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田墅
摘 要:在實際的幼兒園教學中,提問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手段。就我國當前幼兒園教學情況來看,教師的提問存在一系列的問題,雖然在課堂教學中問答較為頻繁,但是實效性較差,這對幼兒學習興趣以及積極性的提升極為不利。基于此,文章主要針對幼兒園教學中教師的有效提問進行詳細的分析。
關鍵詞:幼兒園教學;教師;有效提問
一、我國幼兒園教學中教師提問的現(xiàn)狀
1.提問次數(shù)過于頻繁
由于幼兒年齡小,很多幼兒教師都喜歡利用提問的方式來開展教學。即便整個教學活動只有短短的十幾分鐘,但很多教師的提問次數(shù)卻能夠達到二十多次。雖然適量的提問能夠很好地激發(fā)幼兒學習積極性,但是如果不加節(jié)制,那不僅僅會嚴重影響到幼兒對學習的興趣,同時還會限制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2.提問質(zhì)量不高
幼兒是一個十分特殊的群體,他們因為受到社會經(jīng)驗以及年齡等方面的限制,對外界認識不足。針對這一情況,教師的提問絕對不能太難,不過也不能太簡單[1]。
我國當前幼兒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很喜歡使用“是不是”“對不對”等來進行提問,這樣的提問沒有任何的價值可言,并且長此以往,還會養(yǎng)成幼兒隨波逐流的習慣,遇見問題不會主動思考。
3.提問普遍性不足
提問是較為常見的一種教學方法,所以其應用應該具備一定的普遍性。不過當前很多幼兒教師的提問并不具備這一點,導致一節(jié)課下來,有的幼兒一次都沒有回答過,而有的卻回答了很多次。在這種不公平的對待下,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必定會受到嚴重的影響。
4.缺乏合理的引導
為了更快地完成教學任務,很多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只進行一些簡單的提問,即使提出了比較難的問題,也不會給孩子們太多的思考空間,這種提問完全沒有必要[2]。 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給予幼兒充足的思考時間和空間,同時還得尊重幼兒的回答。當前大部分的幼兒教師在實際的課堂上除了表揚就是責怪,沒能對幼兒的回答進行合理的引導,這樣很難提升教學的質(zhì)量。
二、幼兒園教學中教師有效提問的策略
1.教師應該適量地提出問題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掌握好提問的準確時機,先可以合理設定相應的情境,然后再將問題呈現(xiàn)出來,并且引導幼兒積極進行思考。此外,提出的問題應該盡可能貼近幼兒的生活實際,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否則只會讓提問流于形式。
2.提問應該循序漸進
幼兒的年齡比較小,社會經(jīng)驗十分缺乏,所以幼兒教師在提問的時候絕對不能過于晦澀,而應該結(jié)合不同層級的幼兒針對性地設計問題。教師要注意提出的問題必須符合幼兒的實際情況,不能盲目提問。
3.具備較強的普遍性
幼兒園屬于大班群體性的教學,所以每一個幼兒都具備回答問題的權(quán)利。因此,幼兒園教師提出的問題應該具備較強的普遍性,盡可能符合大部分幼兒的認知能力。并且教師還應該尊重幼兒之間的個體差異性,提出的問題不應該有太強的針對性,對于幼兒錯誤的回答不能一味指責,而應該積極地進行引導和鼓勵,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效提升他們的回答積極性,幫助他們樹立回答的自信心。
4.巧妙地進行提問
在實際的幼兒園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想讓師生之間的溝通更加順暢,教師在進行提問的時候就必須注重巧妙性。巧妙地提問不僅能夠很好地將幼兒個性特征凸顯出來,同時還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促使幼兒更加全面的發(fā)展。
綜上所述,有效提問對幼兒園教學來說十分重要,不過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并不是提問的次數(shù)越多越好。反之,提出的問題需要少且精,同時還需要符合幼兒的社會實踐經(jīng)驗水平以及認知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夠從根本上促使我國幼兒園教學質(zhì)量的不斷提升,為幼兒的全面發(fā)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參考文獻:
[1]李娜.幼兒園語言教學活動中教師有效提問的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下旬刊),2016(5):96.
[2]吳嬋.對幼兒園教學中教師有效提問的探究[J]. 知識經(jīng)濟,2013(1):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