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釵
摘要:在與幼兒園教育相關的指導綱要中明確提出,在對幼兒進行教學活動時,要以游戲為基準,保證游戲在幼兒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加之《指南》的目標是為了幼兒后續(xù)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礎,以促進幼兒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為核心。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并分析了在《指南》背景下大班幼兒課程游戲化的實施策略。
關鍵詞:幼兒園;大班幼兒;課程游戲化
前言:
課程改革的深入,對幼兒園的課程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對教學模式進行創(chuàng)新,將教學思想中逐步向游戲化方向發(fā)展,使游戲與幼兒教育緊密結合在一起。但是受到傳統(tǒng)固有教育觀念的影響,大多數幼兒教育都以學習為主,輕視游戲作用,教學效果差。因而要在幼兒教育中,加強游戲教學,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
一、幼兒園教學現存問題
首先,從教學內容上看,幼兒園的教學內容更注重幼兒知識的累積與技能培養(yǎng),缺少與生活經驗相關的教育內容。而且教學內容是教師按照教學目標精心布置的活動,具有一定限制,輕視了幼兒的興趣。另外教學內容過于片面、十分枯燥,嚴重忽視了幼兒課程教育的社會性與游戲化。
其次,從課程設置上看,幼兒園經常會隨著新編教材的出現對教學內容進行改動,使得課程設置混亂,教師抓不住課程規(guī)律。比如;某所幼兒園利用多媒體教學,后來又轉為珠心算或是建構式教學等,并且常常更換為最新教材,迷失于課改之中,致使教師不知哪本教材是最為合理的。還有一些教師在教育上缺少靈活性特征,只知道按照教材進行講授,缺乏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致使學生無法理解教學內容,最終降低教學效果[1]。另外,一些幼兒園打著特色的課程的旗號,由教師設計課程并實施,由于教育觀念的落后,缺乏課程整體認知,此種“特色課程”阻礙了幼兒的發(fā)展。
最后,從教學理念上看,幼兒園忽略了幼兒情感,只注重知識與技能的培養(yǎng),難以體現出幼兒的主體地位,無法培養(yǎng)幼兒的興趣及其多種能力。目前,幼兒園趨于小學化,幼兒教育功能不強,不重視教育的需求。此種狀況會導致幼兒進入小學后認為學習內容簡單,過于掉以輕心,從某種程度上看具有負面效果。
二、《指南》背景下的幼兒課程游戲化
(一)課程游戲化的作用
在傳統(tǒng)幼兒教育過程中,由于傳統(tǒng)教育觀念根深蒂固,使得幼兒在學習上受限,阻礙了幼兒精神發(fā)展及創(chuàng)造思維的培養(yǎng),與現代社會的發(fā)展不相適應。教育家陳鶴琴曾說“幼兒的游戲與工作是相輔相成的,游戲等同于工作,反之亦然”,由此可見,幼兒學習需要以游戲活動作為依托。游戲可謂是幼兒教育的基本活動,具有愉悅性、有序性以及虛構性等特征,能夠促進幼兒的學習與發(fā)展,培養(yǎng)其正確學習方式。因此,實現課程游戲化,其作用在于要將教育和游戲進行有效結合,從而使幼兒可以在游戲中學習到更多知識,豐富其思維能力,愉快的成長;而且此舉措還能夠凸顯出教育多樣性,增強幼兒教育效果。
(二)加強課程人性化及多元化特征,滿足兒童所需
在《指南》背景下,對于幼兒課程的設計,需要將幼兒需求作為設計核心,通過游戲化及故事化課程內容來完成教學目標。幼兒園要轉變教育觀念,將教育主體地位轉換為幼兒所需,為幼兒創(chuàng)造出輕松自由,具有積極促進作用的課程環(huán)境。與此同時,為了確保游戲內容具備實際價值,要做好課程內部結構調整,考慮游戲內容是否會被幼兒接受,是否具備邏輯性。在實際設置課程游戲時,要對本園內的幼兒性格、興趣與成長環(huán)境有清楚的認知與了解,從而在明確幼兒心理需要的前提下,為其創(chuàng)造出更好的游戲環(huán)境。
比如:為了培養(yǎng)大班幼兒的想象力及口語表達能力,可以設置玩偶情境表演游戲,教師先讓幼兒說出自己喜愛的小動物,然后為其帶上相對應的動物玩偶,讓其按照玩偶的特點進行即興表演,對于害羞的幼兒,教師要多加鼓勵,并且與其一同進行表演,從而完善其人格[2]。又或是收集幼兒想要了解的問題,將問題轉變成游戲方式,以此解決幼兒的疑問。
(三)使游戲過程更加靈活、多變,實現主動探索
幼兒課程游戲化要做到“玩中學,學中玩”。在實際教育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興趣愛好對游戲做出合理調整,為幼兒創(chuàng)造一個自主探索的學習環(huán)境,激發(fā)其參與探究興趣,使其在游戲的愉快氛圍下獲得更多的知識經驗。
比如:在幼兒大班進行“落下來”的游戲活動中,教師可以準備許多物品,小石子、羽毛、積木等,讓幼兒以自己的方式將物品從高處拋下,并對物品下落軌跡進行記錄,從而了解重量與軌跡的關系。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游戲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幼兒的安全,避免被重物砸傷,要管理好游戲物品,禁止幼兒亂扔。又或是進行“顏色變變變”的游戲,讓幼兒將兩瓶不同顏色的水混合在一起,變成其他顏色,讓幼兒知道“黃加藍變綠,紅加藍變紫”等。當幼兒發(fā)現顏色變化的那一刻,會感受到驚喜,享受到成功的快樂。
(四)增加師生交流機會,吸引幼兒注意力
在進行幼兒園課程教育時,教師要提高自己的觀察能力,找尋幼兒的興趣,挖掘素材,將其轉變成游戲模式。在游戲活動中,教師不僅是引導者,同時還是傾聽者與觀察者,師生之間要加強交流與溝通,進而使游戲教育活動更加和諧與快樂。所以在游戲活動過程中,教師要為幼兒創(chuàng)造出易于其理解的游戲環(huán)境,吸引其注意力,加強與幼兒的溝通,確保師生可以和諧共處,發(fā)揮出課程游戲化的最大效用。比如:在進行湊數練習時,教師先說出一個數字,譬如“6”,然后教師拍兩次手,幼兒要接著拍4次,通過此游戲培養(yǎng)幼兒的反應能力及思維能力。加之教師的參與,不僅可以引導幼兒參與游戲,同時還能夠起到榜樣作用,使幼兒擁有正確的言行舉止。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指南》背景下,對大班幼兒課程游戲化需要教師加強課程人性化及多元化特征,滿足兒童所需;使游戲過程更加靈活、多變,實現主動探索;增加師生交流機會,吸引幼兒注意力。與此同時,還要將游戲與幼兒課程進行有效結合,增強幼兒在教育中的主體地位,注重幼兒的感受,增強其心理體驗,進而完善幼兒人格。
參考文獻:
[1]樊志紅.追隨童夢 體驗成長——緊貼園本實際,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建設方案[J].課程教育研究,2018(32):10-11.
[2]孟嬌.關于課程游戲化精神引領下幼兒園生成性課程的實施策略分析[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8(0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