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政元 馮瑰 張繼元
摘 要:新時期我國提倡素質教育,其中,對人文教育尤為看中。以我國實踐情況來看,農村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相較于城市學生,教育力度遠遠不足?;趪鴥冉逃拇罅Ω母锉尘跋拢瑸槿媛鋵嵢宋乃刭|教育,加大對農村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力度,有著極為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因此,立足于農村學生,對他們的現(xiàn)狀進行了簡要分析,指出了其中存在的問題,就此提出緩解當前心理健康教育困境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農村;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有效策略
依據(jù)目前我國的學生地域分布來看,中小學生源中農村學生占據(jù)了較大比重,由于農村中小學生的家庭環(huán)境、父母文化、人際交往能力以及信息交流等有明顯不同,因此存在一定程度的差異。盡管處于同一年齡段,心理健康卻不在一個層次。近些年來,國內外專家學者對于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尤為重視,經過多年研
究,已經取得了一定的發(fā)展。不過在諸多研究中,針對農村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數(shù)量不足,研究深度相對較淺,使心理健康教育陷入了困境。下面筆者將立足農村地區(qū),對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進行分析,旨在緩解當前困境。
一、農村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現(xiàn)狀分析
(一)師生意識存在偏差
從農村小學生的角度來說,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對其產生極大的促進作用,同時能夠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人格品質。另外,進行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能讓學生運用更加科學的方式處理人際關系。從整體的教學環(huán)境來說,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國新時期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小學生思政課程學好的基石,其滿足中小學生的身心特點,使其能夠全面發(fā)展。無論是從學校或是學生的角度考慮,他們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還沒有形成正確的觀念,對其認知還處于初始階段,甚至只有較淺程度的了解。
(二)忽視家庭與社會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否能夠達到預期效果,對于學生的健康成長會產生最為直接的影響,這是一項長期的系統(tǒng)工程,如果僅依靠學校教育,力量是遠遠不夠的。想要保證農村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就要考慮到家庭與社會給學生帶來的影響,需要家庭與社會能夠對其進行緊密的配合。根據(jù)筆者的了解,農村中小學生的家長與教師對其作用沒有清晰的認識,會忽視二者形成的影響。
二、農村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改善策略
(一)轉變心理健康教育觀念
不管在城鎮(zhèn)或是農村,學校都是給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陣地,若學校教育觀念不能及時轉變,就會造成學生的心理問題不能及時解決,長期憋在心里,感到壓抑,進而會影響到平時的生活、學習以及健康等,學生想要健康成長都可能成為問題。因為農村學生的父母文化基礎通常較弱,沒有系統(tǒng)地接受過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作為孩子的“第二家長”,就更要樹立良好的教育觀念,摒棄傳統(tǒng)教育中的弊病,為學生提供更加優(yōu)質的教育服務。
(二)構建科學的教育體系
班主任是中學生在校園中的大家長,對于學生校園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發(fā)揮著關鍵作用。班主任是班級的管理者,是班級事務的決策者。筆者認為,在改善農村學生心理健康方面,班主任可以關注教育社會的熱點,以新時期新教育的特點為著眼點,對教育體系進行優(yōu)化。良好的班級環(huán)境需要班主任日常做出多種努力,拓寬渠道,用不同的形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活動,制訂出最優(yōu)的科學決策,提升心理教育質量。例如可以定期舉辦心理健康知識的講座,引導學生養(yǎng)成主動溝通的習慣,拉近與教師的距離,促進心理健康教育的發(fā)展。
(三)改善心理健康工作方式
農村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說學校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教育質量的優(yōu)劣與教育任務的完成息息相關,與中小學生的學習、成長有很大關系。所以,為了能夠有效推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學校要改善原本心理健康教育的不利方面,班主任在日常管理和教學中,也要優(yōu)化傳統(tǒng)教學方式,改善“填鴨式”教育帶來的不利影響,為學生創(chuàng)建更加和諧的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加強對學生的教育,讓學生能夠保持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共同為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保駕護航。
(四)構建三方協(xié)同機制
如上文所述,因為農村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系統(tǒng)的工程,要求學校、家庭以及社會能夠重視起來,以學校為主,家庭與社會為輔的形式,共同形成合力,共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防止其誤入歧途。農村的三方協(xié)同機制的構建,雖然有一定的難度,卻有很大的可行性。因此,筆者認為,農村學校可以嘗試構建三方協(xié)同機制,為學生助力。
當前,我國教育部門強調對學生的素質教育,心理健康也是素質教育的一部分。學生具備健康的心理,能夠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激發(fā)內在潛力,對學生大有裨益。另外,社會、家庭與學校務必要注重農村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為他們創(chuàng)造好的環(huán)境,運用不同的方式,為學生提供條件,進一步避免其心理健康疾病的發(fā)生。
參考文獻:
[1]武宇騰.初中生心理韌性、自我同情與適應取向心理健康關系及干預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8.
[2]陳希.小學高年級外來務工子女與城市子女生活質量和心理健康的比較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8.
注:本文系2017年武威市“十三五”教育規(guī)劃課題成果之一,課題編號ww(2017)GH286。
編輯 李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