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娟
【摘 要】中職語文教材所選的散文以其貼近生活、感悟人生、傳達個人的真性情為特點的優(yōu)勢,易于被學生所接受,是中職語文教育的重頭戲。自主合作課堂是一種團隊式合作模式,對于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擴展語文散文學習的空間,培養(yǎng)學生散文實踐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中職語文散文課堂中,可借鑒自主合作學習模式優(yōu)化教學過程,建立具有中職特色的自主合作學習模式。
【關鍵詞】中職語文;散文教學;合作學習
散文創(chuàng)作就是敘述主體情感性地對具體可感的人事物進行藝術性的再加工,從而淬煉成或哲思或雄辯,或詩情或畫意或幽雅或睿智,或清新或濃郁等創(chuàng)作風格的文學作品的過程。因此,感知散文結構之巧妙,揣摩散文構思之精彩,品味散文語言之精美,品鑒散文意蘊之淳厚和領悟散文意境之悠遠。散文異彩紛呈,有著其他文學樣式無法比擬的審美價值,是文學園地中的一朵奇葩。散文的取材極其廣泛,富含生活的韻味,詩意的情懷。
一、散文教學的現(xiàn)狀與困境
目前,中職學校生源質量逐年下降,部分學生對理想缺失,對生活沒有熱情,對家庭充滿冷漠,對學習散文沒有興趣。學習程度參差不齊,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聽、說、讀、寫能力差。中職學生對許多事物都缺乏應有的興趣,尤其是談到學習就心生厭倦,學習散文只是處于消極應付的狀態(tài),對成績不太關注,學好學壞無所謂。有的學生雖然接受了九年制義務教育,但實際上根本沒有達到初中畢業(yè)生的水準,其綜合素質較差,抽象思維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和綜合歸納、舉一反三的能力較弱,學習散文有一定的難度。加之散文既沒有小說那樣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jié),也沒有詩歌那樣動人的韻調節(jié)律,也沒有戲劇那樣集中的矛盾沖突。它所寫的常常是作者平日生活中的瑣碎見聞,點滴感恩,一個判斷,一個側面,給人以特定的感受和境遇。這樣一來,學生更是不愿意用心去感受散文的魅力。
二、構建散文教學自主合作學習模式
傳統(tǒng)的中職語文散文教學課堂相對比較沉悶,基于學生實際學業(yè)水平比較差的情況,教師總是不自覺的充當知識的權威,抓緊有效的教學時間大講特講。于是教師高高在上地教,學生有意無意地聽。一堂課下來,經(jīng)常有語文教師抱怨說:“學生拒不合作,課堂教學效果差?!狈此棘F(xiàn)狀,值得思考的是:為什么學生拒不合作?教師在要求學生積極合作的同時,自己應做些什么呢?
(一)師生合作、民主互動、教學相長
在合作教學中,教師與學生原有的“權威——服從”關系逐步變成了“指導——參與”關系,教師既是指導者,又是參與者,同時還是受教者。教師與學生之間建立的是一種平等、民主、合作的關系,形成“學習共同體”。在這種前提下,由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引起學生產生興奮、興趣、注意、激發(fā)學生探索的欲望,產生積極的情緒,通過表情、語言或肢體活動表現(xiàn)出來,直接作用于教學目標或內容。學生反應又反過來刺激教師,激起教師創(chuàng)造性教學的火花,產生靈感,于是精彩的教學策略應運而生。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得到淋漓盡致甚至超常的發(fā)揮。這種發(fā)揮再次作用于學生,自然使學生思維得到更有力的激活,從而產生教學相長的積極效應。《故都的秋》是經(jīng)典的老課文,我已經(jīng)教過好多遍了。再教一遍.駕輕就熟。課文上完了,幾個學生仍然在下面討論著,有一位學生問我:“老師,朱自清和郁達夫是不是孿生兄弟?”我訝然:“何出此言?”學生笑嘻嘻地:“聽您講《荷塘月色》和《故都的秋》,覺得是孿生篇章,一模一樣?!薄罢娴膯幔空f說看怎么一模一樣?”“《荷塘月色》有文眼‘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照應全篇,《故都的秋》也有文眼‘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統(tǒng)帥全文;兩篇文章在結構上都是首尾照應;而寫景都是充分調動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多種感覺器官來表達;兩篇文章都有精彩的比喻值得欣賞;最大的欣賞點都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還有許多一樣的地方呢……這難道不是孿生兄弟嗎?