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青
初中英語教學在學生整個英語學習生涯中發(fā)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教育的改革,我國與世界的接軌,英語已經(jīng)成為學生必須要掌握的一項技能。初中英語教師要適應教育改革發(fā)展新理念、新方法,適當調(diào)整課堂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一個最佳的學習環(huán)境。就此,本文從初中英語教學的現(xiàn)狀出發(fā),分析小先生制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
1.目前初中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受母語學習的影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是灌輸,要求學生大量的背誦單詞、短語、語法、課文,而學生也是在這樣的教學形勢下應付學習,這樣的學習和教學模式是不應提倡的。目前初中英語教學存在以下幾點問題:
第一,教學缺少互動。教師在課上機械地講解知識點,學生聽錄音、反復朗讀,學生模仿背誦,嚴重缺乏互動,導致學生的聽課不夠專注,語言理解能力停留不前。因此教師需要加強課堂互動,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之中,有效提高課堂效率。
第二,教學形式缺乏創(chuàng)新。一直以來,從初中英語教學改革到教學理論研究,都把教學創(chuàng)新放在一個極為重要的位置。但是在具體的英語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學形式單一仍缺乏創(chuàng)新精神。所以教師在教學上應與時俱進,不斷完善自我,改善陳舊的教學觀念,提高教學質量,為英語教學做出應有的貢獻。
2. 小先生制概述
小先生制是指人們要將自己認識的字和學到的文化知識隨時隨地的傳授給身邊的人,也就是“即知即傳入”。小先生制在初中英語的應用,不只是教學生學習英語知識,同時要求學生學會做小先生。小先生制是由陶行知先生提出來的。比如在班級里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教師沒有充足的時間管理,就可以安排小先生利用課余時間教其學習,這樣不僅鍛煉了小先生的輔導能力,還減輕了教師的負擔。
3. 小先生制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
在形式多樣的初中英語課堂中小先生制的實施能夠豐富課堂內(nèi)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此下文提出了小先生制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進而促進小先生制在英語教學中的順利實施。
3.1教學準備階段
在英語教學準備階段首要步驟是根據(jù)所在班級學生的學習準備情況和英語水平將學生進行分組。分組時應注意,分組不能極端化,不能把英語學習成績好的學生或者英語水平處于中下等的學生分在同一組。應將班級各個水平的學生平均分配,每組都要有英語水平高的學生,要為后續(xù)的小先生制學習提供充分有利的條件。分組過后,每組的小先生就可以執(zhí)行自己的責任為其他學生答疑解惑。其中要說的是每一組的小先生不是固定不變的,要定期進行更換,給其他學習優(yōu)秀的學生也提供同樣的機會去幫助其他學生一起學習進步。
3.2課堂教學階段
課堂教學階段是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極其關鍵的一步。在小先生制的實施中,小先生要發(fā)揮出與發(fā)揮好自己的價值,引導自己所在組的同學積極進行課堂提問與課堂活動的參加。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對學生的表現(xiàn)進行必要的記錄,以便通過記錄的數(shù)據(jù)和小組同學之間的表現(xiàn)進行獎勵,可以通過語言口頭上的鼓勵表揚,或者用小獎品進行物質上的支持來激勵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鼓勵和激發(fā)學生共同進步發(fā)展。例如,在學習When is your birthday?相關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選擇一名學生當作小先生,并向其他學生提問:你什么時候過生日?想要什么生日禮物?要求學生用英語回答,從而實現(xiàn)良好的學習效果。
3.3課后輔導階段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小先生制應用于課后輔導階段。在這個階段,小先生利用自己在學習方面的優(yōu)勢幫助學習比較吃力的同學進行必要的輔導,同學之間互幫互助有利于同學增進彼此的友誼的同時有利于鞏固英語知識,其次,小先生也可以督促整個小組的同學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yè),然后對同學的作業(yè)進行批改,講解錯誤的題型。一方面減輕了教師批改作業(yè)的負擔,另一方面,避免了學生在做作業(yè)過程中對不會的題略過應付,做作業(yè)不認真,抄襲其他同學作業(yè)等不良問題的產(chǎn)生。
在小先生制實施過程中,對教師的教學理念以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都提出了比較高標準的要求。所以,要從教學思想和教學模式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改善,只有建立良好的學習制度的基礎上,小先生制才能發(fā)揮其重要作用,從而實現(xiàn)學生英語學習水平的不斷提高
4. 總結
綜上所述,小先生制在初中英語教學應用具有重要的意義。教師要結合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教學為原則,改善教學方法,合理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創(chuàng)新初中英語教學策略,多采用小先生制教學模式,進而提升初中學生的英語水平和綜合能力。不僅使學生在英語學習水平方面有大幅度的提升,在其他學科領域也能有所發(fā)揮。
(作者單位:山東省鄒平縣黛溪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