞用句。同時,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還能更好地活躍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性,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例如人教版小學語文《地震中的父與子》則通過組織學生將地震發(fā)生后,父親在廢墟下徒手刨土,急迫的找尋著自己兒子的畫面,以及身邊人來人往并勸阻他說:太晚了,沒有希望了,但這位父親仍然堅持并向他人求助的場景,通過情境表演來使學生被父愛的偉大所感染,我再趁機引導學生說說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展現了父母親對我們的愛,通過這些事情你得出什么感觸等,這樣成功的將課本內容和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幫助學生通過生活中父母親賦予我們的愛來體會課文中這位父親當時的心情,從而更好的理解課文所表達的意思,實現了教學效率的提升。
三、引導體驗——推動語文課堂與實際生活的融合
語文科目的學習極具靈活性,在小學階段的教學中教師就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在這方面的能力,故依托實際生活為載體的語文課堂教學還應有意識引導學生去體驗、去感悟生活,只有這樣才能逐漸開發(fā)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思維個性化發(fā)展,進而慢慢推動語文課堂與實際生活的融合,進一步挖掘課堂生活化教學的價值。同時,教師還可以課文內容作橋梁,將其延伸到實際生活中,引導學生通過真實的感悟與體驗,反省生活中存在的各種不良現象,可從中獲得一些正確人生觀、價值觀,也能實現教學質量與效率的提升。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幸福是什么》則可代領學生通過真實的體驗來感受存在于身邊的幸福,體會自己為他人以及他人為自己帶來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如利用周末的時間代領學生到學校附近的養(yǎng)老機構、或農村留守老人家里幫助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掃地、節(jié)目表演、疊被子、收拾衣服等),使他們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獲得幸福感,明白到幫助他人不僅能方便別人,也能使自己精神方面更有成就感與滿足感,讓學生熱愛勞動、助人為樂的觀念得到培養(yǎng)。
四、放手自學——助力語文課堂教學質量有效提升
小學階段語文教學教師還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能力,即教師要學會放手,鼓勵學生自己去學習、去思考、去探究,鼓勵學生大膽猜測、聯想,教師做好輔助引導的工作。只有這樣,學生的學習能力才能得到有效培養(yǎng),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質量也才能得到有效提升。如在人教版《只有一個地球》的教學中,則可鼓勵學生通過自主調查、發(fā)現生活中我們身邊的白色垃圾污染情況,了解這些白色垃圾都是些什么物品等,通過調查明白環(huán)境保護已迫在眉睫,使學生明白地球只有一個,如果遭到破壞,損壞我們賴以生存的環(huán)境,那么我們將無處安身,從而使學生的生態(tài)觀念得到培養(yǎng),生態(tài)意識逐漸增強。
五、結語
小學語文課本知識與實際生活息息相關,很多素材也來源于實際生活,教師依托生活化模式進行課堂教學是必然的。本文認為,教師在進行生活化教學時可從四大點著手:強調觀察、注重再現、引導體驗和放手自學,當然,在實際教學中還需要結合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以便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
參考文獻
[1]王建華.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的思考[J].南北橋,2016(04):124-124.
[2]段新宇.小學語文課堂生活化教學[J].教育科學(引文版),2016(17):00200-00200.
[3]王小偉.“色、香、味”俱全,構建“生活化”的語文課堂教學[J].學周刊,2016(03):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