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麗
摘要:課程改革給學校帶來的最大挑戰(zhàn)莫過于對教師專業(yè)水平的挑戰(zhàn)。提高教師專業(yè)化水平最有效的途徑就是開展校本教研。校本教研要求教師成為反思型的課程實踐者,強調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思考與體驗,而精選課例研究正是進行有效的體驗和反思的重要方式,既利于提高課堂教學實效,又利于教師的專業(yè)成長。
關鍵詞:課例研究;校本教研;專業(yè)發(fā)展
新課程改革以來,廣大教師越來越重視自己的專業(yè)發(fā)展,學校也為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搭建各種平臺,其中精選課例研究是最為普遍的一種形式,也是最受教師歡迎的一種研究方式。
“課例研究”通常意義上是關于一節(jié)課的研究,即以一節(jié)課作為案例的全程或片段進行分析,找到成功之處或是不足之處,或者對課堂教學實踐活動中特定教學問題的深刻反思及尋找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和技巧的過程。例如:如何處理教材、如何制訂目標、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怎樣設計提問、怎樣制作教具、怎樣運用教學具等等。通過這些有針對性的研究和實踐,提高教育活動質量的提升,使教師成為課堂教學的行動研究者,以促進教師的理性思考和實踐優(yōu)化。課例研究可以加快教師專業(yè)成長的腳步,有效地將教育理論轉化為教育行為,提升常規(guī)教研活動的質量和水平,這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有效的課例研究是以教師教學能力增長為導向的。在這個意義上,課例研究為提升教師解決問題的能力,增長教師的實踐智慧提供了導向性的策略,它的出現(xiàn)也使教師真正成為研修活動的主人。
精選課例研究的優(yōu)勢在于,課例來自于課堂,其研究有較強的實用性,對教師的自我反思也是最為直接有效的研究形式。課例是課堂教學中的案例,具有其特殊性,通過個案的研究,探尋課堂教學的普遍性規(guī)律,以達到提升教師對課堂教學的理解和反思能力,從而提高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由此可見,課例研究對于教師專業(yè)的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充分認識課例研究的地位和作用,對于教師隊伍建設來說存在著深遠的意義,對于急需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來說也存在著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一、反思教研活動中存在的問題
1.單向灌輸多,對話交流少
反思以往的教研活動,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活動從內容安排到具體課堂實施都由教研員單向決定,基本上是教研員“扶著”教師備課、上課、評課,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受教研員掌控,教師很少有機會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教師只是教研活動的“群眾演員”,而不是真正的研究主體,這種“教練式”的教研,越來越暴露出它的局限性,長此以往,教師便失去了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對話能力,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也難以發(fā)揮。
2.問題意識差,思維碰撞少
