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寫作是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這需要學生能夠充分發(fā)揮想象,善于觀察周圍的人和事物并且具有一定的語言積累。小學階段習作教學應著力引導學生關注周圍的人和事、熱愛生活,善于觀察,提筆即能寫真事,樂于動筆表真情。寫作文是語文交際工具性質的體現,也是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重要標志。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點燃學生的習作熱情,激發(fā)寫作欲望,培養(yǎng)習作興趣,讓學生在習作中感受到快樂。
關鍵詞:寫作;興趣;小學生
一、 讓學生積累好詞佳句,為寫作做準備
詞、句、段是寫作的基礎,如果學生沒有一定的詞、句基礎,寫作時,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很難寫好作文。所以,在一年級。二年級或平時的教學中,老師就應該引導學生分類積累一些好詞佳句,如:寫人物外貌的、心理的、動作的;描寫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等等。讓它在積累與多次使用中變成自己的語言,再寫作文,就不會有“擠牙膏”的情形了。曾聽一位一線教師的講座,大概是這樣子說的,在課文中尋求與學生生活貼近的詞語,她將文中這些詞語提煉出來,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說話,剛開始學生說一兩句話,漸漸地,隨著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語言積累的增加,學生的都能說一段話。她舉了例子:人教版課文《白鵝》中“派頭”這個詞語,本是描寫白鵝的詞語,這位老師就將這個詞語與學生朝夕相處的老師聯(lián)系起來,問他們數學老師是否有“派頭”等,孩子當然都是心里有答案的,他們都笑而不答,這時學生說美術老師比較有派頭,這樣孩子就真正理解了“派頭”這個詞語,以后學生在寫作自然而然就會恰當地使用這個詞語了。
二、 讓學生博覽群書,交流讀書所得
孩子們的生活閱歷是有限的,引導他們大量閱讀課外圖書,不僅開闊學生們的視野,還能夠增加他們對社會、自然的了解,浸入閱讀時,吸引心靈或者眼球的句子摘抄在讀書筆記上,從而激發(fā)他們寫作的興趣。“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等等都說得非常明白。當然光靠孩子們自己課外閱讀積累,是不能寫好作文。偶爾會將個別學生的讀書筆記拿來看看并進行指導。在課文教學中,教授學生做讀書筆記的方法,引導學生哪些詞語、句子或段落是摘抄到我們的讀書筆記上的,并且教授這些詞語、句子等如何運用,這樣子達到了學以致用的目的。這樣大量的閱讀和運用,可以讓孩子們更多地了解世界,了解周圍的人和事,開闊視野,從中感受語言文字之美妙。這樣,學生再寫作文,便不會覺得頭腦空空了。
三、 善于觀察,在觀察中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
生活是豐富多彩、充滿樂趣的。陶行知先生說過:“生活即學習?!鄙钪械脑S多都可以成為學習的素材,都可以成為習作的一個點。而要將生活中成為習作中的內容,需要做生活的有心人,這都要從觀察開始。如校園中的一棵草,一朵花、一片落葉,發(fā)生在家人之間的一件事情,與朋友的一個秘密等都可以成為寫作的素材。這些學生可能在不知不覺中觀察著,可這些印象他們可能很容易就遺忘了。如果學生能專門準備一個本子將觀察到的分門別類的記錄下來,如果寫到類似的主題時,拿出來看看,這樣子就不會忘記了并成為學生自己的知識了。
學習過一篇課文,有些孩子可能早已忘記,部分學生可能記憶深刻并且有自己的感受。如蘇教版五年級上冊《滴水穿石的啟示》,這篇課文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做事要目標專一不要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廢,就一定能夠實現我們的理想。上完這篇課文后,我讓孩子們聯(lián)系自己的學習、生活寫寫感受,不是所有人都寫了,但是有個孩子是這樣寫的:學了這篇課文,我想到了自己的語文學習,雖然我現在的語文成績不好,但是只要我努力,總有一天語文會和數學一樣能考到80多分。
實踐,能夠釋放孩子們的心靈。同樣是一次講座中,這位老師讓孩子們泡豆子,并觀察泡豆子的過程,有個學生這樣寫的:黃豆芽像倒過來的天鵝。來自學生的親身實踐,仔細地觀察。經歷過的事情一般記得牢,比如孩子寫《一次有趣的試驗》,孩子寫的都很好,事件的過程寫的尤為詳細,盡管不乏流水賬,但是從語言中至少知道學生有話可寫,不會連擠牙膏都擠不出來。
四、 尊重學生的想象
對待小學生的作文,教師不要總用成年人的眼光去看,總覺得不好。其實小學生的經歷和積累都有限,想要寫的一手好文章很難。只好寫送老奶奶過馬路,揀錢包等。語文課本上的作文,比如五年級上冊中第四單元習作“看圖寫作”,兩幅圖,其中一幅圖有個孩子是這樣寫的:燕子的父母出去覓食了,燕子們在巢里玩“老鷹捉小雞”的游戲,將燕弟弟擠下巢,這時一只燕子從鳥巢掉下來。我為他寫上的批語是:能夠充分發(fā)揮想象,將小燕子描寫非常生動形象,非常棒!在班級講評作文時,單將這段文字讀出來給大家聽。
五、 感受習作類型內在聯(lián)系
我們知道小學階段習作的類型無非是寫人、寫事或者寫物,寫人離不開寫事情,將事情的經過真實、生動的描寫,人物形象便呼之欲出。事情都是發(fā)生在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中,通過語言、動作、神情、心理等方面將人物栩栩如生的描寫,即刻便明白事情發(fā)生的緣由。
總之,小學作文教學切不可忽視對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作為教師應該主動為學生營造一種民主、和諧、充滿激情與童趣的師生平等空間,讓學生有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引導他們不斷求新、求活、求真,在發(fā)展中塑造自己的個性,發(fā)展自身的特長。
作者簡介:
安菊菊,安徽省合肥市,合肥市淝河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