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卡
摘要:初中地理課程教學需要緊密聯(lián)系社會時代的發(fā)展,將網(wǎng)絡技術、計算機技術合理應用起來,實現(xiàn)對地理基礎知識的拓展,完成教學資源的整合利用,提升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對此本文將結合自己的實踐教學經(jīng)驗,探索多媒體技術應用到地理課堂中的基本途徑,以期能夠給廣大教職工作者帶來借鑒參考。
關鍵詞:初中地理;課堂教學;多媒體技術應用
引言:
目前我國教育事業(yè)不斷發(fā)展,計算機技術以及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應用范圍不斷增多。從現(xiàn)代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狀況來看,多媒體技術對提升課程教學質量有著積極影響作用,也成為現(xiàn)代化教學的一種標志。地理教師在授課期間合理利用多媒體技術,能夠建立一個優(yōu)質的課堂教學情境,讓學生在信息探究與分析過程中獲得更好的課程學習體驗。所以開展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探究,對提升現(xiàn)階段的地理課程教學質量有現(xiàn)實意義,本文將展開進一步的分析與討論如下:
一、多媒體課件制作融合多媒體技術的有效途徑
(一)制作軟件應用
課件制作高質量進行,一方面講究課程教學引導的實踐應用價值,另一方面就是現(xiàn)代課程對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yǎng)的基本需要。所以教師要在課下學習使用計算機軟件,比方說最基礎的ps、ai,甚至是3dmax等圖片制作以及音頻剪輯的軟件,通過對不同軟件的功能特性進行深度的剖析與研究,能夠將課程教學的質感逐步提升,教師在展現(xiàn)自己專業(yè)能力的同時,還能給學生帶來更好的地理課程學習體驗。
(二)教學課件精心設置
地理教師在備課階段,深度研究分析教材基礎資料是必要條件。還需要將課件制作所需要用到的軟件合理利用起來。結合不同階段的地理課程教學目標設置以及授課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嚴格遵守課件設計的基本原則,提升課程教學質量。一般的文案與圖片搭配是平面設計的基礎,其實課件制作也不外乎于此,需要教師將基礎知識與圖片內(nèi)容有效搭配,語言要盡可能的精簡,文字色彩與圖片的之間的契合度也要進一步提升。其次就是在圖表設計環(huán)節(jié),教師應該認識到這部分的課件制作是教學中的重點與難點,為了將抽象化的知識更加直觀的展現(xiàn)出來,圖表設計的數(shù)值以及設計形式都要盡可能的滿足教學要求。
(三)教學資料整合利用
根據(jù)現(xiàn)階段的初中地理課程教學目標,地理教師在開展教學引導期間,需要結合教學計劃目標,圍繞課本教材將重點以及難點的地理知識進行突出,通過計算機技術應用,將地理信息資源進行整合,保證課件制作的基本質量。比方說教師在講解“省份”“氣候特征”等知識點期間,可以通過網(wǎng)絡信息資源搜集,將《厲害了我的國》《五年計劃》等紀錄片的片段剪輯到課件之中,教師還可以在課下不斷夯實自己計算機技術水平,將課程教學所需資料的藝術加工以及處理效果進一步提升,給學生以強烈的帶入感以及美的感受,學生也能在課件學習以及欣賞過程中獲得更多學習啟發(fā)。
二、多媒體課件制作需要注意的環(huán)節(jié)
(一)重視對初中生的興趣引導
對于初中生來講,要想更好的完成學習目標,興趣是一種不可或缺的驅動力。教師在地理課程中融合多媒體技術教學引導,多樣化的信息內(nèi)容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且學生多方面感官被調(diào)動起來,能提升地理基礎知識記憶效果。此外在一些地理知識內(nèi)容觀察分析與探究過程中,學生能夠將自己的想象力以及創(chuàng)造力進一步增強,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但是教師應該注意的是課件制作并不是簡單的圖片堆砌或課本基礎內(nèi)容的鋪設,《極地地區(qū)》這一課程講解期間,教師在授課期間可以通過一些氣候、位置、范圍。動物等基礎性知識引導,讓學生結合多媒體課件了解極地地區(qū)的實際情況,尤其是南極與北極之間的對比分析,能夠讓學生對大自然以及生命的奇妙特征有一個更加深刻的理解,課程學習興趣提升也能將各種資料融合應用,迅速提升地理學習效率。
(二)保證課件具備啟發(fā)性
根據(jù)新課標的基本要求,在開展課程教學活動引導期間,需要將學生視為課堂的主體部分,多媒體課件設計要將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展現(xiàn),讓學生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領悟地理課程學習的核心。多媒體課件設計要將學生的主體作用加強,利用現(xiàn)代化、科學化的教學理念,盡可能的滿足現(xiàn)階段的初中生發(fā)展進步所需,讓學生在合作學習、獨立自主學習中獲得思維能力鍛煉的機會,更好的完成課程教學目標。因此地理教師在課程教學期間,還應該注意的原則就是突出學生的課堂學習主體地位,以一些具備啟發(fā)性以及創(chuàng)造性的地理知識引導,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的去思考地理知識,進而在課堂中發(fā)揮自己的課堂學習能動性。
(三)課件具備可交流性、互動性特征
多媒體技術應用到課堂之中,需要將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效果進一步加強,同時還需要考慮“人機互動”,學生能夠根據(jù)自己的地理學習基礎能力,將學習的進度以及探究的環(huán)節(jié)確立起來,這樣個人所學到的地理基礎知識就會更加具備針對性與有效性。地理教師可以開創(chuàng)一個校園信息化的教學引導途徑,將個性化的教學風格以及特征融合到課程中。通過多媒體課件引導初中生在課堂上進行交流活動,能夠將地理課程中的重點與難點進一步突出,學生也能在深度的交流與合作中,將彼此之間的友誼關系建立起來,日常學習互相促進、互相激勵更好的完成地理課程學習目標。
三、結束語
初中地理課程教學引導對多媒體技術的合理應用,需要結合新課改的基本目標,加強對學生的學習能力的引導。無論是邏輯思維能力還是創(chuàng)新學習能力、審美能力等方面的培養(yǎng),教師都可以從課件制作入手,讓學生在直觀形象的地理知識學習中,獲得深度探究分析的基本動力,在課堂上主動參與課程教學活動之中,逐步完成地理課程學習的基本目標。
參考文獻
[1]潘文龍.淺析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如何使用多媒體技術[J].新課程學習:基礎教育,2009(8):128-129.
[2]宋海華.淺談多媒體技術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東方青年·教師,2013(9):104-104.
[3]包信友.淺談多媒體技術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高考,2013(11):19-19.
(作者單位:廣西省玉林市福綿區(qū)新橋鎮(zhèn)第二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