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與寫作能力是關鍵,其中較強的閱讀能力更是關鍵中的基礎。閱讀是我們增加知識積累,開闊視野,豐富想象力,改善思維品質(zhì),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zhì)量手段。閱讀可以豐富我們的情感,開啟我們的心靈之窗,塑造我們的靈魂。使我們更富于人性,更懂得真、善、美;閱讀可以改變?nèi)说纳钋槿?,使人生活得更加充實有意義。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是至關重要的。
關鍵詞:語文教學;學生閱讀能力;興趣
一、 更新觀念,激發(fā)閱讀興趣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閱讀教學的關鍵在于激發(fā)學生興趣,幫助學生構建閱讀知識體系。首先要改變重知識輕能力的觀點。其次要關注學生的長遠發(fā)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敏銳的直覺,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運用多種方式、手段,通過圖片、音像等教學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們產(chǎn)生學習的動力。注意讓學生從教師的良好修養(yǎng)中感受美、接受美、啟迪美,從而使學生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學生朗讀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主要途徑。語文教師有表情的范讀能把抽象的文字變成形象的語言并通過語氣的輕重緩急,語調(diào)的強弱高低,節(jié)奏的長短快慢,將課文所表現(xiàn)的愛憎感情直接傳遞給學生,把學生帶到課文所創(chuàng)設的意境中去。這樣,不僅會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同時還能在潛移默化中提高朗讀水平,提高思想認識和素質(zhì)。
二、 明確閱讀內(nèi)容,培養(yǎng)閱讀習慣
學生對閱讀有了興趣才會產(chǎn)生動力,才能將教師的“要我讀”轉化為“我要讀”。學生有了課外閱讀興趣,就會努力尋求閱讀機會,從中獲得閱讀滿足,產(chǎn)生愉悅的情感體驗。有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談談最近讀書給自己帶來的樂趣;有時教師還可以在平時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的欲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引導幫助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制訂個人讀書計劃,定期或不定期地檢查學生讀書計劃落實的情況,適當舉辦讀書之類的活動,如讓同學向大家介紹自己喜歡讀的一本書或介紹書中喜歡的一個人物;有時讓學生朗誦一篇自己喜歡的文章……我想,到那時,同學們會沉浸在書海中,一起分享閱讀的快樂。從而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習慣。
三、 合理安排,保障課外閱讀時間
合理安排讀書時間,統(tǒng)一制定讀書計劃,早中晚各安排一段時間,每天總共讀時間不少于1小時。
1. 晨讀二十分鐘?!耙蝗罩嬙谟诔俊?。每天早晨到校7:40-8:20為晨讀時間,讓學生進行自主閱讀,放聲朗讀。早晨是一天中讀書的黃金時間,頭腦最清醒,可以安排些背誦、復述任務。
2. 午讀二十分鐘。每天午飯后學生自由支配時間,至少花二十分鐘閱讀自己喜歡的書籍。
3. 晚讀二十分鐘,要求學生每天晚上至少安排二十分鐘閱讀時間。晚上一般較疲勞,可以閱讀些較輕松的書籍。
要求學生嚴格遵守計劃的規(guī)定,并長期堅持下去。
四、 養(yǎng)成讀時知道摘錄,讀后記得寫體會的習慣
1. 指導記錄的內(nèi)容。如:語文方面的知識、優(yōu)美的詞句、精彩的片段、生動的對話、好的開頭和結尾、精辟的議論、寫作常識以及文章的結構提綱等;記歷史、地理以及其他學科方面的知識或趣聞;記名人名言、警句、名人故事或英雄人物的事跡及豪言壯語等。
2. 指導記錄的方法。寫讀書筆記:一是摘抄型筆記,把讀書時發(fā)現(xiàn)的好詞語、句子、片段摘錄下來。二是提綱型筆記,將原來較長較深的書或文章用提綱的形式摘錄下來。三是感想型筆記,也就是讀后感,把讀書時的心得體會寫成短文章保存下來。
3. 指導學生循序漸進。要根據(jù)年級的不同,逐步提高要求。如低年級可只記下文章的題目,學會必要的生詞;中年級可摘錄優(yōu)美的句子或片段;高年級可先學列提綱、后寫讀后感等。
五、 掌握幾種最基本的讀書方法
1. 品味性的精讀。對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質(zhì)兼美的優(yōu)秀作品,如朱自清的《春》,需要靜心細讀,體會立意構思,揣摩布局謀篇,欣賞好詞佳句。有的好文章需要反復地讀幾遍,甚至熟讀成誦。
2. 吸收性的略讀。以獲取讀物中的知識為目的的閱讀稱為吸收性閱讀。主要針對知識性讀物,如《昆蟲記》。因為對待此類讀物既不能追求快速,也不能觀其大略,而是要理解每個知識點,并在理解的基礎上識記。
3. 隨意性的瀏覽。對大部分淺顯易懂的書或閱讀價值不高的書籍報刊,可采取瀏覽法,即“隨便翻翻”,大致了解其主要內(nèi)容,或通過看標題、目錄、內(nèi)容提要、前言等,以求在有限時間內(nèi)獲取更多的有價值的信息。
閱讀是小學生豐富生活經(jīng)驗,積淀人生智慧,提高自身素養(yǎng)的過程。教師要放棄急功近利的思想,端正對課外閱讀的認識,正確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速,開卷有益,只要學生讀,就一定會有收獲。
六、 相互交流,學會自我評價
指導學生在閱讀后記錄下來的讀書筆記和同學相互交流,看看自己的看法和體會與別人的是否一致,區(qū)別在什么地方,這樣通過交流再提升和交流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習作水平。
小學生只要能夠具備以下幾種能力,那么就具有了閱讀的基本能力,這幾種能力分為:一是檢索能力,即查閱各科書籍的能力;二是理解能力,即對文章從內(nèi)容到形式以及語言的理解方式;三是分析能力,即對文章從內(nèi)容到形式各個方面進行分析進而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四是歸納能力。我們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時必須提高學生的這四種能力。
作者簡介:
楊錦平,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長嶺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