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課改的逐步推進,初中物理的高效教學改革愈發(fā)受到重視。如何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高效地完成對學生的教學工作,是需要初中物理教師思考的重要問題。教師要能夠深刻把握新課改的教學精神,結合教學內容和進度,綜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特點,正視當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制定教學計劃,開展教學工作,逐步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關鍵詞:初中物理? ?高效課堂? ?教學策略
從本質上來說,初中物理是一門探索物質世界運行規(guī)律的學科,物理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對此要有清醒的認識。在教學的過程中充分利用物理的這一學科特點,制定教學計劃,開展教學工作??v觀當前的初中物理課堂,依然存在著諸多問題阻礙著課堂教學的順利推進,教師陳舊、落后的教學觀念,單一、僵硬的教學方法,一成不變的教學模式等,這些問題的存在都在無形中影響著初中物理高效課堂的構建。筆者結合自身教學經(jīng)驗,談談如何在初中物理的課堂上進行高效課堂的創(chuàng)建: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的影響下,在初中物理的課堂上,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學生被動地學習知識,師生之間不平等的地位阻礙了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不能得到及時的解決。對于物理這門連貫性較強的學科,學習過程中問題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打亂了學生的學習節(jié)奏。倘若長期忽略這一情況,會導致學生的學習熱情受挫,不利于物理教學的順利推進。因此,初中物理教學的順利開展,首先需要教師轉變教學觀念,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圍繞學生開展教學工作。
例如,在“聲音的產生與傳播”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入手,引導學生講述生活中與聲音有關聯(lián)的經(jīng)歷,如有的學生說,每天早上都是被鬧鐘叫醒,聲音很大,想睡也睡不著;有的學生說,每天上學的路上,都會遇到鳴笛汽車,雖然很不喜歡,但也無可奈何。教師將學生講述的經(jīng)歷進行分類和整理,再引導學生以實驗的形式感受了解聲音產生的原因和條件。在教學中,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能夠有效活躍課堂氛圍,提高教學效率。
從初中物理的學科性質和內容來看,它是一門偏重實驗的學科,但它是以實驗的形式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的,書本化、理論化的物理知識雖有利于知識的傳播,但不利于學生對知識背后物理規(guī)律的理解和把握。初中物理教師要能夠充分發(fā)揮物理的學科特性,將更多的教學方法引入到初中物理的課堂上,以小組教學、情境教學、實驗教學、多媒體教學為方法,構建嶄新的課堂學習模式,激發(fā)學生參與物理知識學習的興趣。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初中物理教師要能夠引導學生利用實驗器材驗證教材內已知的結論和規(guī)律,使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掌握物理基礎知識。但是僅僅驗證已知規(guī)律顯然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通過對物理實驗的了解,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激發(fā)學生熱愛科學,勇于探索的精神。通過實驗的參與,使學生能夠正確認識物理,它并不神秘,物理就在我們身邊。
例如,在“光的折射”一課的教學中,根據(jù)本課的內容,教師可以采取實驗教學的方法開展教學工作。教師在課前準備好實驗用品,如大水槽、水、小激光筆、玻璃磚;學生在課前準備好實驗用品,如大水槽、水、小激光筆、筆、礦泉水瓶、碗、硬幣。當完成實驗材料的準備后,教師可以根據(jù)本課內容進行實驗。將事先準備好的筷子,放在盛水的碗中,從旁邊進行觀察,會發(fā)現(xiàn)水中的筷子好像折彎了。同理,將鉛筆、圓珠筆等放入水中,會有同樣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以此引出本課的主題。引導學生實驗:取一長方形水槽,向里面倒入適量水,用小激光筆斜著將光束射入水中,觀察水面上下光的傳播路徑有什么變化。學生進行實驗,討論交流,并用語言描述觀察到的現(xiàn)象,老師進行指導。引導學生將光線垂直射入水中,觀察光線的傳播情況,找出與前面實驗的不同點,引出光的折射概念。
初中階段的物理知識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如何將物理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能夠更加立體地進行物理知識的學習,是擺在初中物理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同時,教師也應該意識到,這也是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的重要途徑。情境教學法在初中物理課堂的應用,是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為了激發(fā)學生興趣愛好,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通過設計符合學生學習現(xiàn)狀的場景,巧妙運用視覺效果、動作模擬、情感渲染等形式創(chuàng)造出一種教學情境,營造學生熟悉的立體場景,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投入其中,進而達到提升教學效果的目的。
