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偉勝
摘要:我國高等教育肩負著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務,必須堅持正確政治方向。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xiàn)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體育教學課程與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同向同行,從而形成育人同心圓。文章簡要介紹高校課程思政新形勢新要求,主要敘述“工作坊”模式的特點、引入運用到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探索與思考。
關鍵詞:工作坊;體育教學;課程思政
習近平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說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yǎng),讓學生成為德才兼?zhèn)洹⑷姘l(fā)展的人才。長期以來,大家認為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政課和學工部的任務,多數(shù)課程“工具化教學”成為自然。新課程思政理念下,強化了所有課程的教育性,形成課程教學“大思政”的新格局。本文擬把心理學中的先進理念“工作坊”模式引人體育教學課程思政建設中,研究體育課教學與育人緊密結合的理念轉變與有效路徑,探索體育教學課程思政建設中價值引領的針對性、靈活性、實效性。
一、“工作坊”模式的特點
(一)基本概念
“工作坊(workshop)”一詞最早出現(xiàn)在教育與心理學的研究領域之中,是一種自我提升的學習方法。是一種公眾參與的模式,成為可以提供各種不同立場、族群的人們思考、探討、相互交流的一種方式,甚至在爭論議題討論時成為一種鼓勵參與、創(chuàng)新、以及找出解決對策的手法,成為提供思想碰撞、建立共識、構建公開透明的行動平臺方面具有重要的價值。作為實踐教學的一種模式,“工作坊”最早起源于現(xiàn)代建筑設計奠基人之一一格拉皮烏斯,他提出了集教學、研究、實踐三位一體的教學方式。這種模式的優(yōu)點在于能做到知識與技術并重、理論和實踐同步,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能將所學知識進行融會貫通的全過程。
(二)鮮明特征
工作坊具有實踐性、參與性、互動性及形式靈活等特點,所有參與者都參與其中。工作坊探討的話題往往更有針對性,參與人數(shù)一般20人-50人內,推選成員分別擔任主持人與主講人,主講人圍繞主題簡短主講或拋出討論聚點,工作坊強調透過彼此間的主動互動交流,參與角色平等,而不是純粹單向式的灌輸,最后可形成相應共識或對策?!肮ぷ鞣弧痹谖覈叩冉逃拿佬g設計、音樂教學、護理等對要求高技能的專業(yè)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是一種體驗式、參與式、互動式的學習模式,由于它主題鮮明、時間緊湊、形式靈活、效果顯著而得到共同的認可,成為一種行之有效的實踐教學模式。
二、工作坊引入高校體育教學課程思政建設的做法
高校內部容易形成思政教育與專業(yè)課程教學兩條線各管一塊。而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這是教育價值理性的回歸,以思政課程的思維和方法推進體育課程思政的教學改革與創(chuàng)新,其重要意義在于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圍繞立德樹人為中心。根據(jù)工作坊特點,探索把工作坊的優(yōu)勢引人體育教學,加強教書與育人的深度融合。
(一)體育課程思政的設計理念轉變
在教育理念上,最大程度地實現(xiàn)“以教師為中心”到“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改革,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一言堂”的狀況,學生由聽講人到主動參與和創(chuàng)造者,教師由權威“主講人”到引導者和參與者。在教學目標設計上,突破傳統(tǒng)的專業(yè)教學目標,除了增進學生身體健康之外,同時要讓本課程同樣承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養(yǎng)成。在教學內容上,放大課程思政的資源。每一門科目教學擔負的育人任務各有側重,依照教學大綱、跨出教材,將時代的、社會的正能量潛移默化地引人課堂,激勵學生積極進取,培養(yǎng)合作精神、職業(yè)道德。在教學載體設計上,遵循學生的成長規(guī)律,讓學生行為與言語得以機會進行展現(xiàn),才能了解學生所思所想。在教學評價上,注重過程思政,育人為首位,與思政教育的要求形成協(xié)同效應。
(二)體育教學工作坊的實踐與運用
高校體育教學基本都是學生根據(jù)興趣進行選課選教師,學生來自于不同院系不同學科專業(yè),體育課程的傳統(tǒng)教學以實踐練習為主,理論教學學時占比相當少。學生課時有限,所以高校體育課程學生之間、師生之間往往交流較少,有的教師甚至一個學期結束了都不能叫得出所上課學生的姓名,更談及不上與學生談心或引導。教學工作坊的優(yōu)勢正是搭建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主題性互動討論的平臺,倡導學生為主角,教師適時參與互動。
