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聽、說、讀、寫——學習英語必備的四項基本功,隨著英語教學改革力度的加大,閱讀潛能的發(fā)掘越來越得到社會廣泛關注。顯而易見,如果充分發(fā)掘出閱讀潛力,提高閱讀水平,解決好“怎么讀、讀什么、如何讀”的問題,對學生在整個英語學習成長期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關鍵詞】閱讀;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教學模式;教學案例
【作者簡介】楊婷,蘭州市安寧區(qū)十里店小學。
一、閱讀教學現(xiàn)狀分析
近年來,小學英語教學非常重視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和思維習慣,閱讀課是培養(yǎng)良好英語學習習慣的最好抓手。但是目前教師在教學中根據(jù)課本給出的文本進行領讀的方式較為普遍,通常遵照“提問—回答”的方式解讀文本。這種模式下學生在整個課堂活動中思維極為局限,所有的思維活動都僅限于課本文本和教師給出的問題,對于學生閱讀能力和興趣方面的提高也非常有限。近年來筆者一直努力探索以期找到更有效、更實用的英語閱讀教學途徑。
二、實際教學案例
筆者在近幾年的教學中不斷嘗試在閱讀課中引用整分整的模式進行閱讀教學,現(xiàn)以人教版PEP小學英語五年級下冊第六單元B部分第五課時Read and write為例,淺談自己在閱讀教學中的一點感悟。
本課為第六單元第五課時,學生通過第五單元B部分和第六單元A部分的學習,已經(jīng)掌握動詞的現(xiàn)在分詞形式,并能夠運用句型He/She/It is ... 來描述某人正在做某事。本課的教學目的是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學會閱讀文章,能夠在圖片和文本的幫助下,完成課后句子填空,在一線格上正確書寫單詞,并能夠根據(jù)圖片上一些細微的信息找出答案,提高學生閱讀微技能。
1.在上課伊始,筆者先播放了一段關于機器人的視頻,激起學生學習興趣。 然后迅速導入本課,出示本節(jié)課教學內(nèi)容圖片。T: Robin and Sarah are at the world robot exhibition. There are many robots at the world robot exhibition. 出示很多展覽的圖片,讓學生通過看服裝展覽、車展、畫展等展覽感受exhibition=big show,并用不同顏色標注出exhibition中字母,教授該單詞發(fā)音。
2.在導入環(huán)節(jié)之后就進入了真正的閱讀。筆者按照整分整的形式,先給學生設置了整體讀的閱讀任務:讓學生快速閱讀找出問題“How many robots can Sarah and Robin see?”的答案。此時課件出示計時器并給出閱讀小提示。Reading tip①:在閱讀文本時我們可以根據(jù)自己所需要了解的信息快速瀏覽,獲取關鍵信息。學生在快速瀏覽獲取問題時已基本對本課內(nèi)容有了大致的了解,在此基礎上,筆者出示課本內(nèi)容圖三并設置分段讀的教學任務:讓學生回答以下問題“Q: What are their names? Q: What can they do? Q: Why?” 在學生穿插講解有關回答問題時穿插講解有關壽司的知識,并且詢問學生是否喜歡壽司,喜歡的食物有哪些?培養(yǎng)學生用英文談論自己的喜好。
3.完成以上教學任務后學生已掌握本課內(nèi)容,但是對于具體的機器人可以干什么并沒有明確的概念。如此筆者設置了問題:“What can other robots do?”學生很快就找出了答案,但是問題并不止于此。教師在教學時不僅要讓學生知道“what”更要思考“why”。此時我引導學生仔細閱讀文本,觀察圖片,想一想為什么機器人會做這些事情,并圈出關鍵信息點。以加圖一為例說明:教師引導學生觀察該圖片后思考為什么這個機器人會畫畫?(由機器人畫的的是楓葉引申到加拿大,然后穿插講解有關加拿大文化的相關知識,并且讓學生說說自己印象中的加拿大,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意識。)同理對于西班牙的機器人進行提問:Why can this robot play music? 學生欣賞有關于西班牙斗牛視頻,想想哪個國家因斗牛而聞名,讓學生說說還知道哪些有關該國家的知識。同理講授其他幾個機器人。(在此處可考慮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己選擇自己喜歡的機器人進行討論)。如在講到美國機器人時讓學生充分展開想象,想想美國機器人可以做什么。
4.之后是閱讀教學的常規(guī)教學環(huán)節(jié),讀完成課本上的填空練習。
5.在這之后是讀后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談談在這諸多的機器人中你最喜歡的是哪個機器人,為什么?此時,學生已經(jīng)對文本內(nèi)容有了全面而詳細的了解,此時再談這個問題,學生回答起來就游刃有余。學生的回答也是五花八門,各有見地。有的說喜歡中國的機器人,因為是自己的祖國。也有的說喜歡加拿大的,因為喜歡楓葉,還有的說喜歡西班牙的,因為喜歡音樂。孩子們在這個環(huán)節(jié)各抒己見,談論氛圍異常熱烈,整個課堂“活”了起來。
6.在這異常熱烈的氛圍中,我問孩子們“想不想有個自己的機器人?”孩子們的回答可想而知。于是我讓孩子們觀看了上屆學生介紹自己設計的機器人的視頻。之后全班的孩子躍躍欲試,但是四十分鐘的課堂時間是有限的,我把這項活動安排成了家庭作業(yè),讓孩子們下節(jié)課分享自己的作品。孩子們的積極性異常熱烈,作為一名教師我也深受感染。
三、總結
小學期間正是學生們英語閱讀習慣自我養(yǎng)成的第一階段,根基是否打牢,很大程度上將會影響到以后對于英語的學習,科學規(guī)范、因材施教的閱讀教學模式,將會加強小學生英語學習根基,為其終生發(fā)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陳倩倩.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模式的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