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娜
摘 要:文言文教學一直是許多語文教師的一塊“心病”,不僅難上,學生還有畏難情緒,這也使文言文教學難以生動有趣。因此,文言文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至關重要。現(xiàn)就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實踐中一些粗淺的嘗試,談談如何在文言文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關鍵詞:文言文教學;激發(fā)興趣;方法
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钡拇_,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面對艱難的文言文教學,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是許多語文老師一直都十分關注的話題?,F(xiàn)在談談本人為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在文言文教學中所做的一些粗淺的嘗試。
一、重視朗讀,變化形式
要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必須重視誦讀,以讀為主,拉近學生與文言文之間的距離,積累文言文的語感。在學習《愚公移山》一課時,為了更好地理解愚公和智叟這兩個人物形象,老師可以讓學生以分角色朗讀的方式融入對話情境,揣摩人物心理,在角色朗讀的過程中,學生逐步把握人物性格。
又如學習《陋室銘》《愛蓮說》《富貴不能淫》《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等短篇文言文,朗讀就是把握文章內(nèi)容最有效的方式,當然朗讀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全班齊讀、分組朗讀、老師范讀、學生領讀等,朗朗讀書聲和形式多樣的朗讀方式透著學生對古文的逐漸理解。通過多種多樣的誦讀形式以及在變化中造就的層次感,學生自然也就收獲了讀的效果:讀清了字音,讀準了節(jié)奏,讀出了情感。
二、課堂激趣,創(chuàng)設情境,貼近生活
(一)激趣導入
以《〈論語〉十二章》為例,提一個有吸引力的問題:你知道對中國思想文化影響最大的書是什么?答案是《論語》。再問,你知道有弟子三千的老師是哪位嗎?這其中有七十二位特別杰出,你想了解這些才華出眾的弟子和老師之間的對話是怎樣的嗎?通過這些問題的設置,既引起了學生的好奇心,又能讓學生帶著興趣進行文章的學習。
激趣導入還可以從故事入手,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比如學習《陳太丘與友期》可以給學生講講《世說新語》里有關元方的其他故事;學習《孫權勸學》可以補充發(fā)生在孫權和呂蒙身上的歷史典故,我發(fā)現(xiàn)一講故事學生就會特別專注,當學生集中精神自然有利于文言文的教學。
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獵奇心理,視頻和圖片導入也是一種有效的激趣方式。在《木蘭詩》一課中,老師可以向學生展示花木蘭的電影海報以及播放相應視頻片段,學生都情緒高漲,在這樣的氛圍中開展教學也就簡單多了。
(二)創(chuàng)意任務
在文言文教學中,老師應結合每篇文言文的自身特點挖掘出適合的創(chuàng)意拓展任務,一方面創(chuàng)意任務所帶來的新鮮感和趣味性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另一方面也能進一步鍛煉學生的文言文閱讀理解能力。
例如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中,老師可以采用課本劇表演的形式,指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課文內(nèi)容進行編排,把漁人在偶然間發(fā)現(xiàn)桃花源,期間和桃源人的友好交流,再到離開后重新尋找無果的過程,用自己理解的方式進行現(xiàn)代演繹,表演者認真投入,觀眾專心致志,整個環(huán)節(jié)下來,課堂上充滿著歡聲笑語,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積極性自然而然就會提高。
針對學生對文言文翻譯的畏難情緒,老師也可以在《三峽》一課中做一些嘗試。一般的文言文教學都是讓學生把文言文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但對于生活在缺少古代用語環(huán)境和氛圍的學生來說就是一大難題,于是在本課可以直接把課文的某一段用現(xiàn)代漢語表示出來,讓學生利用已有的文言積累嘗試把現(xiàn)代漢語翻譯成古文,這對學生來說是一個新鮮的嘗試,學生的積極性就被調(diào)動起來了。
(三)結合實際
文言文雖說講的是古代的人、事、物,但面對當代學生,文言文教學更要注意聯(lián)系實際,讓學生感受到文言文學習的現(xiàn)代意義,甚至古文今用。因此引導學生注重古今對比聯(lián)系,關注文言文在現(xiàn)代生活的素材價值,是激發(fā)學生文言文學習興趣的一個突破口。
上《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一課時,我提出了“逆境出人才”和“逆境未必出人才”兩個觀點,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展開辯論。學習《愚公移山》,我提出了兩個問題:愚公到底愚不愚?如今我們還需要愚公精神嗎?這兩個具有辯證性的問題一提出,學生的思維立馬活躍起來,與他們的生活經(jīng)驗相聯(lián)系,文言文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就拉近了。通過這樣較為持續(xù)而有意的訓練,相信學生從古文中取材的意識和能力都能得到提升?!皩W有所用”,并且聯(lián)系實際,貼近生活,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就提高了。
文言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文言文教學中尋找合適的切入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把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傳承下去,這將任重而道遠?!奥仿湫捱h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參考文獻:
[1]王世堪.中學語文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07.
[2]薛勤華.淺談語文課的導語設計教學[J].淮北煤炭師院學報(社會科學報),1997(4).
[3]趙濤.淺談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J].現(xiàn)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2(3).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