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蘭
【摘要】教學過程中經(jīng)常會面臨各種原因導致的學困生,鄉(xiāng)村學校中很大一部分學困生就屬于留守兒童,這些學生學習態(tài)度消極,生活壓力大,心理負擔重,生活習慣教育缺乏、課外學習成為空白。
【關鍵詞】學困生? 教育? 心理? 轉化
【中圖分類號】G6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5-0205-01
由于社會經(jīng)濟迅速發(fā)展,振興農(nóng)村的政策正在探索實施階段,因此大部分鄉(xiāng)村青壯年仍需外出打工,很多鄉(xiāng)村學生成為了自我管理的留守兒童,生活習慣教育缺乏、課外學習成為空白,經(jīng)常處在無人管理和疏導的尷尬境地,失去很多動手動腦的機會。于是學校班級中出現(xiàn)了部分學習跟不上的“學困生”。如何教育轉化學困生是當務之急。因此我通過教學的實踐經(jīng)驗,對如何促進學困生的轉化有了幾點淺顯的認識。
一、努力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能否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與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有很大的聯(lián)系,教師與學生之間如果輕松自然的相處,那么師生之間的互動就變得融洽;反之,教師如果冷眼對待學生,認為學生就該服從,造成師生關系緊張,這樣學生與教師的配合就不夠默契,教學任務完成的過程與效果也不夠理想。而學困生更需要自然、輕松、和諧的師生關系,更需要溫暖、信任和關愛。我們老師要主動接近他們,用積極的態(tài)度、真誠的微笑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對他們進行各科學習心理疏導,分析他們學習困難的現(xiàn)狀,找出成績差的原因,幫他們樹立學習的信心。
二、因人施教,對癥下藥
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學困生同樣具有進取心,自尊心,渴望進步。但由于各種因素造成了成績差,比如父母離異的學生,大多數(shù)都比較內向,與其他人不愿交流,特別是與父親生活的孩子,在情感上不能很好的處理,只認為給孩子一些零錢花就覺得是關心孩子了,忽略了他們的心理變化,缺乏必要的心理溝通和疏導。這樣的孩子根據(jù)他們的心理需求,教師要多了解他們的想法,以合適的方式,讓孩子感受愛的溫暖,鼓勵他們發(fā)現(xiàn)生活的樂趣,增進同學和教師們之間的友誼?!坝H其師,信其道?!甭淖屵@些孩子融入到集體,把班級當成一個大家,發(fā)揮自己的特長,認識自己的能力樹立學習的信心。
三、換位思考、相互理解
教育教學成功與否,不僅取決于學習者的智力因素,還取決于他們的情緒、態(tài)度、學習動力等。學困生是有思想、有自尊、有主見、相對獨立的人,他們渴望受人尊重,被人理解,渴望能融入集體之中。因此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優(yōu)點,主動采取適當?shù)男问饺ケ頁P他們,鼓勵他們,影響其他同學一起做一個“手杖”讓這些孩子站起來。這樣需要幫助的孩子能夠得到更多的幫助,減輕了教師的教學負擔,同時減輕了“學困生”的心理負擔,增進了同學友誼。無數(shù)事實證明,學困生有積極性,就會不斷進步。他們畢竟是孩子,教師的換位思考會讓學生真正成長為一個有信心努力學習的孩子。
四、幫助制定出合適的目標
學困生之所以學習不上進是因為他們沒有正確的奮斗目標是一個重要原因,在對每位學困生在全面了解的基礎上,給他們制定短期學習目標和長期學習目標(一學期),并且經(jīng)常檢查這一目標,指導達成目標,不斷樹立自信,強化完成目標的意識。即使不能完全完成目標時,及時分析原因,對目標進行修正,讓他們?yōu)檫_到自己的目標而有努力的方向。這樣學生接受教師愛心的信息,并把其轉換成一種積極向上的驅動力,因此,他們會對老師倍加親切,上課認真聽講,積極參與課內外活動,時間長了,這些學困生的成績自然穩(wěn)步上升??傊?,教師要掌握學困生的心理,真誠的愛喚起學生的共鳴,達到他們自己學習的目的。
五、給學困生更多關懷
每個人都是我們社會大家庭的一員,他們也脫離不了家庭、社會、學校和網(wǎng)絡;而每個人家庭、社會和網(wǎng)絡對他的言談舉止、心理、個性、品質以及他們的世界觀,價值觀影響很大。所以我們教師務必想方設法去滿足他們的正當需要,觸動他們的心靈,喚起他們的共鳴,激發(fā)他們內心深處的潛能,使他們由“我是學困生”的心理轉變到“我并不差,我也有好多被老師、同學發(fā)現(xiàn)的優(yōu)點”,從而對自己有信心,不再消極的應對人生。而且還要發(fā)揮家庭、社會和網(wǎng)絡的作用。父母是我們的第一任老師,父母要多和孩子溝通;而社會和網(wǎng)絡對現(xiàn)在的孩子影響有可能還超過父母、老師,所以社會和網(wǎng)絡也要關注孩子的教育;這樣學校、家庭、社會和網(wǎng)絡形成合力,才能更好的進行教育教學工作。
六、要有耐心,持之以恒
學生正值成長期,思想、行為都不成熟,學困生情感上容易沖動,難于克服,存在著意志薄弱,毅力差的特點。因此,在學困生進步過程中,常常會出現(xiàn)反復現(xiàn)象,這就需要我們有耐心和恒心,讓他們在不斷強化優(yōu)秀品質的過程中,使心靈的無趣得到矯正,身心潛能得到發(fā)揮,促進學困生的轉化與發(fā)展。
綜上所述,學困生的轉化發(fā)展工作要從點滴做起,換位思考,注重情感教育,以育人為第一理念,發(fā)展學生的特長。只要我們的工作做得細致,用寬容的微笑、體貼的語言、滾燙的愛心去關愛他們就一定會成功。
參考文獻:
[1]任吉萍.學困生轉化之我見[J].甘肅教育.2017(05)
[2]陳鳳娟.“學困生”轉化的幾點體會[J].課程教育研究.201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