例如,在“運動的描述”一課的教學中,根據(jù)本課教學內容,教師可以采取與之匹配的教學方法,結合教材內容特點和學生的認知特點,設計學生熟悉的情境。如兩列并排靜止的火車,其中一輛火車上的乘客通過車窗望向另一輛火車,通過播放視頻,并向學生進行提問,引導學生觀察并描述現(xiàn)象,了解學生對運動和靜止的認識,暴露學生認識上的不足,激發(fā)學習欲望。以多媒體課件的形式,播放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視頻,如籃球比賽、足球比賽等,讓學生能夠從實例分析抽取同一類物體共性,形成概念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分析概括能力。使學生代入到相對熟悉的環(huán)境中,逐步了解“機械運動”“參照物”等概念知識,并將之形象化,使學生加深對物理知識的認識和了解。
促進物理教學生活化是高效課堂構建的重要途徑,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起來,使學生能夠發(fā)現(xiàn)生活中有趣的現(xiàn)象,并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中常見的現(xiàn)象。物理教師要善于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觀察和描述生活中與物理有關的現(xiàn)象,并將之引入到初中物理的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
例如,冬季穿的毛衣、羽絨服等經(jīng)常會有靜電現(xiàn)象發(fā)生,尤其是在晚上關燈后脫衣服產生的靜電,不僅能讓人感受到遭遇靜電的疼痛,也可以用眼睛觀察到靜電的外部形態(tài),借助學習的“電與磁”部分知識對該現(xiàn)象進行解釋。生活中常見的彩虹、大霧、結冰等現(xiàn)象,都可以將生活中的現(xiàn)象引入到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物理知識對其進行解析,使學生養(yǎng)成勤于動腦,勤于思考的習慣。如通過學習“太陽能”這一課,就可以聯(lián)想到家中的太陽能熱水器,路邊的太陽能路燈等,引導學生結合已經(jīng)掌握的知識分析它們的工作原理,以生活化的教學策略,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的精神。
知識來源于生活,生活也能檢驗知識的真?zhèn)?。在初中物理的課堂上,教師要能夠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結合起來。最大限度地將濃縮在教材中的理論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起來,使學生能夠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知識的力量。學生將知識與自己的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在完成指導自身生活的同時,實現(xiàn)知識由書本到實踐的轉化。以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方式,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內化提升學生知識的運用能力。
例如,在“密度與社會生活”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導其講述與密度有關的生活現(xiàn)象,如木頭的密度低于水的密度,所以木頭能漂在水面上;在廚房炒菜的時候,不小心將水滴到滾燙的油鍋中,會發(fā)成油花四濺的現(xiàn)象等。教師從工業(yè)方面,描述密度與生產之間的關系,如密度可以鑒別物質,鑒別酒的濃度以及農業(yè)生產中配制鹽水選種的問題,拓展學生的認知,提升知識的運用能力。
初中物理高效課堂的構建,不僅需要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更需要學生的“覺醒”和“配合”,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師生互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重要性。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教學評價是相對高級的師生互動,而傳統(tǒng)意義上的教學評價通常是以作業(yè)的形式出現(xiàn)的,物理作業(yè)的布置能夠相對全面地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檢測,但是在的新課改的大背景下,課后作業(yè)對學生學習的檢驗,延遲了學生學習問題的發(fā)現(xiàn)時間,降低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因此,將即時評價引入到初中物理的課堂上,增強信息之間的流轉,能夠及時發(fā)現(xiàn)和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形成良性的反饋機制。
綜上所述,初中物理高效課堂的構建,需要教師把握新課改的精神內涵,轉變教學觀念,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圍繞學生制定教學計劃,開展教學工作。結合當前教育教學環(huán)境,關注學生及社會的需求,不斷引進和改進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參與物理學習的興趣。結合學生的學習及生活實際,對課堂教學進行適當延伸,以開展實踐活動的形式,提升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促進初中物理高效課堂的構建。
參考文獻:
[1]姜青峰.利用信息技術提高初中物理教學效率的一點體會[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3,(03).
[2]羅海東.關于初中物理高效課堂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4,(25).
[3]劉超.關于初中物理高效課堂的探索與實踐[J].考試與評價,2015,(06):35.
[4]魏煜.關于初中物理高效課堂的探索與實踐[J].新課程(中),2014,(11):103.
(作者單位:鐵嶺縣新臺子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