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全記 成新宇
摘 要:精準扶貧是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中關于高校資助工作的重要指導思想和戰(zhàn)略部署。學生資助工作以精準扶貧思想為引導,探討學生資助工作與育人的新思路、新途徑、新舉措,是解決當前高校學生資助工作精準扶貧的有效途徑。高校貧困學生中存在部分有心理疾病學生和學業(yè)困難學生,如何對這部分學生開展資助育人工作,是我們開展高校資助工作精準資助的重大探索和實踐。
關鍵詞:精準扶貧;資助育人;心理健康;學業(yè)困難
當前,高校資助育人工作成為社會熱點問題?!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 年)》明確提出:“高等教育要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fā)展的要求,探討學生資助工作與育人的新思路、新途徑、新舉措?!边@不僅給資助育人工作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貧困學生中存在部分有心理疾病學生和學業(yè)困難學生,如何對這部分學生開展資助育人工作,是我們開展高校資助工作精準資助的重大探索和實踐。
一、案例簡介
張學良于對“90 后”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進行過調查研究,有中度以上的心理問題的大學生達到24.03%,需要特別關注的大學生達到了59.28%。更有調查顯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更容易出現心理健康問題,如董曉蕾等研究發(fā)現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比非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心理問題更多,且達到顯著水平 ;據調查發(fā)現,家庭教育缺位、家庭教育偏頗、家庭和諧因素和家庭經濟因素這 4 個方面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成長成才和學業(yè)成績。在每學年審核貧困生信息時,將家庭經濟困難貧困生名單與心理健康中心新生心理普查結果A類學生名單以及教務處學習成績紅色預警學生名單進行比對。查找出心理普查為A類(偏執(zhí)、敵對、精神性疾病、抑郁、輕生等精神類疾病學生,本文統(tǒng)稱為心理A類學生)且成績較差的貧困生。高校資助管理中心統(tǒng)籌規(guī)劃,綜合施策,上下聯(lián)動開展有心理疾病困難學生的資助育人工作。
二、案例分析查找問題關鍵點
此案例反映的是家庭經濟情況極其困難,伴隨一定心理問題,以及自身的身體患病和學習困難等其他問題。解決這部分學生的貧困問題,需要轉變資助工作理念,學校資助中心聯(lián)合二級學院、學生心理健康中心、教務處,統(tǒng)一了思想認識,通力合作把資助工作的重心轉移到精準資助和資助育人上來,不僅要解決學生的經濟貧困問題,更要解決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和學業(yè)問題。
三、解決思路和實施辦法
(一)各部門及時提供信息,學生資助管理中心進行匯總比對。二級學院在十月份開展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貧困認定工作,審核貧困生材料時,經過評議評定家庭經濟特殊困難的學生。輔導員通過舍友、班委以及與學生生源地政府提供的材料多方面了解學生情況。學校學生資助中心開展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貧困認定工作后,及時將貧困生信息錄入貧困生信息檔案。學生心理健康中心每年十月份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普查工作結束后將結果反饋至學院輔導員,輔導員及時排查心理健康普查結果為A類的學生,學生心理健康中心將各學院輔導員排查結果錄入學生心理健康信息檔案。教務處每年十月份開展本科生學業(yè)預警工作,更好地幫助相關學生在第一時間了解本人已修學分與培養(yǎng)計劃規(guī)定學分的差距,有效降低學生的不及格率、編級率,進一步提高合格率、優(yōu)才率。同時,各學院密切關注并指導以往學籍異動學生學業(yè)進展情況。教務處做好學業(yè)警示及相關工作并將結果錄入學業(yè)預警學生檔案。學生資助管理中心根據貧困生信息檔案、學生心理健康信息檔案以及學業(yè)預警學生檔案進行比對,將心理普查為A類且成績較差的貧困生反饋至各二級學院、學生心理健康中心、教務處。
(二)學生心理健康中心疏導心理壓力,樹立生活信心。學生心理健康中心得到學生資助管理中心提供的心理普查為A類且成績較差的貧困生名單后,心理健康中心對這部分學生有針對性的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定期跟蹤疏導心理壓力,通過聊天、舉辦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等方式解決學生的心理障礙,讓他們重新樹立生活信心,積極樂觀的融入大學生活。
(三)二級學院安排輔導員解決生活困難,培養(yǎng)學習興趣,提高綜合能力。針對學生資助管理中心提供的心理普查為A類且成績較差的貧困生的情況,各二級學院輔導員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解決基本生活困難問題,培養(yǎng)學習興趣,提高綜合能力。通過助學金申請、學費減免、助學貸款和勤工助學等方式解決在校期間的基本生活;通過舉辦班級活動和學院競賽引導他們的認識和看法,樹立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舒緩心理壓力。通過教師指導、同學幫扶的方式及時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
四、經驗與啟示
(一)解決有心理疾病學業(yè)困難貧困學生的經濟困難是首要任務。生存需求是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基礎需求,因此首先應該幫助解決這部分學生在校期間的生活問題,緩解生活壓力。積極落實國家和學校的獎、助、貸、補、減政策,鼓勵參加勤工助學,培養(yǎng)學生自食其力,達到能力助學的目的。建檔立卡減免學費、特別困難助學金、返鄉(xiāng)補貼、寒衣補助等基本解決在校經濟問題,積極聯(lián)系當地民政部門爭取低保名額極大程度緩解家庭經濟壓力。
(二)需要多部門聯(lián)動進行動態(tài)跟蹤,是開展資助工作面對的長期難題。解決有心理疾病學業(yè)困難貧困學生的資助育人工作遇到的困難是多方面的,需要多部門聯(lián)動進行動態(tài)跟蹤,學院輔導員需要傾注更多的愛與關懷,需要更多的耐心和責任心。我校學校資助管理中心與教務處、學生心理健康服務中心、二級學院輔導員聯(lián)合行動,長期保持溝通交流,定期開展信息輸送與整合。及時解決好這部分學生的貧困資助、心理健康疏導與學業(yè)指導,在根本上解決了這部分學生的資助問題,最終達到了資助育人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張學良.“90 后”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及其對策探討[J].文史博覽,2012(6).
[2] 鄭磊,魏容,鄒艷輝.高校學業(yè)困難學生的預防與矯治機制研究[J].寧德師范學院學報,2014(1).
作者簡介:李全記,男,河南桐柏人,南京郵電大學學生工作部(處)學生資助管理中心,講師,從事高校學生資助工作及研究;成新宇,男,江蘇鹽城人,南京郵電大學計算機學院、軟件學院、大數據研究院在校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