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淦紅
(廣東省廣州市增城區(qū)石灘中學 廣東 廣州 510000)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位。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關(guān)注學生通過多種媒介的閱讀,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優(yōu)秀的閱讀材料。加強對課外閱讀的指導,開展各種課外閱讀活動,創(chuàng)造展示與交流的機會,營造人人愛讀書的良好氛圍。”并且要求學生“學會制訂自己的閱讀計劃,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p>
每學年兩三本名著閱讀量似乎不算多,但是卻給農(nóng)村中學語文教師們帶來很大的難題,就是農(nóng)村中學的學生對于閱讀名著的興趣不濃,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幾個:
一是學校原因。一星期5、6節(jié)語文課,語文老師認為課文都不夠時間講解,哪有時間專門上名著導讀課呢,即使上了,也是任務式的,沒能起著指導作用。學生缺少引導激勵,這是學生閱讀名著興趣不大一個原因。
二是家庭原因。都說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者,而農(nóng)村孩子的父母,大多是在家務農(nóng)或在外打工或做小本生意,他們很忙,工作已經(jīng)占據(jù)他們很多的時間,他們很少會主動的留在家里閱讀書籍,更別說閱讀名著了。同時農(nóng)村父母在指導孩子閱讀方面也缺少經(jīng)驗,這會導致孩子難以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三是社會原因。智能手機的出現(xiàn),既為人類社會的信息交流提供了方便,同時也出現(xiàn)了極大的弊端,人們過于依賴手機,而青少年擁有手機的數(shù)量是與日俱增。保守估計,一個農(nóng)村班里的學生超過90%擁有智能電話,學生的控制能力較差,因此沉迷玩手機的學生越來越多,也導致這些學生對名著閱讀不感興趣。
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激發(fā)農(nóng)村中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迫在眉睫。那么,如何激發(fā)農(nóng)村中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呢?
一方面,教師一定要清楚認識名著閱讀對學生的重要性。
一直以來,老師都把名著導讀課作為一個“雞肋”,認真去上導讀課,中考也未必考,即使考試,分值也不多,如果要把所有名著都要進行導讀,又覺得太花時間。因此,老師雖然也會上導讀課,但往往只是把語文書中的導讀內(nèi)容跟學生做一個交代,然后告訴學生要把這些名著讀完。這樣處理的后果是很多學生沒有完成名著閱讀任務,即使學生閱讀了名著,但由于沒有考核評價的機制,學生也只是看了,而沒有更深層次的研讀。為此,作為教師,我們不能改變家長,也不可能改變社會,那么,我們教師就從改變自己做起,重視名著導讀課對引導學生閱讀名著的重要性,也要充分認識到名著閱讀對學生發(fā)展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教師要做好名著知識儲備。要求學生閱讀的名著,教師本人更要熟讀名著,只要深入的研讀,充分的理解,才能更好指導學生閱讀名著。俗語說:教人一滴水,自己要有半桶水;教人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只有自己有充足的底氣,才能夠在課堂上從容淡定的傳授知識,才能獲得學生敬慕,才能俘獲學生的信任。
那么,怎樣上好名著導讀課,才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呢?