問題意識就是對客觀存在的、矛盾的敏銳感知和認識,具體說,就是“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找準問題、分析問題”的自覺意識。強化“問題意識”是促進解決矛盾的思想前提。在以往的大多數(shù)教研活動中,教師雖然也通過聽課、評課發(fā)現(xiàn)一些問題,但這些問題往往比較膚淺,加上研討時也多為形式上的交流,很容易導致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局面,缺少深層次的質疑和聲音,致使教研活動缺少真正的思維碰撞,直接影響了教研活動的效果。那么,如何在教學實踐與教學觀察中養(yǎng)成“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習慣,如何通過專題教研發(fā)揮教師群體的作用,解決教學實踐中所遇到的問題,使教師在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實現(xiàn)自己的專業(yè)發(fā)展,是目前教研方式改變中所面臨的難題。
3.目標不明確,反思不深刻
當前,教研活動存在著活動隨意性大,目標不明確,措施單—,反思不深等問題,以評課為例:聽課前,參與教師沒有明確的目標和任務:“聽什么?學什么?研究什么?”心里沒數(shù),評課時,各自根據(jù)發(fā)現(xiàn)的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你提重難點把握問題,他提課堂設計問題,其他人則提板書問題、知識的科學性及難確性問題,還有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具使用、作業(yè)設計答等……總之你有你的看法,我有我的觀點,上課教師聽后如云里霧里,聽課教師則置身事外,說過就算,很少以學習者、研究者的身份介入。究其原因,教師雖然也被“假想”是教研活動的主體,但是,教研活動的設計者忽視了對教師的培訓功能,目標不明確,目的不集中。
二、開展多種形式的課例研究
課例研究對于學校來說,就是同伴互助式的校本教研活動,運用觀察、記錄、分析、反思等手段,通過選題、選課、設計、實施與記錄、課后討論、撰寫課例研究報告的過程對課堂教學進行研究的活動。課例研究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沒有什么統(tǒng)一的標準,也沒有好差之分,關鍵是研究的需要而定。采取多種形式的課例研究,能夠使教師保持對課例研究的新鮮度,有利于調動教師的參與積極性,提升課例研究的質量和效果。
1.多人一課式。指在同一個教研組或備課組內的多位教師同上一節(jié)課,在各自獨立備課的基礎上,開展相互觀課比較研討中相互學習,共同改進措施,制定解決問題的方案,達到共同提高教學能力的目的。
2.多人異課式。指在同一個教研組或備課組內圍繞著共同的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確立不同課型或內容的課題,在各自獨立備課的基礎上,開展相互聽評課活動,交流各自解決問題的效果,并共同制定出解決問題的方案,達到共同提高課堂效率的目的。
3.一課多輪式。指一位教師在備課組的共同幫助下,在不同班級上同一節(jié)課。每上一次課之后,備課組內開展聽評課活動,分析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不斷調整課堂教學設計,不斷完善教學設計和實施方案,使上課教師與參與教師在不斷改進教學模式的過程形成學習共同體,實現(xiàn)共同發(fā)展。
4.互助式。在同一個教研組內互助指導式的研討活動,一人上課,其他人進行細致分工,明確每個人的聽課任務,從不同的角度去評價上課教師的課堂教學效果。課后進行討論,針對不同角度對上課教師進行點評,指出優(yōu)點和不足。這種方式針對性較強,比較適合年青教師或者課堂教學中存在問題較多教師課堂教學的診斷與指導。
5.邀請式。上課教師主動邀請同組內教師或者名師專家聽課,共同研討課堂教學或者科研課題的研討活動。教師首先制定出研究的主題和上課的內容,并向相關教師或專家發(fā)出邀請,聽課教師或者專家提前了解研討的相關內容和上課內容,聽課后開展針對性的評價和指導。邀請式研討是教師處于較為積極主動的地位,利于教師專業(yè)的自主發(fā)展。
6.反思式。教師自主發(fā)展的最高階段,實現(xiàn)由被動式發(fā)展轉變?yōu)橹鲃邮桨l(fā)展。教師確立研究的主題和上課的內容,在精心準備的基礎上,全程錄制課堂教學過程,課后自己反復觀看,開展自我剖析?;蛘哒n后也可以邀請有經驗教師或者專家共同觀看錄像,并對課堂教學行為進行深入的分析,不斷規(guī)范課堂教學行為,提高實施教學方案的能力。
三、課例研究促進了教師的專業(yè)成長
