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濤
【摘 要】統(tǒng)編教材時代到來,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更加講求科學性。想讓低年級的學生喜歡識字,教師就要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利用現(xiàn)代教學手段。按照“上不封頂,下則保底”教學原則,識字教學策略可以分為集中識字、隨文識字、主動識字,這幾種策略可以相互融合交叉,綜合運用,達到識字教學目標,為學生的后續(xù)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關鍵詞】統(tǒng)編教材;語文;識字教學
教育部介紹,2019年秋季,義務教育階段所有年級全部使用統(tǒng)編教材。語文教育真正進入統(tǒng)編教材時代。語文作為我國的母語學科,其教材必然體現(xiàn)國家意志,為國家服務。近年教育部提出“研究制訂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體系和學業(yè)質量標準”,“核心素養(yǎng)”的提出是為了真正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統(tǒng)編教材則成為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最好的載體。語文教師該如何用好統(tǒng)編教材,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深入研究的問題。下面我以小學低年級教材為例,談一談統(tǒng)編教材識字教學的策略與方法。
一、統(tǒng)編教材識字教學安排
統(tǒng)編教材采取雙線結合的方式編排?!罢Z文素養(yǎng)”作為其中的一條線索,主要指的是聽說讀寫基本知識和能力,而識字正是聽說讀寫的基礎,也是低學段教學的重點。統(tǒng)編教材是按照2011年版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編寫的。課程標準明確第一學段識字目標: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認識常用漢字1600個左右;學習獨立識字,能借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統(tǒng)編教材減少了課文的數(shù)量,但是識字總量并沒有減少,所以分配到每篇課文的識字量就加大了,我就這一情況對一、二年級教材進行了分析統(tǒng)計:
雖然識字寫字是低學段的主要教學內容,但是讓6、7歲的孩子在兩節(jié)課甚至一節(jié)課的時間認讀十幾個漢字,我想還是有一定難度的。按照識字“上不封頂,下則保底”的教學原則,識字方法的滲透應該貫穿整個低學段。
二、識字教學策略及方法
低年段識字教學任務重,難度大,如何讓“枯燥無味”變得“妙趣橫生”,如何讓中國漢字展現(xiàn)無窮的魅力,就需要教師綜合運用多種教學策略來組織教學活動。
(一)集中識字
依據(jù)低年段學生的認知特點,集中識字是一種無趣味性的方式,被很多專家學者所詬病,但是集中識字能夠展現(xiàn)漢字的特點及規(guī)律,是“簡單粗暴有效”的識字教學策略,適合低學段大量識字,教師要做的就是運用教學方法讓學生了解漢字、喜歡識字。
1.創(chuàng)設情境,引發(fā)識字興趣
創(chuàng)設識字情境的方法有很多:競賽小游戲、看圖識字,猜謎語,編兒歌,做動作等。統(tǒng)編教材的識字單元大多創(chuàng)設了情境,這就為教師教學省了不少力氣,如一年級上冊識字4《日月水火》一課就是看圖識字,8幅圖片,8個會認的字,學生能夠快速認讀。一年級下冊識字4《猜字謎》,通過猜謎語學生認識了“秋、青”兩個漢字。有些識字是需要老師來創(chuàng)設情境的,如二年級下冊第1課《古詩二首》其一《詠柳》當中的“碧”字,教師就可以讓學生猜字謎:王姑娘,白姑娘,坐在一塊石頭上。學生很快記住了“碧”的字形。
2.字理識字,感受漢字之美
要使學生產生主動識字的愿望,就要讓學生愛上中國漢字,了解漢字的造字方法。構字方法一般有6種,常用的有象形、會意、形聲三種造字方法。一年級下冊識字3《小青蛙》一課中“清、晴、睛、情、請”5個漢字屬于形聲字,在認識了“青”字的基礎上,運用“加一加”的方法,學生能夠快速認讀5個生字。識字5《動物兒歌》中出現(xiàn)的“蜻蜓、螞蟻、蜘蛛”都是小蟲子,所以是“蟲字旁”(學習“蜻蜓”的“蜻”字,還可以復習前面學過的帶“青”的漢字)這6個字是會認的字,是“保底”內容,有余力的學生可以認讀“蝴蝶、蚯蚓、蝌蚪”三個詞語,這屬于“不封頂”的部分。二年級下冊課文11《我是一只小蟲子》中,“屁、尿、屎”三個字都是“尸字旁”,都屬于人體排泄物,可以一起記憶認讀。
(二)隨文識字
隨文識字一直是主流的識字方法,因為課文本身就是識字的情境,把生字分散在課文的各個部分,字與詞,詞與句構成了有機的整體,字義、詞義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得到體現(xiàn)。這就是以閱讀促進識字,讓學生在閱讀中“摸爬滾打”,反復識字。如二年級下冊課文6《千人糕》中的“糕”字出現(xiàn)了16處之多,學生讀完課文難道還記不住“蛋糕”的“糕”字嗎?隨文識字是閱讀與識字的相互促進,所以不僅僅是低年級語文,更是貫穿于整個語文教學的識字教學策略。
(三)主動識字
這是識字教學的高級目標,也是一種識字教學策略。音序查字法查字典是一年級下的教學內容,部首查字法查字典是二年級上的教學內容,查字典不僅僅是教學內容,更是學生識字的方法。字典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在課堂上一定要灌輸這個思想:遇到不認識的字查字典。沒有了老師的幫助,學生就會主動查字典認字。自己通過查字典認識的字往往比老師教的要記憶深刻。真正達到“教是為了不教”。除了查字典,在生活中也有很多識字的機會:電視節(jié)目、報紙、街邊廣告、公交站牌、傳單......教師要引導學生從生活中主動識字,如果學生能夠做到主動識字,那低學段識字量會遠遠超過1600字。
低年級識字教學方法多種多樣,它們之間不是對立的關系而是并列的關系、遞進的關系,教師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加以綜合運用,同時培養(yǎng)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為學生下一階段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第二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
[2]教育部教材局負責人就義務教育三科教材統(tǒng)編工作答記者問.重慶與世界(學術版).2017
[3]張志文.閱讀教學對話的誤區(qū)及矯正.重慶電子工程職業(yè)學院學報.2018
[4]宋朋軍.如何提高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的效率.教育教學論壇.2010
[5]許嫣娜.小學低年段識字教學研究.碩士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