每學期課程中可安排4次工作坊。第一次工作坊安排在第一節(jié)課,主要內容為加強師生與學生之間的相互認識、組成若干小組、了解學習初衷、明確本課程本學期的主要任務與考評辦法,成為一次成功的“破冰”,為后期的課程學習、訓練與競賽,發(fā)揮學生團隊的積極性奠定基礎。第二、三次工作坊分別在完成某主要技能練習與教學比賽之后??砂才拍承〗M主講或演示學習訓練心得與瓶頸,然后由其他小組成員進行自由發(fā)言,教師可以在過程中了解認識學生及學生的觀點、了解學生的學習與掌握情況,變成一個引導者或參與者。第四次工作坊則放在最后一節(jié)課。學生主持,每一組派代表總結本課本學期本小組同學的收獲及心得,如在體育技能練習、小組對抗賽、學習裁判規(guī)則,各小組會盡所其才,有的用PPT、有的用微視頻等形式進行展示,其他學生也可補充發(fā)言,交流不設上下主席臺,圍成同心圓,便于學生在氛圍輕松環(huán)境下勇于積極發(fā)言,同時也可對本課程提出建議。每次工作坊教師適時參與討論,最后可對各小組進行點評與鼓勵、引導。
(三)體育教學工作坊的預期效果
體育教學的側重是增進學生身體健康,除此之外,在工作坊過程中可引導學生形成終身科學健身與養(yǎng)生的意識。第二,工作坊的特點為參與成員大家都是平等的,所以教師也只是一名參與成員,學生可以圍繞主題發(fā)揮不同觀點,充分展示學生主體作用,有利于教師在側進行觀察與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與價值觀。第三,工作坊的交流是開放的,主要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主講、其他成員也可發(fā)言討論,把前期小組所學的情況或小組賽的得失進行分析總結或展示,所以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集體榮譽、積極進取意識、公平公正意識、正確的競賽勝負觀,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與社會道德、歷練學生的心理素養(yǎng)、積極思考與勇于表達的能力。
三、工作坊助力體育教學價值引領的實踐特點
體育教學課程思政建設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guī)律,遵循教書育人規(guī)律,遵循學生成長規(guī)律。將育人置于首位,強化將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才觀滲透到教學全過程;強化注重在學習交流討論與訓練競賽傳播中強調價值引領教育模式創(chuàng)新。
(一)體育教學工作坊傳承了高校思政的目標要求
(1)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把“工作坊”引入體育課程思政中,提升學生主動獲取學習資源、倒逼學生練習主動思考的學習方法,加強學生間的階段性學習得失或看法,同時增加教師對學生的觀察與認識,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從而達到“及時總結、適時引導”效果,增強育人的針對性與有效性。
(2)增加談心交流討論。把“工作坊”引入體育課程思政中,教師與每位學生有更多機會聽取并交流相互意見與想法,有更多時間觀察更多學生的所行所言,面對面談心與交流,不論是本專業(yè)還是生活中的問題可以及時做好引導,避免教書而不育人。
(3)歷練學生身心素養(yǎng)。把“工作坊”引人體育課程思政中,學生為主角,需要學生的大膽發(fā)言,大部分學生可以積極參與小組教學比賽與技能練習,但往往害怕在正式場合上口頭表達觀點與想法?!肮ぷ鞣弧焙芎玫氐贡茖W生為了小組的集體榮譽而戰(zhàn),需要表達出在場上如何發(fā)揚頑團隊強拼搏精神,適應運動員與裁判的角度互換,養(yǎng)成掌握比賽規(guī)程的遵紀守法職業(yè)習慣,同時,勇于剖析自身不足與自我批評。沉著面對各種突發(fā)狀況的應變與挫折,更好歷練學生的心理素養(yǎng)和適應環(huán)境變化的能力。
(二)體育教學工作坊延伸了體育課的傳統(tǒng)界限
首先一方面延伸不同專業(yè)共同興趣學生之間的交流空間、師生之間更多的交流空間,延伸課程結束之后的師生交流空間。
其次嘗試突破教師往往高高在上的心理障礙,倡導圍繞主題達到共同目標,營造大家在相互平等的角度進行解決技能學習與練習的瓶頸、坦誠交流學習心得。
再次教學相長,監(jiān)督無形中融入教學,工作坊迫使教師先受教育,努力成為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黨執(zhí)政的堅定支持者。更多學生的主動參與加強了學生對教師的師德監(jiān)督,這就要教師要堅持教書和育人相統(tǒng)一,堅持言傳和身教相統(tǒng)一,堅持潛心問道和關注社會相統(tǒng)一,堅持學術自由和學術規(guī)范相統(tǒng)一,引導廣大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更好擔起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文章選編.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2016,4.
[2]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共產黨員網(wǎng),2016,12.
[3]邱偉光.課程思政的價值意蘊與生成路徑[J].思想理論教育,2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