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進源
摘 要 “語言教育活動”是幼兒園“五大領域”教學活動之一,依據(jù)幼兒園教師職業(yè)崗位能力和基本要求,幼兒教師應具備教育活動的計劃與實施能力。本文以學前兒童“早期閱讀”活動為例,基于學生理論知識和學前教育技能的基礎上,以促進學生“早期閱讀”活動學習的理論和實踐發(fā)展為目標,加強學生專業(yè)發(fā)展與崗位能力的融合,進行了“語言教育活動”中“早期閱讀”活動的課程模塊化的教學探索和實踐。
關鍵詞 學前兒童語言教育 早期閱讀 教學探索 實踐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9.02.069
Teaching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Early Reading
Activities in Preschool Children's Language Education
WANG Jinyuan
(Guiyang Preschool Education College, Guiyang, Guizhou 551400)
Abstract Language education activity is one of the five teaching activities in kindergarten. According to kindergarten teachers' professional ability and basic requirements, kindergarten teachers should have the ability to plan and implement educational activities. Based on students'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pre-school education skills, aiming at promoting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early reading activities, this paper takes the "early reading" activities of preschool children as an example, strengthens the integration of student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post competence, and carries out the modular teaching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early reading" activities in "language education activities".
Keywords preschool children's language education; early reading; teaching exploration; practice
目前,高職學校的學前教育專業(yè)對《學前語言教育活動指導》的授課是基于學科知識體系進行設置,主要是以“理論模塊”+“實踐模塊”的形式進行授課,而對于高職類學前教育專業(yè)的學生來說,應掌握學前兒童語言發(fā)展特點及規(guī)律,具備組織幼兒園一日生活中語言教學活動設計、實施以及評價的能力,是幼兒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的基本技能。因此,基于幼兒教師工作任務和崗位能力的發(fā)展要求,對課程資源整合及其改革尤為重要。
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組織的“語言教學活動”主要包括:早期閱讀、文學作品、談話、講述以及語言游戲,早期閱讀是幼兒參與度高、感官配合度高、師幼互動性強的教學活動。同時,也是幼兒教師在幼兒園最常組織的語言教學活動,因此本人以早期閱讀為例進行教學探索和實踐。
1 早期閱讀的基本特征
早期閱讀教學活動的開展,主要依托繪本、圖畫書為“媒介”進行教學,進而通過生動的“圖感”和“語感”幫助幼兒理解圖片語言,感受學前期的聽、說、讀、寫的形式,即幼兒在“聽”的當下,運用語言或非語言的動作表達出繪本故事的情節(jié);經(jīng)由教師的引導,用“說”的方式回溯并討論繪本故事,讓幼兒更了解繪本故事的內(nèi)容;運用“讀”的方式使幼兒沉浸于繪本圖文并茂的特性中,激發(fā)幼兒的學習動機;用“寫”的方式讓幼兒練習情節(jié)安排及建構,發(fā)揮想象創(chuàng)作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選擇好的早期閱讀讀物時,應注意以下特點:
