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亮亮,孫 慧*
(江蘇省鹽城市第三人民醫(yī)院心內科,江蘇 鹽城 224001)
經(jīng)橈動脈冠狀動脈介入術是診治冠心病的重要標準,其具有創(chuàng)傷小、舒適度高、并發(fā)癥少等特點[1]。但是經(jīng)橈動脈冠狀動脈介入術會對橈動脈穿刺處造成壓迫,從而引起麻木、局部腫痛等情況,所以護理人員需要為患者提供更加優(yōu)質的護理服務,以此改善患者預后[2]。臨床護理路徑是一項針對性、預見性的護理模式,其可以顯著提高護理質量,降低經(jīng)橈動脈冠狀動脈介入術對患者的負面影響,具有良好護理效果,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17年2月~2019年5月所在科室74例患者研究分析,根據(jù)患者住院時間分為兩組,其基線資料相對比統(tǒng)計學差異不明顯,P>0.05,可對比。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基線資料具體狀況(±s)
表1 兩組患者基線資料具體狀況(±s)
組別 男/女(例) 平均年齡(歲) 冠脈造影 支架植入 6F鞘管 5F鞘管觀察組(37例) 19/18 63.2±4.5 20 17 18 19對照組(37例) 20/17 63.0±5.1 21 16 17 20
1.2.1 對照組
常規(guī)護理措施,護理人員給予患者心電監(jiān)測、靜脈用藥、口服用藥等護理,并對患者進行相應的健康教育、飲食干預、重癥監(jiān)護等護理措施。
1.2.2 觀察組
臨床護理路徑,患者在入院后,護理人員結合患者綜合情況,填寫好入院評估表,待患者入住病房后,將制定的臨床護理路徑表發(fā)給患者及家屬,讓患者及家屬可以充分了解到住院治療期間的相關護理要點。在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需要積極主動的與患者構建良好護患關系,提高患者及家屬對護理人員的認同,便于后續(xù)護理活動的良好開展。護理人員在實施臨床護理路徑表的過程中,要注意結合患者身體狀況進行調整,并標注說明,每完成一項護理任務,都需要讓患者或家屬簽字確認,如果沒有完成則需要進行特殊標記。具體實施過程為:
(1)成立臨床護理路徑小組,由臨床經(jīng)驗豐富的護理人員成立專門的臨床護理路徑小組,并對臨床護理路徑小組進行專門培訓,提高其護理技巧。
(2)患者入院護理:護理人員需主動為患者講解醫(yī)院環(huán)境,對患者進行全面評估,了解患者心理狀態(tài),并詢問患者既往病史,結合患者實際,制定針對性的護理方案。(3)患者入院至術前2天護理,護理人員為患者講解疾病的相關知識,并講解疾病治療方法、相關注意事項等,引導患者保持放松心理。(4)術前1天護理:護理人員需要引導患者做好手術準備,為患者講解相關注意點,疏導患者心理壓力,并引導患者完成術前檢查工作。(5)術后1天護理:護理人員利用上肢墊提高患者術肢,減輕水腫現(xiàn)象發(fā)生。要嚴禁在患者術側進行血壓監(jiān)測、輸液,同時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橈動脈遠端搏動情況進行觀察,注意血管痙攣防范。(6)術后2天至出院前護理:護理人員需要定期對患者生命體征進行檢測,并囑咐患者規(guī)范用藥,同時護理人員要對患者飲食情況進行干預,引導患者多食用清淡、易消化食物。(7)出院當天護理,護理人員要囑咐患者出院后保持良好生活習慣,按醫(yī)囑用藥,并囑咐患者定期復診。
護理后觀察兩組患者臨床指標狀況(包含食指根部周徑腫脹值、SaO2波動值、腕圍腫脹值和疼痛值)、并發(fā)癥(包含血腫、腫脹、麻木)發(fā)生狀況和對護理滿意程度[3]。
本次研究全部數(shù)據(jù)采用SPSS24.0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處理,用(±s)表達年齡、食指根部周徑腫脹值、SaO2波動值、腕圍腫脹值、疼痛值等均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前后對比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用n(%)表示性別、冠脈造影、支架植入、6F鞘管、5F鞘管、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和護理滿意度等計數(shù)資料,率的比較采用x2檢驗。按α=0.05檢驗標準,P<0.05證明統(tǒng)計學意義較為顯著。
觀察組患者食指根部周徑腫脹值、SaO2波動值、腕圍腫脹值和疼痛值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狀況(±s)
表2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狀況(±s)
組別 食指根部周徑腫脹值(cm) SaO2波動值(%) 腕圍腫脹值(cm) 疼痛值(分)觀察組(37例) 0.2±0.1 0.3±0.1 0.4±0.1 1.9±0.8對照組(37例) 0.5±0.1 2.2±0.5 0.8±0.2 4.3±1.1
觀察組患者、對照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分別為8.1%、29.7%,對比差異顯著,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n(%)]
觀察組、對照組護理總滿意度分別為97.3%、78.4%,相比P<0.05,詳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對護理滿意程度[n(%)]
臨床上,診治冠心病時,經(jīng)常會用到經(jīng)橈動脈冠狀動脈介入術,這種手術方式會造成壓迫處疼痛,影響到患者術后生活質量,所以在術后還需要為患者提供更加優(yōu)質的護理服務[4]。臨床護理路徑是一種全新的護理模式,其結合具體工作情況,制定規(guī)范、有序的護理工作流程,使得患者可以得到更加針對的護理服務,能顯著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提高患者生活質量[5]。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護理后食指根部周徑腫脹值、SaO2波動值、腕圍腫脹值和疼痛值分別為(0.2±0.1)cm、(0.3±0.1)%、(0.4±0.1)cm、(1.9±0.8)分,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的(0.5±0.1)cm、(2.2±0.5)%、(0.8±0.2)cm、(4.3±1.1)分,P<0.05。證明,臨床護理路徑措施能有效改善經(jīng)橈動脈冠狀動脈介入患者臨床指標。同時,觀察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8.1%,低于對照組患者的29.7%,P<0.05。證明,臨床護理路徑措施能顯著降低經(jīng)橈動脈冠狀動脈介入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另外,觀察組護理總滿意度高達97.3%,對照組僅為78.4%,P<0.05。證明,臨床護理路徑措施可以提高經(jīng)橈動脈冠狀動脈介入患者對護理滿意程度。綜上所述,臨床護理路徑措施值得在經(jīng)橈動脈冠狀動脈介入患者臨床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