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大宇 徐偉 韓兵康
摘要:為實現“卓越工程師”的培養(yǎng)目標,同濟大學土木工程施工課程立足卓越工程師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從調整課程教學方案、完善教學資料、改進教學組織和教學方式、整合并共享課程資源等多方面著手進行了課程建設。實踐證明,課程建設的相關措施豐富了工程實踐教學的內涵,拓展了工程實踐教學的外延,對培養(yǎng)卓越工程師的實踐能力有顯著效果。
關鍵詞:卓越工程師;土木工程施工;實踐能力;課程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2;TU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9)15-0074-02
同濟大學從2007年起成為教育部和工程院共同實施的工程教育改革的10所試點高校之一,2009年又加入了教育部的“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yǎng)計劃”[1]。土木工程專業(yè)確立了以培養(yǎng)“卓越工程師”為目標,“共性基礎+個性培養(yǎng)”的人才培養(yǎng)理念。在此背景下,土木工程施工課以課程建設為主線,對卓越工程師實踐能力培養(yǎng)的模式進行了積極探索。
一、調整課程教學方案,強化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
根據專業(yè)指導委員會對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和課程設置的要求,土木工程施工課程對教學方案進行了調整。將課程教學分為兩部分:專業(yè)基礎課“土木施工工程學”(第6學期)和專業(yè)必修課“建筑工程施工”(第6學期)。同時,為加強卓越工程師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為課程教學配置了相應的實踐環(huán)節(jié)(圖1)。
二、完善教學資料,真正解決教學與工程實踐的聯(lián)系
(一)更新課程教材,緊跟行業(yè)實踐發(fā)展
為使卓越工程師的培養(yǎng)與行業(yè)技術進步的步伐相吻合,教學團隊將原有課程教材進行了更新和完善,使教學內容包含行業(yè)最新成果和技術,為課堂教學增添了全新的內容。整合后,上下兩學期的教材分別為《土木工程施工基本原理》和《建筑工程施工》,其中《土木工程施工基本原理》獲2015年上海普通高校優(yōu)秀本科教材獎。
(二)對應教學內容,源于工程實踐,建設實踐教學素材庫
除基本教學資源外,從實際工程獲取教學素材,使每個實踐環(huán)節(jié)都通過不同媒體素材的反映,與教學內容一一對應。從圖文文檔到現代多媒體;從實物實體再現,到虛擬技術;從細小知識點的表現到施工流程和重大工程實例實錄。再根據教學進行精細加工和科學組合,實現了實踐教學和工程施工的緊密對接。
(三)編制實踐教學專題,豐富實踐教學內容
教學團隊深入工程、結合科研,編制了多項貼近工程實踐,反映最新的施工技術成果的實踐教學專題。結合具體工程影像形象介紹專項施工技術,使學生能更好地理解所學知識以及土木工程施工的新成果、新內容。
三、改進教學組織和教學方式,增強實踐教學效果
(一)改進課堂教學方式,增加實際工程現場教學環(huán)節(jié)
針對土木工程施工課與實踐結合很強的特點,教學團隊改進了課堂教學方式,在授課過程中加入了大量的工程圖片及視頻,結合實際工程案例進行講解,使學生感受工地現場的施工氣息和各類施工活動開展的實景,使課堂教學內容更加形象生動。同時,授課期間組織全體學生深入上海市內若干大型工地,在工地現場結合實物進行教學,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二)建設課程實驗教學平臺,探索自主、開放性課程實驗教學
作為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土木工程實驗教學中心的組成部分,土木工程施工課程較早建立了實驗教學平臺。近年來,借助各類基金項目不斷在硬件、軟件方面建設發(fā)展,補充了實驗設備和儀器,新增了實驗項目。此外,還通過建設土木工程施工教學實驗網站,開發(fā)虛擬實驗項目(圖2),增補施工過程演示動畫等手段,打破了傳統(tǒng)實驗教學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增強了教學效果。
在教學方法上,轉變教學理念,形成以學生為主體的開放性實驗教學。其次,把教學內容的重心放到與實際的適應性和對知識的探索性上。
(三)組織課余興趣小組,跟蹤實際工程項目的施工進展
為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組織課余興趣小組,跟蹤實際工程項目的施工進展。興趣小組的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翔實的記錄,并以報告的形式匯總學習成果。這使學生更充分地了解完整的建筑工程施工過程,延伸和鞏固了所學的知識技能。
(四)改進生產實習的組織和指導方式,增強實習效果
以往生產實習環(huán)節(jié)存在學生人數多(每屆200多人),教師自行聯(lián)系的實習工地數量和地域不足、工地規(guī)模和現場帶教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現場進度不符合實習要求等問題。近年來,通過與大型施工企業(yè)簽約實踐基地,極大地改善了實習條件,目前生產實習學生分布合理,實習工地規(guī)模和帶教人員素質滿足實習要求,實習效果顯著。2017年生產實習學生分布情況見圖3。
在生產實習基地建設的基礎上,對教學內容和教學組織進行了完善。在教學內容方面,實習前加強對實習項目的檢查和選擇,堅決剔除不符合實習要求的項目;在教學組織方面,摒棄原來按項目區(qū)域配置指導教師的做法,改為按項目所屬企業(yè)配置,設置企業(yè)聯(lián)系人,以便統(tǒng)一管理,提高校企溝通效率。
四、共享課程資源,實現課程教學的實踐性和社會化
本課程先后通過教育部立項開展了“國家精品課程”、“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的建設工作,并于2017年被教育部認定為“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在此過程中,完成了土木工程施工網絡公共教學課程建設,并在高等教育課程資源共享平臺——“愛課程”網上線,將同濟大學土木工程施工課程推向全社會,最大程度地進行資源共享,實現了教學的實踐性和社會化。
五、結語
同濟大學土木工程施工課程立足卓越工程師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從多方面著手進行課程建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相關措施豐富了工程實踐教學的內涵,拓展了工程實踐教學的外延,對培養(yǎng)“卓越工程師”的實踐能力有顯著效果,為實現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專業(yè)“卓越工程師”的培養(yǎng)目標做出了積極的探索。
參考文獻:
[1]陳以一.面向工業(yè)界 培養(yǎng)能干事善創(chuàng)新的卓越工程人才[J].中國高等教育,2013,(22):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