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培養(yǎng)出社會需求的人才,大學教育紛紛進行改革,英語專業(yè)的教育培養(yǎng)模式也進行了與時俱進的探索。大學現(xiàn)在對英語教學模式進行了增強思維能力和思辨能力的教育改革。本文從英語教學法的課程改革、增強英語專業(yè)學生的思辨能力方面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思辨能力 英語教學法 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H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5-0108-02
人才培養(yǎng)和社會需求緊密相連,英語專業(yè)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以應社會的需求為導向,培養(yǎng)出綜合性的應用型英語人才。新的外國語言文學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2017)要求外語語言類的教學應融合語言學習與知識學習,以能力培養(yǎng)為導向,重視學生語言運用能力、跨文化能力、思辨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英語分支學科眾多,英語的研究方向更加細化,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也無法滿足各分支學科的個性化需求,英語教學法作為英語教育專業(yè)的培養(yǎng)方向課程,必須進行教學模式的改革,讓課程設計更符合時代潮流,培養(yǎng)學生獨立的思辨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和全面發(fā)展。
一、思辨能力的概述
(一)思辨能力在英語教育改革中的應用
提高學生思辨能力的英語教學模式,其實就是發(fā)散學生的思維,讓學生不再拘泥于教學文本,而是讓學生與社會實踐結合,讓學生以極高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迎接市場的檢驗。在這種英語教學模式下,教學不再只向學生傳授語法語言知識和能力,而是在對社會需求有全面把握后向學生傳述綜合性知識以及社會生存技巧。加入社會實踐操作是這種模式的典型特征,重視學生的思辨能力,讓單方面知識傳輸變?yōu)閷W生和老師的雙方互動,老師不再只傳輸理論知識,而是要不斷向學生拋出社會現(xiàn)實,讓學生的思辨能力在實踐的激蕩中生根發(fā)芽。
(二)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
英語教育改革背景下,高校將提高學生的思維辨別能力納入教學質量國家標準中,在英語專業(yè)的人才培養(yǎng)中,學生要有扎實的基礎知識,還會熟練綜合應用于實踐中。現(xiàn)在,高校英語專業(yè)教育改革對于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主要分三步走。第一步,基礎教育,在這一層面中,學生會在課堂上學到社會生存的必備基礎知識。第二步,技巧培養(yǎng),在這一層面中,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和應用技巧。畢竟英語學科是一門語言培養(yǎng)學科,即使經過四年的專業(yè)培養(yǎng)也無法讓學生掌握全部的英語知識,縱使以英語為母語的人,也不敢說自己認識所有單詞、能準確運用各種語法,所以,學生在以后的英語實踐中會遇到生僻的單詞和不熟悉的語境、語法。思辨能力就是讓學生在掌握一定的應用技巧后,面對陌生語境能夠在既定的知識上進行推導,從而化解尷尬。第三步,思辨能力,這是英語教育的最高層面,教師用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在教授知識和訓練技能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在此過程中有意識地提升學生思維能力,引導學生自我反思和調節(jié)自己的思維過程,通過層層深入,學生的思維辨別能力就會養(yǎng)成。
二、在英語教學法課程改革中培養(yǎng)學生思辨能力的模式探究
英語教學法課程本身就是邏輯性非常強的一門課程,在王薔教授主編的《英語教學法教程》中每單元都以問題導入,引導學生從自身學習英語經歷來反思、討論、探究要學的新知識、應用性較強的小節(jié)會設置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構建新的認識和理念,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教學課時有限、教學實踐不足,英語教學法課程需采用新的教學模式。
(一)“英語教學法”教學模式的改革
英語教學法課程既包含教學理論又包含了教學技能,因此教學目標不只是記憶、理解,要達到應用于實踐,就要學會分析教學情景、對不同教學理論、方法、模式進行選擇和評估,才能做出正確合理的教學決策和教學設計。在此過程中學生必須經過思辨能力的訓練,才能很好地解決理論、方法與實踐相結合的問題。
在信息化背景下,智慧教學已進入大學教育,應將課堂教學和網絡教學有機結合,有效利用線上線下相結合學習方式來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合作學習和自主學習能力。在英語教學法授課中筆者通過藍墨云班課平臺建立多種教學活動,如:作業(yè)、小組任務、活動庫、頭腦風暴、投票、問卷、答疑、討論、測試等。教師將重點教學內容發(fā)布至資源區(qū),讓學生課前學習,記錄疑難點;課堂上進行專題討論學生的疑難點;還可將教學案例視頻上傳,學生觀看后,小組討論教學目標、教學流程、開展評教和修訂教學設計;對特別重要的教學理論,學生先自主學習資源,然后寫學習心得、反思;在小組作業(yè)中,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交流、探討、共同完成任務;如有疑問可以和教師進行在線互動,教師也可將問題投到答疑或討論區(qū),讓學生共同思考、交流學習,這種學習方式使學生不再受時間、空間等的限制,學生可靈活安排自己學習進度,也確保了學生的課堂主體性。同時,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方式的結合也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為學生獨立思考提供便利,從而為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創(chuàng)造了良好條件。
(二)提升學生思辨能力的模式探究