照此標準,來套我的那篇《秋天的校園》也不為過呢,好像天下寫景的文章都是這個樣子的?!蔽翌^上有些冒汗.盡管天氣并不熱。學生的這種質疑,暴露了長久以來被掩蓋著的一個事實:我們的許多習慣性的教學內容,只教了散文的一般性特征。與當下所閱讀的具體篇目的特有的個性特征并不吻合!《故都的秋》應該還有更“核心”的價值隱藏著,被忽略了。沒有挖掘出來。而我們講了若干遍的那一套說辭。盡管自成一套體系,但實際上并沒什么意義,不過老生常談而已,對學生也沒什么真正用處。正是因為自主合作學習模式我才會聽到這么有建設性意見的問題。
(二)流程與關鍵
模式流程的自然流暢必須抓住關鍵,其組織、其互動是核心。
1.讓導入牽引學生心靈
眾所周知,萬般開頭難,良好的開場白預示著成功的到來。當散文蒙著一層神秘的面紗,等待教師引領學生去尋幽探秘時,就特別需要教師引人入勝的課堂導入。成功的導語,如同剛剛拉開的大幕,讓學生看到了精美的置景一角;有如樂章的序曲,使學生一開始便受到強烈的感染。對散文教學而言,導入語的作用更是不可低估。因為情感是散文的生命。文以情生,有人把散文化作心靈的揚聲器,那些巧妙構思,生花妙筆的由來,植根于作者對于自己表現(xiàn)對象的深厚感情和精辟的見解之中。因此,教學時,必須以情感為紐帶,引起學生的共鳴,把學生帶進作品描繪所蘊藏的情感世界去體驗,去領悟,才能以情動情,引導學生,牽引學生走進作品中的情感世界,來正確理解課文,學好課文。教師適時地牽引住學生的心靈,有利于快速走進文本之中。
2.讓關鍵詞句凸顯文本內涵
詩有“詩眼”,文有“文眼”。詩眼和文眼是作品藝術構思的凝聚點,是牽動制約全篇的關鍵點。詩文的“眼”實質上就是關鍵詞,而且是核心關鍵詞,是最能幫助讀者理解文本主題的關鍵語句。它像一個人心靈的窗戶,透過它可以感受到文本脈搏的律動,領略到文本的精神內涵。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如果能緊扣文眼突破開去,便能牽一發(fā)而動全身。散文“形散神不散”的文體特點,更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把握關鍵詞句來把握文本,統(tǒng)攝文本的靈魂內涵。因此,語文關鍵詞教學,在散文的閱讀教學中尤為重要。關鍵詞之所以關鍵,就在于它能反映文章的核心意義和達到教學目的,所以,語文關鍵詞的選定過程,實際上是教師進行文本解讀、文路梳理,確定教學目標、進行教學設計的一個過程。在教學中,由一個關鍵句的把握,統(tǒng)攝全文的內容,學起來輕松又明白。通過把握關鍵詞句的教學,學生進一步把握文章的思想內涵。
3.讓生活與語文共融
生活處處皆語文,語文時時現(xiàn)生活。這是大語文觀所體現(xiàn)出來的語文和生活的關系。語文和生活是不能分割而論的。散文更是作者對生活的深刻體驗和感受流淌于筆尖的產物。因此,學習散文要鼓勵學生融入到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中去,用心感受生活,接受多元的刺激。這樣學生的思維就不會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了。很多學生總是抱怨生活在“兩點一線”之間,哪來生活的感悟呢?這也許就是所謂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確實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吧。作為語文教師要盡可能擴大學生的視野,把更多的生活資訊融入到語文課堂的教學中。既引導學生走進了文本,又拓寬了文本,讓文本與生活共融,領會了文本的內容意蘊又引領學生走進了生活,可謂一舉多得。
三、結語
散文是一種文質兼美的文體,教師引導學生有效地鑒賞散文,能有效提高學生對社會生活的感悟能力,提高學生現(xiàn)實寫作水平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以及形成合理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因此,教學在踐行自主合作學習模式要求時,不能徒有形式,而沒有內容,要讓學生確確實實地感受到散文的魅力。
【參考文獻】
[1]鄧丹.《新課程》2011年第8期
[2]朱敏.《語言文學研究》2011年9月下旬刊
[3]夏明華.《文科研究教學創(chuàng)新》
[4]楊梅.《語文學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