1、架起了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橋梁。從前我們在設計組織觀摩課或優(yōu)質課的時候,大多情況是憑借個人的經驗和習慣進行選擇內容并設計教案的,評課的方式也比較單一,不深入;但課例研究的形式就需要所有的老師都來思考“如果我組織回怎樣做?為什么這樣做?為什么有這樣的缺點?怎樣改進?”等等,而且組織者和評析者都要很細致的觀察孩子的學習情況,結合教育理念進行深刻的反思,逐漸的讓觀念內化成行為。
2、有效提高了教師的教學能力。從開展課例研究活動以來,我們發(fā)現(xiàn)老師們拿到一個教材,首先能分析教材,尋找其中隱藏的教育價值;在制定目標時會考慮學生的實際水平和發(fā)展需要,做到明確具體可行;在設計過程時更是緊緊圍繞目標和學生的興趣特點,這樣以來,活動的質量就大大提高了。除此之外,組織活動的教師是憑借了集體的力量,在實踐中感悟、反思和提升的,因此,對教師個人的專業(yè)化成長也起到了很大推動作用。
3、激發(fā)教師的研究興趣,為培養(yǎng)“研究型”教師打開了道路。學?,F(xiàn)在都注重培養(yǎng)“研究型”的教師,原因是善于研究的人才必定能推動學校的長足發(fā)展,開展課例研究活動使老師們的心都沉穩(wěn)下來了,學會了思考,學會了觀察。比如在以往評課的時候,很多老師只是說哪里好哪里不好,而現(xiàn)在評課或提出意見的時候都要說出為什么這樣做?有什么改進的具體辦法?理論支持是什么?等等,這就要求老師們必須養(yǎng)成研究反思的習慣。
4、形成了團結、合作、信任的團隊精神。教師的發(fā)展離不開一個團結、奮進、相互幫扶的環(huán)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智慧與特長,匯集起來的力量是不可估測的,課例研究活動就營造了這樣一種氛圍,增進了大家共同交流的機會,老師們會從失敗中共同尋找原因,從成功里分享快樂。另外,我校還長期開展了“傳、幫、帶”活動,在骨干教師和教研組長的具體指導、帶領下,大家在相互學習、相互鼓勵、相互支持中成長。
精選課例研究推動學習型學校和學習型教研組的建設,真正把校本教研制度落到實處,促進教師的共同發(fā)展?,F(xiàn)代學校理論認為,二十一世紀的學校是學習型組織。開展校本教研,進行課例研究,使校長與教師、教師與教師之間構建著一種新型的講求溝通、主動、共識、合作的人際關系,催生著嶄新的合作文化。教研組在實施課例研究時,全組教師共同參與,反思獻策,經驗分享,都得到了提高,促進學習型教研組的建設,把校本教研制度建設落到實處。同時,學習型學校、學習型教研組的建設,又成為推動校本教研的動力和保障機制,增強學校以創(chuàng)新為主要特征的發(fā)展活力。
精選課例研究是一種教師所擅長的、基于實踐性情境的反思性研究。通過成功的課例研究活動,學校每學期解決一些問題,培養(yǎng)一些教師,帶動教研組發(fā)展,那么不需要太長的時間,教師們就會養(yǎng)成教學中研究,研究中教學的良好工作習慣,將帶動整個課堂教學的改變。在課例研究中,教師用自己最善長的研究方法,結成研究共同體,對課堂教學進行深入的分析,不斷改進課堂教學模式,從而滿足心里上的發(fā)展需要,實現(xiàn)著精神的成長。
總之,精選課例研究活動是一種參與式的校本培訓,有效激發(fā)了教師投身課改的積極主動性,有利于教師群體的發(fā)展,從根本上推動了教師的專業(yè)化成長。
參考文獻
[1]教學課例——教育研究方式與成果表達形式之五/鄭金洲//人民教育.—2005.(3—4)—62
[2]基于課例的校本教研實施中的幾點思考/朱郁華//福建教育.—2005.(6).—26
[3]改進課例研究提高教研效果/袁定玉//教學與管理.—2004.(10).—27
[4]結合課例開展校本教研/于慧強//教學與管理.—2005.(6).—30
[5]論“課例”校本教研模式的基本要素/王少華//當代教育科學.—2006.(1).—46
[6]從“案例教學”到“案例研究”:轉換機制探析/夏正江//全球教育展望.—2005.(2).—41
河南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一般課題《運用初中語文精選課例提高學生寫作能力實踐與研究》〔2018〕-JKGHYB-1557
(作者單位:河南省焦作市孟州市河雍辦事處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