2.1 給名著導讀課做好定位。名著導讀課應該 以“導”為主,根據(jù)不同名著的體裁特點幫助學生初步梳理名著的作者、主要內(nèi)容(故事梗概)、人物特點等等。借助不同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有興趣去閱讀名著。名著導讀課型可以多種,應該做好“導讀”分類,可以是常規(guī)的教師指引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課,也可以是學生閱讀名著之后的交流展示課,名著欣賞課,名著改編表演課,名著辯論課等等。教師要根據(jù)導讀課不同功能設計不同導讀環(huán)節(jié),想方設法激發(fā)學生興趣。
2.2 注重知識與趣味相結(jié)合,積極調(diào)動學生的興趣。教學不能為“激趣”而“激趣”,名著導讀課也一樣,應該既有趣味更有知識的滲透。為了更好地把握知識與趣味相結(jié)合,教師要重視教學過程中激趣。
第一,情景再現(xiàn)法。學生總是好奇的,而名著中有很多經(jīng)典的場景,教學過程中就可以利用這些場景再現(xiàn)來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生閱讀下去的興趣。
比如上《水滸傳》導讀課時,組織學生表演“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guān)西”這一片段,學生有趣的表演吸引大家的興趣,然后設計這樣一段話:魯提轄是個仗義的俠士,他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端疂G傳》中和他一樣的英雄人物有很多,那么,我們就走進《水滸傳》,細細地去追尋英雄的足跡吧。情景再現(xiàn)除了表演外,還可以借助欣賞名著改編的影視作品片段來激趣,如《西游記》《三國演義》等。
第二,名著故事接龍法。故事接龍,顧名思義,就是用接龍的方式講名著故事。故事接龍方式也可以多樣的,師生故事接龍,小組故事接龍,個人故事接龍等等。接龍的最大好處是學生必須閱讀名著并且記住故事內(nèi)容,他們在分享故事的時候得到別人的認可,自信心會大大的提高,閱讀名著的興趣也會更濃厚,同時也會帶動其他同學閱讀名著。
第三,借助課本中名著精彩篇章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語文課本中課文就有名著的精彩篇章,如選自《朝花夕拾》的《從百菜園到三味書屋》,選自《昆蟲記》的《蟬》,選自《水滸傳》的《智取生辰綱》,選自《名人傳》的《列夫托爾斯泰》等等,這些篇目都很精彩,教師在教學中適當引導,有利于激發(fā)學生進一步閱讀名著全文的興趣,為后續(xù)的閱讀與考核提供很好的平臺。例如教學《智取生辰綱》一文,教師引導學生從在“智取”二字展開研讀,充分了解雙方的人物中的性格特點,教師借勢問學生,楊志生辰綱被劫,那他的命運會如何呢?學生的興趣點就會被激發(fā)。這是一種由點帶面教學方式,以《智取生辰綱》中的點,帶動學生閱讀整篇《水滸傳》的面。
第四,重視閱讀方法的指導。在激趣的同時教師要把名著閱讀的方法教給學生,學生有了閱讀學習的法寶,就更有興趣閱讀名著了。閱讀書籍有精讀、略讀、瀏覽等等,教師還可以教給學生閱讀過程中如何做批注,讀完如何做摘抄,如何寫讀書體會等。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感受到名著的魅力,閱讀的興趣就更濃厚了。比如教師教學生制作名著閱讀卡,如下:
作品名稱閱讀時間作者(國籍)閱讀頁數(shù)作品主要內(nèi)容當天閱讀的內(nèi)容讀后感
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根據(jù)不同文體名著增加或改變相應的項目,如《昆蟲記》是記錄昆蟲的作品,因此,當天閱讀內(nèi)容可以改為—昆蟲名字與特點。如果是小說就可以增加兩項“人物性格特點”和“情節(jié)”。通過名著閱讀卡的制作,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進一步增強學生對名著的閱讀興趣。
第五,制定名著閱讀的評價及獎勵機制,激發(fā)學生好勝之心。學生都有好勝之心,他們希望得到肯定、得到表揚,因此,制定相應的評價機制就勢在必行。
名著閱讀的評價機制可以分為課內(nèi)評價和課外評價,課內(nèi)評價主要從學生的完成學案學習內(nèi)容和課堂表現(xiàn)進行評價,課外評價主要從學生完成閱讀任務、活動參與度和完成質(zhì)量方面進行評價。評價方式不能一成不變,要根據(jù)相應的教學與閱讀任務進行評價,評價一定要公平、準確,評價者的角色可以是老師,也可以是學生,或者二者都兼具。
課堂教學重在“導”,重在激發(fā)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但課堂時間有限,學生閱讀名著還是要放在課外。那么如何讓學生保持課堂教學效果呢?我認為,課內(nèi)導讀與課外閱讀活動相結(jié)合,更能促進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在這樣的指導思想下,我們會根據(jù)課內(nèi)導讀課的教學要求與教學目標,設計相應的課外活動,促進學生進一步閱讀名著,并通過這些活動,檢閱學生的閱讀名著的成果。例如,名著閱讀筆記評比,名著故事演講比賽,名著片段表演比賽,名著讀后感比賽、名著閱讀手抄報比賽等等。通過這些活動,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更加濃厚。
總而言之,名著閱讀教學任重而道遠,要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完成初中階段閱讀任務,教師在教學上不能拘泥某種的方式或方法,只要能夠激發(fā)學生有興趣閱讀就是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