1.1 圖像性
圖畫書是兼具文學和視覺傳達兩種方式的文學作品,日本繪本家松居直認為“文字+圖畫=帶插畫的書”,真正的幼兒圖畫應是“文字淄薊?繪本”,除了相輔相成,還要達到相“乘”的效果。在圖文并茂的圖畫書中,透過文字的解說敘述,再配合圖像的描繪,使其整體感、連續(xù)性、節(jié)奏感與動態(tài)感得以產(chǎn)生,而達到“畫中有話,話中有畫”的功效。
1.2 幼兒性
早期閱讀活動的圖畫書應從“大人本位”的思考中跳脫出來,在文字方面,圖畫書不僅要淺顯易懂、具有韻律感,還需要符合幼兒的發(fā)展與興趣,以適合幼兒理解程度為內(nèi)容,以幼兒所關切的事物為題材。
1.3 教育性
幼兒在讀圖中使其在認知、人格、道德、生活等各方面獲得成長。認知方面的成長是指幼兒能從圖畫書中學到豐富的知識,增進生活的閱歷;人格方面的成長是指幼兒從圖畫書中獲得人生意義與方向的啟迪,學會自我接納、自我認識、自我實現(xiàn);道德的成長是指幼兒從圖畫書中涵養(yǎng)心性、陶冶氣質(zhì)、學習善惡的判斷、培養(yǎng)正義感與同情心等;生活的成長意味著幼兒透過閱讀圖畫書,進而培養(yǎng)良好的生活習慣、正當?shù)纳顟B(tài)度。
1.4 趣味性
幼兒的注意力短暫、易分散,因此在內(nèi)容要講求趣味性以吸引幼兒的目光,有手眼聯(lián)動“玩中學習”的參與感,使其產(chǎn)生持續(xù)反復翻讀的意愿,感受閱讀的快樂,加深幼兒的記憶。
因此,繪本豐富的內(nèi)容及其對幼兒教育的價值已普遍獲得社會大眾的認同,有鑒于此,教學方面應善用繪本的特質(zhì),運用于幼兒日常的生活及教學上,美國學前教育研究者薇薇安 嘉辛 佩利(Vivian Gussin Paley)認為在早期閱讀教學現(xiàn)場中,孩子不僅要聽故事、說故事、畫故事,還要扮演故事。在這種教學的過程中,透過與繪本、圖畫書的協(xié)奏,以音樂、書面、口頭、圖像及肢體語言的方式,展現(xiàn)早期閱讀教學的生命力。在早期閱讀的教學策略中,聽故事活動,能建構幼兒對繪本故事情節(jié)及圖像的連結;畫故事活動,培養(yǎng)幼兒的故事創(chuàng)意及巧思;唱故事活動,幫助幼兒以快樂及動態(tài)的方式回溯故事;編故事活動,提供幼兒學習故事情節(jié)的銜接;演故事活動,運用戲劇的方式增進幼兒美感創(chuàng)作及對故事情節(jié)深刻的印象。同時,眾多研究中還發(fā)現(xiàn)符合幼兒興趣的故事主題能促進討論意愿與理解能力;與個人經(jīng)驗相關的討論話題能提升幼兒的推理能力與分享層次;老師提問的形式會影響幼兒討論的質(zhì)量,有助于提升幼兒的分享概念層次。早期閱讀教學活動在透過繪本生動形象的“圖感”中,能直觀形象的幫助幼兒體現(xiàn)幸福、愛、包容、勇氣、付出、規(guī)則等情感體驗,在提升幼兒的文學素養(yǎng)、發(fā)展認知、豐富想象的同時,豐富幼兒的情感體驗,并在閱讀活動中“尋找自己”,進而學會“做自己”,能有效的提升幼兒分享、互助、合作等行為,對幼兒社會性發(fā)展和親社會行為有著積極影響。
2 早期閱讀活動的教學探索和實踐
2.1 “理論模塊”的學習
在早期閱讀的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主要采用講授法、小組討論、案例分析、實踐操作等多種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突出學生主體性,注重強調(diào)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思考的學習過程,注重教學目標中知識、技能、情感的三位一體。以早期閱讀活動為例,根據(jù)《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要求與學科教學重難點,將其內(nèi)容劃分為“前閱讀”、“前書寫”、“前識字”三個項目,與活動設計思路和方法相結合,采用項目化的技能訓練方式,將技能訓練分解成具體的實踐項目,通過理論講授、實訓操作、項目探索的方式來進行學習,使任課教師明確自己的教學目標和重點,學生明晰自己的學習任務,促進教學雙方的共同提高。
在“前閱讀”項目的學習中,引導學生樹立“幼兒閱讀能力是一切學習基礎”的意識。閱讀是人類最主要的學習生活方式之一,是獲得信息和知識的過程,其信息包括符號、圖案、標志和文字,當幼兒開始注意日常生活中的圖案、符號、標志和文字,并運用已有認知和生活經(jīng)驗去辨認、推測和思考這些信息的意義,閱讀即已開始發(fā)展。因此,該部分的學習應打破以往在教室教師傾力講、學生專注聽的模式,而是將學生們帶入圖書館早期閱讀繪本區(qū),學生在圖書區(qū)觀看繪本,欣賞繪本,進行小組討論,設計方案,進行語言閱讀區(qū)角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的方式來進行實際操作,通過讓學生親自感受,親自操作的方式來達到教學目的。
