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昆 張芳杰
【摘 要】目的:探討分析基層部隊心理健康教育中應用團體輔導的效果。方法:研究對象是該基層部位的31名士兵,采用數(shù)字抽樣方式分組,對照組(16名)未采取干預措施,觀察組(15名)進行團體輔導,分析其應用效果。結果:觀察組士兵SCL-90評分較對照組降低,而應對方式評分較對照組升高,P<0.05,有顯著性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基層部隊心理健康教育中選擇團體輔導可改善士兵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其對生活、訓練等方面積極有效的應付方式,可廣泛性應用在心理干預中。
【關鍵詞】基層部隊;團體輔導;心理健康教育;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 R249? 【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672-3783(2019)05-03-194-02
基層部隊士兵戰(zhàn)斗力最重要的是健康,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是士兵適應艱苦條件最主要的前提。心理健康會促進部隊整體戰(zhàn)斗力的保持、修復以及再生,具有積極的綜合性作用。本文中主要采用團體輔導對31名基層部隊士兵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詳細情況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是該基層部位的31名士兵,調(diào)查時間段為2018年1月至2018年8月,采用數(shù)字抽樣方式分組,對照組有10名男性和6名女性,平均年齡為(20.3±1.5)歲,觀察組有9名男性和6名女性,平均年齡為(20.5±1.2)歲,兩組間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可進行組間分析。
1.2 方法 對照組未采取干預措施,觀察組進行團體輔導,2次/周,2h/次,干預時間為2個月。輔導內(nèi)容包括情緒管理、兩性關系、人際溝通成長、自我拓展、自信心訓練這5個主題,輔導分為開始階段、中間運作階段以及結束階段。采用封閉的結構式團體形式,制定輔導計劃以及準備工作,實施固定程序,選擇游戲、角色扮演、腦力激蕩以及團體互動等方式積極挖掘自身資源,積極反饋其他成員的意見,分享自身感受。第1次活動目的是介紹團體性質(zhì)、目標,明確成員對團體的期待,幫助成員之間認識,規(guī)范團體制度,第2-3次活動內(nèi)容主要是自我拓展,使成員更加清楚的認識自我,幫助成員更加了解自我并敢于表達自我的感情、想法,第4-6次活動內(nèi)容為情緒管理,使成員學會心理調(diào)控,增強團體的凝聚力,幫助成員了解自身的情緒變化,使成員逐漸學會分析自我情緒并挖掘其原因,第7-12次活動主要為人際溝通訓練,有效處理良性關系以及人際關系,讓成員了解自身在生活中的角色扮演,使成員懂得愛與喜歡之間的區(qū)別,了解自身對異性的感受并增加自身的受歡迎程度,第13-14次活動主要為自信心的訓練,不斷提升其自信心,第15-16次主要是結束團體,再次回顧分析本次學習內(nèi)容,使其可以良好的適應部隊生活。
1.3 評價指標
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評價其身體狀況[1],包括強迫癥狀、軀體化、焦慮、抑郁、人際關系敏感、恐怖、敵對、精神病性、偏執(zhí),分值為100分,評分越高表示士兵癥狀越嚴重;采用應對方式問卷評估士兵對解決問題、自責、幻想、合理化、退避以及求助這6種方式的應對情況,分值為0-10分,評分越高表示士兵應對方式越好。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軟件SPSS19.0是處理數(shù)據(jù)資料的,表示為(x±s),給予t或者x±s檢驗,若是組間有差異性,則P<0.05。
2 結果
觀察組士兵SCL-90評分較對照組降低,而應對方式評分較對照組升高,P<0.05,有顯著性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詳見表1
3 討論
本次研究重點是基層部隊士兵的軍事生活情況,目的是促進士兵的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水平的促進方式較多,主要因素有可參與活動[2],取得角色扮演,使挑戰(zhàn)與支持之間達到有效的平衡,輔導活動有延續(xù)性、次序性以及累計性,進而促進其可持續(xù)性的發(fā)展。本文中對該基層部隊31名士兵展開調(diào)查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士兵SCL-90評分較對照組降低,而應對方式評分較對照組升高,P<0.05,有顯著性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證明團體輔導心理健康教育可顯著性改善士兵的不良心理狀態(tài)[3],促進士兵積極應對訓練,充分提高士兵的職業(yè)素質(zhì)和自信心。表示基層部隊士兵應用團體輔導心理健康教育會顯著性降低其人際關系敏感性、強迫癥狀、敵對、焦慮、抑郁、精神并行以及偏執(zhí)情況,促進其心理狀態(tài)的穩(wěn)定。團體輔導心理健康教育中一個重要的因素是應對方式[4],采用應對方式調(diào)查問卷評估后,士兵解決問題以及求助的積極性顯著性增加,退避、自責的情況明顯減少,合理化以及幻想等應付方式無顯著性變化,這表示,應付方式對士兵改善生活積極性有顯著性的效果。團體輔導心理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士兵不良情況,提高士兵完善自我的信心與積極性,從而改善士兵的訓練效果[5]。因此,對于基層部隊的士兵可定期進行團體輔導方式的心理干預,使士兵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綜上所述,基層部隊心理健康教育中選擇團體輔導可改善士兵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其對生活、訓練等方面積極有效的應付方式,可廣泛性應用在心理干預中。
參考文獻
[1] 于云輝,蓋旭紅,等.人際溝通團體輔導在基層部隊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評價[J].預防醫(yī)學論壇,2018,14(7):611-612.
[2] 楊筱筠,李萍,于云輝,等.自尊團體輔導在基層部隊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預防醫(yī)學論壇,2018,14(2):121-123.
[3] 李萍.團體輔導在基層部隊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8,16(3):342-345.
[4] 戴瑤.團體輔導對學生干部隊伍培養(yǎng)的必要性--以江蘇農(nóng)林職業(yè)技術學院大學生社區(qū)管理服務站學生干部為例[J].才智,2017,5(1):38-38.
[5] 吳晶玲,許蕊.結構式團體輔導對部隊退役復學學生自我同一性構建的有效 性研究[J].人文之友,2018,2(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