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媛媛 劉超
【內容摘要】歷史是初中階段的基礎學科,也是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重要學科。因此,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我們教師要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實現(xiàn)歷史課的教學目標。本文從構建平等師生關系、激發(fā)學生興趣、設計趣味活動等方面,對歷史教學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初中歷史? 有效教學? 策略? 研究
歷史課程改革以來,我們教師要踐行新課改的教學理念,關注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優(yōu)勢,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水平,實現(xiàn)高效歷史教學的教學目標。那么我們應該如何進一步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呢?
一、轉變傳統(tǒng)教學理念,構建平等師生關系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學生的引導者,學生才是學習活動的主人,所以,想要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水平和有效性就必須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自發(fā)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優(yōu)勢。因此,我們要積極轉變教學理念,構建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增強師生互動,促進課堂教學深入開展。通過增進師生互動交流,可以鍛煉學生語言表達的能力,讓學生從歷史中吸取經(jīng)驗,將歷史和現(xiàn)實生活結合起來,做到以史為鑒。例如,在學習《甲午中日戰(zhàn)爭》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先閱讀文章,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然后提出思考問題:為什么清政府最后會戰(zhàn)???清政府戰(zhàn)敗的原因有哪些?讓學生分小組進行交流討論,闡述自己的觀點,最后讓學生將討論的結果寫成一篇短文。這樣一來,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同時還能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因此,師生關系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整體水平,增進師生互動交流,不僅可以拉近師生間的距離,讓學生喜歡上歷史課,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還能開闊學生的視野,鍛煉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許多學生認為歷史和實際生活隔著很遠的距離,而且傳統(tǒng)歷史教學也是采用師講生聽的教學模式,導致學生認為歷史學習就是學習歷史事件,所以,覺得歷史學習枯燥乏味,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最終導致歷史教學的效率低下。為此,想要提高歷史教學的質量水平首先就要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而想要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首先就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改變學生對歷史學科的看法。為此,我們一方面要提高教師自身的表現(xiàn)能力,用教師自身的表現(xiàn)力和魅力吸引學生注意力,另一方面,我們要走進學生,融入學生這個集體內,關心學生,愛護學生,了解學生,讓學生覺得教師是重視自己的,這樣學生才會有動力和信心,從而自發(fā)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另外,我們要從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上入手,改進教學手段,豐富教學內容,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生動性,讓課堂教學煥發(fā)新的生機與活力,給學生帶來不一樣的教學體驗,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習效率和教學水平。例如,在學習《北伐戰(zhàn)爭》的時候,我們可以精心設計導入環(huán)節(jié),利用一些有趣的故事或者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和人物提高教學的趣味性,滿足學生的需求,從而達到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效果,讓學生自發(fā)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比如,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關于北伐戰(zhàn)爭的電影片段或影像資料,這樣不僅可以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和趣味性,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同時還能幫助學生初步認識北伐戰(zhàn)爭,提高學習效率。再比如,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也可以在恰當?shù)臅r機運用精彩的導入來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學習鐵軍“第四軍”的時候,為學生講述了葉挺將軍為了入黨歷經(jīng)磨難的故事,這樣就能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來,然后在隨后的教學過程中抓住關鍵時間點引用一些趣味性故事,這樣就能大大的保證學習效率,從而提高教學的質量水平。
三、設計趣味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欲望
在歷史教學中,教師要經(jīng)常組織學生進行辯論、討論、探究、角色扮演等活動,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探究機會,還可以經(jīng)常組織“知識競賽”、“新聞發(fā)布會”等活動,讓學生在廣闊的舞臺上自主發(fā)揮,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使學生在活躍的課堂氛圍中完成知識體系的構建。例如,在復習歷史知識時,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趣味歷史知識競賽”等活動,目標在于提高學生自主選題設計競賽題目的能力,讓學生共同參與問題設計過程,提高學生的搶答熱情,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豐富學生的知識積累。
四、完善教學評價制度,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評價是教學環(huán)節(jié)中不可獲取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我們不僅要考查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還要關注學生實踐能力,能否使用所學的歷史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這是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基本要求。為此,我們要完善評價制度,在考查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的基礎上考查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觀察學生對歷史知識整體性掌握的情況。比如,讓學生就一個歷史問題進行討論和評述,或者對某個歷史事件進行點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