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語文對于啟蒙孩子心智、提高學生語言能力都有著重要意義。古詩詞作為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結(jié)晶,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占據(jù)了不小比重,如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充分挖掘古詩詞內(nèi)涵,不僅可有效提高學生詩詞鑒賞能力,陶冶情操,而且有利于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培養(yǎng)學生民族自信心?;诖耍疚木腿绾卧谛W語文教學中提升學生詩詞鑒賞能力進行了簡單探討分析,望為后續(xù)工作人員提供一些參考意見。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詩詞鑒賞;古詩詞
古典詩詞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中的精華部分,是語文教材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內(nèi)容。但是在實際教學中發(fā)現(xiàn),學生對于古詩詞的學習興趣與教師預期目標相差甚遠,同時,考試中的古詩詞鑒賞能力得分情況極為不理想。如何才能激發(fā)小學生古典詩詞學習興趣,提升其詩詞鑒賞能力是當前諸多語文教師亟待思考的重要問題。
一、 小學語文古詩詞鑒賞教學現(xiàn)狀
古詩詞教學對于提升小學生語文素養(yǎng)尤為重要,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受環(huán)境、教師等諸多因素影響,小學古詩詞鑒賞教學現(xiàn)狀不容樂觀。
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鑒賞也得到了迅速發(fā)展,但是其存在問題也愈加突出。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兩個方面:首先,很多教師在古詩詞鑒賞教學中,仍然選用逐字逐句翻譯方式,忽視了古詩詞的鑒賞活動,導致學生對于古詩詞的認知程度較淺;其次,學生在古詩詞學習過程中,對于古詩詞的學習興趣相對較低,學習效果可想而知。由此可見,要想更好地實現(xiàn)文化傳統(tǒng),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教師就必須要加大對學生古詩詞鑒賞能力的關(guān)注程度。
二、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提升學生詩詞鑒賞能力
(一) 創(chuàng)設(shè)情境,幫助學生感受詩詞的意境美、語言美
1. 對作者以及寫作背景進行深入分析
以詩言志,每一首古詩詞的背后都蘊含著作者極為復雜的內(nèi)心情感與個人志向,因此,要想提高小學生的詩詞鑒賞能力應當以詩人當時所處大環(huán)境以及人生閱歷作為入手點。在學生對作者所處大環(huán)境已經(jīng)人生閱歷有了簡單了解后,就可以更好地站在詩人的角度分析詩歌,進而與作者產(chǎn)生心靈上的共鳴。比如在《望天門山》詩歌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向?qū)W生講解李白的生平以及所處時代背景,并對其詩風進行分析,在講解完成后,讓學生依據(jù)自己理解賞析詩歌,并說出自己對詩歌的認識。特別是“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這兩句,讓學生想象畫面,進而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詩人的豪邁激情。
2. 明確詩詞中心,激發(fā)學生鑒賞興趣
俗話說:“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在詩詞鑒賞中也是如此,一旦了解了當前詩詞的中心意思,那么就很容易理解整首詩詞。每首詩詞都有自己的點睛之筆,一首詩詞可能不會被人們熟知,可是里面的點睛之筆卻會廣為流傳。如著名詩人賈島曾因“僧敲月下門”依據(jù)而引申出推敲,被廣為流傳。以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后雨》為例,全詩一共四句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通過誦讀不難發(fā)現(xiàn),本詩的中心句是淡妝濃抹總相宜,而相宜更是用得恰到好處,通過對詩詞的理解,可以明白詩人的著眼點是眼前的西湖之美,所以對于西湖而言不管是晴天,還是雨天,對于西子來說,不管是淡妝,還是濃妝都是恰到好處。通過把握相宜這個詞語,可以很快地完成詩詞賞析,掌握本詩的精髓,理解詩人情感。
3. 以直觀形象表現(xiàn),激發(fā)學生想象力
在小學古詩詞中,有很多都是情景交融的佳作。但是由于學習條件、生活條件等諸多限制,學生并不能對其進行深入感受。此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來彌補,通過圖片、動畫、視頻等等,將學生帶入詩歌意境中,幫助學生感受詩歌意境之美,進而更好地豐富學生情感思維,提高其想象能力。比如《題西林壁》就是一首畫面感較強的佳作之一,整篇朗讀完成后,廬山的奇景偉觀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將學生的思緒帶入到詩詞的古詩中。在學習這首古詩前,教師可以在課前播放背景音樂,并加以適當朗誦,進而更好地調(diào)動學生學習興趣。在學生產(chǎn)生學習興趣后,教師再提出問題加以引導。
(二) 掌握古詩學習法,引導學生品位語言美
每個詩人都有自己鮮明的寫作特點,甚至同一詩人在不同時期的語言風格都會存在差異,因此,要想真正地理解詩詞,就必須要提高學生對語句的理解能力。而后引導學生結(jié)合古詩詞自身特點與小學生思維慣性,選用科學方式幫助學生梳理詩詞脈絡(luò),提升其詩詞鑒賞能力。
1. 擴張。古詩詞具備“短小、精悍”特點,語言高度概括,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原句為基礎(chǔ),對其進行擴充,進而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詩詞內(nèi)容。
2. 補充。為了更好地保障古詩詞的工整度,很多古詩詞都會或多或少的省略成分。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將省略內(nèi)容補充完整,為學生后續(xù)古詩詞學習奠定良好基礎(chǔ)。
3. 更換。隨著時代的不斷變化,一些古詩詞中的字義早已發(fā)生了變化。比如“要留清白在人間”的“清白”,“鄉(xiāng)音未改鬢毛衰”中的“衰”等等,這些古今用法差距不同,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對不同意思的字詞進行替換。
總而言之,古詩詞對于培養(yǎng)學生情趣,幫助其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念有著重要意義。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從小培養(yǎng)學生的詩詞鑒賞能力,提高他們對古詩詞的興趣,讓他們做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者,將古典詩詞發(fā)揚光大。
參考文獻:
[1]施芳芳.小學語文中有效實施古詩詞教學的策略研究[J].基礎(chǔ)教育論壇,2018(31):15-16.
[2]楊晶.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中華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滲透[J].課程教育研究,2018(36):55-56.
作者簡介:
吳常新,湖南省漣源市,漣源市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