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由Emily Jane Bronte(艾米莉·勃朗特)所著的長篇小說《呼嘯山莊》,在英國文學史上是有著重要影響的文學著作,也被譽為英國文學史上最為奇特的一部作品。特別是作者獨特敘事手法,使得本作的時間敘述更具哲學價值,有進一步探討的價值,因此作品將對《呼嘯山莊》中的時間哲學進行思考闡述,了解作者蘊含在這部作品中的獨特用心。
關鍵詞:《呼嘯山莊》 時間哲學 寫作技法
作為英國文學領域中有著重大影響的代表性作品,《呼嘯山莊》的作者Emily Jane Bronte(艾米莉·勃朗特)在撰寫這部作品時,運用了獨特的寫作技法,通過倒敘、預敘、等方式,使得作品的敘事結構更加完整,文中主要針對蘊含在作品當中的時間哲學進行分析,進而明確作品的文學價值所在。
一.敘事手法
《呼嘯山莊》在英國文學史上,之所以有著重大的影響,與作者的敘事手法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在創(chuàng)作《呼嘯山莊》的過程當中,艾米莉·勃朗特大膽的利用了歐洲喜劇的特殊敘事手法。對于故事的展開是從情節(jié)發(fā)展的中間部分開始進行敘述的,這樣會激發(fā)讀者的好奇心,使其有了解事件原委的欲望。在作品的開頭部分,作者首先從情節(jié)沖突最為激烈一部分開始鋪展內容,第一句話便已經引出了并不愉快的氛圍?!?801年,我剛剛拜訪過我的房東回來—那個將會令我為之苦惱的鄰居?!边@句話蘊含了許多懸念,“我”是誰?“鄰居”是誰?為何拜訪他?兩個人物之間有著怎樣的沖突,會使“我”為之苦惱?這都是為后續(xù)的敘事所做的鋪墊,會使讀者更加急迫想要了解故事的后續(xù)發(fā)展。作者通過逐步揭開懸念的敘事手法,將故事當中過往、現在與未來的情節(jié)進展以不同于常規(guī)的方式巧妙結合起來。以確保讀者在閱讀過程中,能夠逐漸將整個故事的各部分情節(jié)整合起來,形成完整統一的認知。整體來看,在時間的處理上,作者采用了歐洲喜劇作品的敘事模式,作者在文本的敘述中,首先告知了讀者故事當前所處的時間節(jié)點,是在1801年,但是并不代表這是一切故事的開始,而是在情節(jié)已經有了一定的發(fā)展時,從“我”去拜訪“我的房東”開始,并且表示對方使“我”煩惱,所以顯然之前兩者已經有了交集,這是重要的懸念,之后再通過情節(jié)的推進引出故事,加深文本的感染力。只是作品的開頭,便已經將作品很好的銜接了起來,并且為下文做好了鋪墊,進而更好的鋪展開凱瑟琳與希斯克利夫的悲劇愛情故事,作了很好的渲染鋪墊,讓讀者隨著作者的牽引步步深入,對情節(jié)有更深刻的了解[1]。
二.倒敘和預敘的應用
(一)倒敘手法的運用
倒敘手法主要是指將作品最突出的關鍵情節(jié)事先進行闡述,并逐步引出前情提要的手法,作者在創(chuàng)作《呼嘯山莊》時,也采用了這樣的手法去推動情節(jié)。以上層談及,作者并未從最初的情節(jié)發(fā)展開始講述,作品的講述,是從“我”的拜訪開始,即是說之前已經有了事件的發(fā)展,進而使得“我”需要因某種原因去拜訪這位“房東”。這便是倒敘的玄妙之處,通過懸念去激起讀者好奇的心態(tài),激發(fā)讀者了解的欲望。進而吸引讀者進一步探究答案,而在留出懸念后,作者要采取倒敘的手法去對讀者所錯過的故事情節(jié)進行補全,如同逐步揭開謎底一樣是一個令人期待的過程。作者對于倒敘技巧的應用,不但使得劇情越過了時間的局限,同時將更多的懸念代入了劇情當中,激勵讀者進行思考想象,同時更主動的跟進劇情的走向。這樣的敘事手法,不但能夠打破小說的原本敘述模式,創(chuàng)造新的閱讀體驗,同時在以第一人稱旁觀者進行敘述時,也更容易關聯其他相關的人物,提升故事情節(jié)的通順性。不僅如此,在倒敘過程中,人物對于情節(jié)的填補是以一個已經經歷過的狀態(tài)去鋪展開的,這樣會使得整體敘述更有滄桑感,對于作品的整體氛圍有更好的渲染。作者在對《呼嘯山莊》進行創(chuàng)作時,利用倒敘的手法的目的,也與氛圍的營造有一定的關系,通過倒敘的方式,能夠使得第一人稱的敘述者站在一個經歷更加豐富的角色位置上,去把自身所聽到的、看到的、經歷的賦予更加豐富的情感,這與完全未知的狀態(tài)下去進行闡述是完全不同的,如果將人物的敘述事先賦予經歷及情感,這會使得事態(tài)以及人物的關系在一開始便體現的十分明確,而后再去敘述過程及原因,更容易激發(fā)讀者的思考。讀者在這樣的敘述環(huán)境下,隨著劇情的回溯,對于人物的情感能體會的更加真切,感受文中的愛恨情仇。而《呼嘯山莊》創(chuàng)作過程中,作者對于倒敘手法的應用則完全體現出了倒敘的魅力,也為讀者留出了許多可思考的懸念,激發(fā)了讀者繼續(xù)閱讀了解的欲望。開頭對于希斯克利夫古怪舉動的描寫,便會引發(fā)讀者了解的欲望,通過故事推進,逐漸解開謎底,讀者會隨之感到恍然大悟,同時更深刻的感受到作者的敘述能力[2]。
(二)預敘手法的運用