“前書寫”、“前識字”項目的學習,與“幼兒心理學”學科幼兒語言發(fā)展規(guī)律及特點、幼兒思維特點的知識相滲透融合?;仡櫰喗堋罢J知發(fā)展期”,2~7歲的幼兒正處于“前運思期”,主要是依靠形象進行思維,由于他們的生活經(jīng)驗有限,掌握的詞語不足,所以他們須借助圖片進行閱讀。早期閱讀的理論,大都分為自然成熟論和讀寫萌發(fā)論為解釋范疇,前者認為幼兒的閱讀能力是天生自發(fā)性的,后者認為早期閱讀是外在因素所影響而發(fā)生。兩個理論對于幼兒教育工作者都有其重要意義和啟發(fā)性,幼兒學習讀和寫不是限定在某一個特定的時間,而是生活中持續(xù)萌發(fā)展現(xiàn)的過程,幼兒早期讀寫能力逐漸發(fā)展的現(xiàn)象,稱之為“讀寫萌發(fā)(Emergent Literacy)”。因此,該部分的學習采用案例分析進行教學,向?qū)W生提供幼兒生活中的事例或幼兒園的教學活動視頻,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去分析和解決,從而達到理論聯(lián)系實際,獲得學以致用的能力;還可以通過學生的幼兒園實習實訓,對幼兒在語言區(qū)角活動、語言教學活動、一日生活進行觀察,升華學生的理論知識,促進學生對幼兒身心發(fā)展特點的感知。
2.2 “實踐模塊”的訓練
經(jīng)前期,教師對早期閱讀活動內(nèi)容直觀形象、系統(tǒng)化的“理論模塊”解析鋪墊后,“實踐模塊”的訓練,教師采取的教學策略有:模擬練習法、實訓教學法來實施教學。
(1)模擬練習法:為學生在假定一個幼兒園情境中參與活動,提供完整的教學案例,學生學習組織活動的方法和技能,完成組內(nèi)試教。
(2)實訓教學法:以訓練學生的實踐操作為主,結合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和運用。一階為,教師提供早期閱讀的繪本、PPT等素材及目標,學生小組合作進行完整活動設計并試教;二階,教師只提供早期閱讀的繪本,學生獨自完成對早期閱讀活動教學活動設計并進行試教。
2.3 學習效果的評價
早期閱讀活動的學習采用多元評價形式,考核評價包括理論考試、技能展示、語言教育活動設計與教學、專業(yè)拓展等方面,尤其重視平時的學習積累和技能實踐效果,具體如下:
(1)知識測試。根據(jù)學習的“項目”,完成選擇題、填空題、判斷題、論述題的練習,重在檢測學生對知識點掌握,培養(yǎng)學生書面文字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2)現(xiàn)場模擬測試。根據(jù)“早期閱讀活動”教學任務,即具備幼兒園的早期閱讀活動組織設計和實施能力,在微格實訓室或授課教室,模擬幼兒園活動現(xiàn)場組織教育活動,重在檢測學生組織能力和應變能力。評價方式可采用: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教師點評等。
(3)實踐操作技能測試??梢劳袑嵱枌嵙暬兀M行實踐設計和運用,重在檢測學生的實踐運用能力。學生可自主在實訓中心、幼兒園實踐操作,然后申請測試、評分。
參考文獻
[1] 華希穎.幼兒書面語言學習指導的困惑與對策[J].教育導刊(下半月),2011(03).
[2] 姜大源.世界職業(yè)教育課程改革的基本走勢及其啟示——職業(yè)教育課程開發(fā)漫談[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08(27).
[3] 周兢.學前兒童語言學習與發(fā)展核心經(jīng)驗[M].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
[4] 張加蓉,盧偉.學前兒童語言教育活動指導[M].復旦大學出版社,2014.
[5] 李季湄,馮曉霞.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解讀[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6] 姜大源.學科體系的解構與行動體系的重構[J].教育研究,2005(8).
[7] Vivian Gussin Paley.手拿褐色蠟筆的女孩(The girl with the brown crayon) [M].楊茂秀,譯.臺北成長出版社,1999.
[8] 松居直.幸福的種子-親子共讀圖畫書[M].劉滌昭,譯.臺北成長出版社,1995.
[9] 杭梅.幼兒語言教育與活動指導[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