首先,思辨能力的提升是從問題引入開啟的,學生的思維程度一旦被調動起來,他們便會發(fā)散思考。教師要對學生的課前線上學習效果進行檢測,就學習目的、基本內容、教學理論及教學原則等設計開放性問題,學生在討論、回答這些問題時必須啟迪思維,并進行自主思考,不僅涉及到理論知識,更要思考應用于教學實踐的效果。同時也會促使學生在以后的線上自主學習時有意識地用問題導入,積極思維,更有效地獲取有用信息。而且,教師要收集學生在自主學習時的疑難點,教師組織學生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共同思考、探討、分析和解答此類問題。
其次,英語和社會科學類的學習不同,英語的學習不能單方向的只是傳輸,必須是雙向的互動,而且語言類學習不能僅僅依靠老師的教學,還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因此,在教學中老師要多開展小組學習活動,讓學生在小組內進行討論、共同思考、相互借鑒、探究性地解決問題。比如學習如何設計教學目標時,學生掌握了“三維目標”的理論后,仍然很難根據(jù)教學內容設計出恰當?shù)慕虒W目標,教師布置小組作業(yè),網上搜集中學英語教案,選取教學目標樣本、小組討論、分析并對樣本做評價、根據(jù)理論知識修改教學目標。組長承擔起組織者的責任,記錄小組成員的發(fā)言,組長要向全班同學展示討論結果,經過小組內的討論、小組間的相互學習、學生構建了教學目標設計的新認識和理論,再讓他們獨立完成設計教學目標就不是難事,小組學習能讓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思辨能力在與學生互相交流和老師溝通之間得到提升。
再者,英語教學方法應擺脫老師單方面?zhèn)魇谥R的模式,應給學生更多自主性選擇,老師不再是課堂的控制者,而是引導者,促進者。在教學中應開展課程教學設計及展示環(huán)節(jié),有利于學生將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具體教學實踐中,也是提升學生思維和思辨能力的最好途徑,如學習語言技能教學后,教師要求學生自選教學內容進行教學設計,在此過程中需完成教案設計、說課、展示及自我反思等系列活動,在分析教材、確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選取教學方法、安排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任務以及反思時,學生會積極參與、將所學理論運用到實踐,真正地實現(xiàn)了“做中學”、“學中做”的教育理念,這樣既利于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也提升了學生的思辨能力,更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最后,無論是小組作業(yè)還是教學設計展示,都應從多維度地進行評價,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法的學習評價以期末考試的成績?yōu)橹?,卷面分?shù)高的學生評價就會偏積極,卷面成績較低的學生評價就會偏消極。但是,期末考試無法完全展示學生的學習水平,分數(shù)高的學生可能在口語表達能力和思維創(chuàng)新方面比成績低的學生要差,因此,需對學生進行多維度的綜合性評判,應將過程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結合,線上學習和線下學習結合,教師評價、學生互評和自我評價結合,注重對學生的思維準確性、邏輯清晰程度、教學設計特色、表達完整性等方面的綜合評價。既能對學生是否掌握基本教學理論知識、學習方法、思維能力等方面進行客觀評價,而且綜合評判需及時反饋給學生,當學生有進步時要實際鼓勵,讓學生更加自信的學習英語,當發(fā)現(xiàn)學生有倦怠表現(xiàn)時要及時溝通,糾正思想誤區(qū),給學生更多創(chuàng)造性話題讓他們自由發(fā)揮,這樣才能讓英語改革向提高學生思辨能力進行。
結語:
在高等教育英語專業(yè)的教學改革中,學校的教學大綱要從實踐出發(fā),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社會競爭力為宗旨。教學中要科學地選擇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要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思維模式,要發(fā)展學生的思辨能力目標。在注重實踐教學的英語教學法中,要將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結合起來,教師要做好引導,讓學生在學會思考、分析后再實踐、在實踐中反思、總結、不斷地提升對英語教學法的認知。英語專業(yè)學生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需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培養(yǎng)英語專業(yè)學生的思辨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要綜合發(fā)力、多學科并進、要合理安排英語課程、設計多層次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受到更科學的教育,培養(yǎng)出更符合社會需要的英語專業(yè)學生。
參考文獻:
[1]韓雪.淺談英語教學法中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J].中國高??萍?,2017,S1:130-131.
[2]黃瑜.新媒體環(huán)境下大學英語教學思辨能力培養(yǎng)探究——評《英語知識課程教學與思辨能力培養(yǎng)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 2018(1).
[3]黃玉霞. 翻譯教學中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J]. 教育理論與實踐, 2017(6):51-53.
[4]潘艷艷.論轉喻思維與外語專業(yè)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J]. 外國語文, 2017(2):127-131.
[5]王建卿.“英語教學法”課程改革與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J].中國大學教學,2011(06):63-65.
[6]王薔.英語教學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作者簡介:
李秀琴(1974.12-)女, 四川綿陽人,碩士,講師, 研究方向: 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