所謂預敘,主要是指在情節(jié)發(fā)展過程中,對后續(xù)情節(jié)發(fā)展的事先描述,預見事件的結果。在《呼嘯山莊》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作者除了使用倒敘的手法外,也使用了預敘手法。通過倒敘的方式,能夠激發(fā)讀者的興趣,而預敘過程則強化了讀者的文本感受,使得讀者通過對情節(jié)發(fā)展的預見,發(fā)現當前情節(jié)與預想結果可能存在的沖突,并且產生新的思考。例如在希斯克利夫完成了復仇,掌控了莊園里的所有財產時,他所面臨的結果是怎樣的,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如果復仇是其最重要的核心目標,達成了目標的人,原本應當是快樂的。但是通過丁奈莉的敘述,我們可以預先得知,希斯克利夫實質上并沒有如同預想的一樣因此而感到快樂滿足,而是最終選擇了死亡,與預設完全相悖的結果,會使得讀者開始思考,為何在復仇結束后,他卻選擇了死亡,進而開始思考復仇是否真的能夠使人得到內心的寧靜,感到愉悅、快樂,充實,結果顯然是不能,希斯克利夫的復仇,源于其早年所受到的屈辱,不幸的人生經歷不斷累積,已經造就了其病態(tài)扭曲的性格,而他通過復仇所得到的,并非真正的愉悅與內心的寧靜,這背后隱藏著更深刻的思考。即便復仇結束,仇人不在,凱瑟琳也已經香消玉殞,希斯克利夫也只是失去了所有的感情,剩下了沒有靈魂的空洞軀殼,模糊了生的意義,這是一場無人獲勝的戰(zhàn)爭。作者在創(chuàng)作時對于預設手法的運用,目的正在于讓讀者了解到這樣的事實,并且對作品有更深的理解。而小凱瑟琳與哈里頓將要結婚的消息,則是給讀者留下的一絲希望,使讀者開始期望這一場愛恨糾纏所產生的影響,能夠在下一代的幸福當中逐漸消散,這便是時間所帶來的影響。
三.時間的省略與多時間線
省略與停頓,在文學創(chuàng)作過程當中,也是決定著作品質量的重要技術手法。作者艾米莉在創(chuàng)作時也使用了這兩種手法去充實作品內容。例如在希斯克利夫離開三年重回山莊時,他已經躋身上流社會,成為了一名富有之人,自身的言談舉止都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是心理卻愈發(fā)陰暗扭曲,甚至已經成為了他以往不想成為的那種人。希斯克利夫的這種變化是推進后續(xù)劇情而定重要因素,但實際上作者卻并沒有對他的變化如何產生進行解釋,反而是十分簡單的一筆帶過,這使得讀者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間,體現出了開放性的特征。而且管家丁奈莉的回憶過程中也多次使用了省略手法,省去了許多繁雜不必要的內容。適當的省略,可以讓文章內容直達核心,使讀者更快的縷清時間前進的脈絡。除此之外,停頓也是作者常用的手法之一,《呼嘯山莊》的整體故事情節(jié),以復仇為主線,所以呈現出陰郁詭異的色彩,為了營造這樣的氛圍,作者采用了多視角的敘事模式,從不同的視角出發(fā),會經歷不同的時間,不同的事件,進而使讀者能夠從多個角度去建立更完整的作品認知。例如第一位主要的故事敘述者,是丁奈莉,而洛克伍德作為畫眉田莊的一名租戶,以第三方的視角展開故事,傾聽丁奈莉(以前是山莊女傭,后成為畫眉田莊的女管家)講述主人公希斯克利夫與凱瑟琳的愛情以及其復仇的過程,這是在丁奈莉所經歷的時間線內發(fā)生的故事,丁奈莉是真正的第一視角敘述者。而之后洛克伍德則重訪了呼嘯山莊,成為了第一視角的敘述者,見證了呼嘯山莊的后續(xù)變化,兩種不同視角的敘述,以不同的時間線為基礎,共同見證的這個山莊當中發(fā)生的故事,以及故事的后續(xù)發(fā)展與最終結局,通過視角的轉換,讀者也會隨之產生不同的感受,這樣的視角與時間線變化,讓整部作品更加豐滿[3]。
結語:《呼嘯山莊》是在英國文學領域影響重大的一步優(yōu)秀小說作品,這是毋庸置疑的事實,作者艾米莉·勃朗特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對于時間敘述技巧的應用,為作品整體的氛圍與懸念營造奠定了很好的基礎,文中通過對該作品的時間哲學思考,分析了作者獨特寫作技法的價值所在,這正是這部作品無法替代的魅力,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參考文獻
[1]張福勇,李小敬.淺析《呼嘯山莊》的時間哲學[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7,(6):40-42.
[2]王喆.感覺中的現在:論《呼嘯山莊》的時間敘事藝術[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3(3):56-61.
[3]孟德珩.簡析《呼嘯山莊》中的敘述時間藝術[J].文學與藝術,2009,000 (12):68.
(作者介紹:王敏銳,阜陽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語言文學系講師,本科,研究方向:語文教育,外國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