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瑩
摘 要:我國雖然倡導英語教育多年,但是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方法已經(jīng)無法適應(yīng)當今社會對英語的需求,現(xiàn)在更多追求的是英語的實用性和創(chuàng)新性,所以在高中英語的教學當中教師可以實施研究性學習,促進學生提升對英語這門外國語言的興趣,從而提高我國的英語教育水平。
關(guān)鍵詞:高中英語;研究性學習;教學策略
研究性學習對大部分高中學生來說可能比較陌生,它主要是為了幫助學生形成不輕松滿足、在英語學習中追求更好更出色的態(tài)度,研究新學習是為了讓學生在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進而解決問題的這一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善于思考的能力,鼓勵學生積極探索更多有意義的東西。比起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模式,研究性學習更強調(diào)學生在英語學習時的自主性和獨立性,促使學生帶著探索的目的去研究高中英語中的重點內(nèi)容,而不是單純地為了應(yīng)付考試。在高中英語中實施研究性學習方法,有利于當前高中生的個人學習,有助于鍛煉他們對問題的探索和研究能力,讓學生真正做到學以致用,提升英語的實用性。
一、組織小組進行英語研究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一直是我國課堂中比較有效的一種學習方式,一個小組可以集合多個人的力量和智慧,大家聚集在一起針對同一個問題進行討論,更能促進思維的碰撞和擴散,從而產(chǎn)生新的火花,得到最好的結(jié)果。在英語研究性學習中小組合作學習也有相同的作用,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將不同的學生聚集在一起,相互幫助相互借鑒,針對英語研究的課題進行研究性學習。在英語合作研究學習中,為了讓學習的效率最大化,可以對小組的每個成員進行明確的分工,這樣就能保證一個組的每個人都能看到自己的職責所在,發(fā)揮出每個人的作用,同時又能促進小組合作學習更加有紀律,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jié)精神,提升高中英語的學習效率。
例如:在研究Telephones這一課時,學生就可以自由組合組成小組,然后一起針對“Telephones”這個主題想出一個比較有意思的問題,比如:“The history of telephone development”,或者“The impact of telephone on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China”,只要是和電話有關(guān)的問題,學生感興趣且具有研究意義的,都可以提出并進行研究。選好了研究問題后,小組的學生就可以開始分工,明確哪些人是負責搜集資料的,哪些人是負責做記錄的,哪些人是負責整理結(jié)論的等,這樣整個小組的研究學習進程才會整齊有序,每個人只要完成好自己的工作然后大家一起討論就行了,這樣就不會顯得雜亂無章。同時,教師也要適時了解一下每個小組研究學生的進程如何,然后給學生一點鼓勵或一點幫助。
二、從英語教材中挖掘研究學習項目
高中英語學習依托的主要工具就是英語課本,學生通過學習英語課本中的文章、段落、單詞等來掌握英語中的語言知識、提升自己的英語詞匯量,而英語教材中的內(nèi)容也是高中生必須要掌握的內(nèi)容,所以,教師可以讓學生從教材中去挖掘可研究的學習項目。讓學生在掌握教材的基礎(chǔ)上,研究教材中每個單元更深層的內(nèi)容。高中學生的能力有限,太難的研究學習課題讓學生完成比較困難,最好的方法就是在課本上尋找研究學習的課題,這樣可以促進學生更加深入地研究英語課本中的內(nèi)容,還能提升學生的綜合英語實力。教師可以在教材每個單元中找出一個關(guān)鍵詞,讓學生根據(jù)這個關(guān)鍵詞自己選擇研究課題,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進行研究學習。
例如:在學習與音樂有關(guān)的單元時,教師就可以以“music”為關(guān)鍵詞,讓學生通過“music”這個單詞衍生出相關(guān)研究課題,比如:“Development history of chinese national music”或“Th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Classical music”等與音樂相關(guān)的研究課題。這樣基于課本教材的研究話題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但是又很適合高中階段的學生,有利于學生在研究學習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的英語綜合素養(yǎng)。
三、激發(fā)學生的研究興趣,促進學生自主研究
研究學習的重點在于研究,而研究本身需要付出的時間和精力很多,需要學生具有探究到底的精神,所以激發(fā)學生的研究興趣十分重要。如果學生對所研究的課題興趣不大,那么他也不會愿意花那么多時間和精力去做這件事,只有讓學生看到研究學習這個過程中有趣的部分,或者當學生對研究的課題十分感興趣時,學生才會認真主動地去搜集資料,尋找證據(jù),最后完成整個研究課題。教師要做的就是在帶領(lǐng)學生進行研究學習的過程中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促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完成研究的工作。
例如:首先,教師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較好的研究學習的環(huán)境和氛圍,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更容易激發(fā)學生對英語產(chǎn)生探索的欲望,其次,教師要多鼓勵學生和幫助學生,否則學生一直被難題所困擾,很容易就失去繼續(xù)研究學習的興趣。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豐富研究學習的興趣,融入更多有趣的因素,比如游戲、音樂等來吸引學生,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綜上所述,研究性學習方法在我國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yīng)用還處在初級試探階段,為了讓每個學生都掌握研究性學習的精髓,還需要教師和學生的不斷實踐和相互配合。教師作為教學中的主要領(lǐng)導人物,可以從高中英語學習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樹立創(chuàng)新意識,采用多種新穎的教學方法,促使學生在這樣的教學中取得更好的結(jié)果。
參考文獻:
[1]葉佳.研究性學習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實施路徑初探[J].校園英語,2017(8):77-78.
[2]湯志琴.研究性學習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實施探析[J].校園英語,2017(15):162.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