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我國的社會經(jīng)濟正處在一個高速發(fā)展的時期,社會各界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多,其中,良好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作為現(xiàn)代人才必須具備的一項能力,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是學生接受系統(tǒng)化語文教學的第一個階段,在語文課程當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可以使小學生早早地就養(yǎng)成團隊合作的意識,為其合作能力的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合作學習還可以有效地推動學生之間的溝通,營造良好的小學語文學習氛圍,推動小學語文課程的有效進展。因此,本文將立足于當下小學語文教學現(xiàn)狀,談一談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如何開展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工作。
關鍵詞:小學語文;合作學習;培養(yǎng)
自《新課改》發(fā)布以來,教育界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教師們紛紛遵循《新課改》當中的要求,不斷地改進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尋找契合當代學生身心特點的有效的教學方法。在這其中,學生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可以有效提升小組成員學習現(xiàn)狀的教學方式,為大多數(shù)教師所應用。所謂的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指的就是小學語文教師通過指定任務、教學目標來給小組確定下一個明確的方向,督促小組以及當中的成員共同合作,互相促進,來達到教學目標的一種學習方式,遵循了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可以有效地提升小組整體的學習進度,提高成員的協(xié)作能力。同時,還能為小學語文課堂營造一種積極的學習氛圍,使得小學語文課程的教學效率以及教學質(zhì)量都有所長進。
一、 針對班級當中學生的具體現(xiàn)狀,完成合理的小組分配
每一位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學生可能會受到家庭教育、成長環(huán)境、學習底子的影響等多方面不同的影響,所以在教學的過程當中不可能會遇到學習情況一模一樣的學生。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就應當對班級當中每一位學生的具體情況都有大致的了解,通過合理地分配,使得小組能夠起到促進成員的效果,并能保持優(yōu)異的效率,來促使學生得到有效地提升。語文課程其本身的目的就是為了提升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閱讀思維能力。因此,語文教師通過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當中,還應當針對學生的性格特點,來完成小組的分配。具體來說,讓一些善于表達的學生來做小組的發(fā)言人,字寫得比較好的學生作為記錄小組的記錄人等,通過強強結合,來促使學生小組學習發(fā)揮最大的功效,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
以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當中的《畫家與牧童》為例,這是一篇講述唐代著名畫家戴嵩與一名小牧童的故事,教學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學會小牧童敢于指責,實事求是的精神以及戴嵩虛心接受批評的美德。針對這一教學目標,本人將一些學習成績比較好的學生與一些成績不理想的學生分配為一組,在這一過程當中,難免會遇到一些成績好、有傲氣的學生,對我的分配不是那么滿意,在讓他們小組合作交流的過程當中,我讓他們互相對彼此再講述一遍這篇故事,讓他們體會這篇故事蘊含的道理。本人說道:“現(xiàn)在你們又讀了一遍故事,戴嵩作為著名畫家都樂于接受小牧童的批評,小牧童也沒有畏懼戴嵩的身份,實事求是,你們是不是應該向他們學習呢?”聽完我的話,學生紛紛點頭,并表示一定會互相鼓勵,好好合作的,從而達到了學習小組培養(yǎng)學生合作能力的目標。
二、 適時引導,提高合作效果
學生合作學習作為一種可以有效促進學生得以提升的學習方式,需要小學語文教師進行良好地運用,并不是說讓學生之間進行合作就可以放任不管。一方面,因為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都還很小,有淘氣,貪玩的天性,經(jīng)常會借著小組交流的時候說一些閑話,做一做小動作,這是不可避免的,如果語文教師放任自流,既起不到提升學生成績的效果,還會擾亂課堂紀律,浪費課程寶貴的時間。因此,語文教師需要在學生進行交流的時候,在班級當中巡視,制止一些學生的不良行為,維持語文課堂的教學秩序;另一方面,學生在合作交流時,往往會針對某項問題提出不同的意見,教師在此時需要進行適當?shù)囊龑В膭顚W生堅持自己的想法是正確的,但要基于一定的條件,是否可以套入討論內(nèi)容的條件,看一看是不是還不夠完善?這樣一來,既提升合作小組當中的學習氛圍,還保留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發(fā)揮了合作學習的作用以及目的,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
以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當中的《寓言兩則:亡羊補牢》為例,本人在教授該節(jié)課程時,首先根據(jù)學生注意多音字“圈”的讀音、能夠完整講述這一則故事、理解寓言的深意等教學目標,在課堂上為學生朗讀一遍這則寓言,之后,在確保學生都正確地掌握了字的發(fā)音、故事的內(nèi)容的基礎上,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展開探討。途中,碰到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C小組當中的李同學說道:“既然羊是被狼叼走的,應該去找出并打死大灰狼,這樣以后就不會再丟羊了!”小組當中的其他同學針對這一言論紛紛思考了起來,好像認為這一說法也有一定的道理,本人在旁邊剛好聽到了這番話,于是說道:“李同學說的話也有一定的道理,這確實也是一種解決羊丟失的辦法,但是這種辦法并不適用于所有的問題。假如你們現(xiàn)在就像一個農(nóng)場,但是儲存在當中的是時間,時間每時每刻都在不停地溜走,那么應該去找誰要回時間呢?”聽完這番話,同學們都深思了起來,李同學說道:“老師,我知道了!我以后一定好好學習,與小組的其他同學好好配合,節(jié)約時間,只有這樣才能使時間過得有意義!”聽罷,我欣慰地摸了摸李同學的頭,這樣就達到了合作小組培養(yǎng)學生合作能力的目的。
三、 結語
總之,學生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能夠很好地推動學生交流協(xié)作,拓展學生知識面,提升學生學習現(xiàn)狀的教學方式,需要小學語文教師加以利用,在實踐的過程當中能夠不斷地發(fā)現(xiàn)問題,總結教訓,促使這一方式越來越完善,達到小學語文課程的有效開展。
參考文獻:
[1]蔡茂華,周治巧.淺談小學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J].西華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5):122-124.
[2]馬立立.淺談小學語文課改中的“接棒”訓練——小組合作學習下小組長的培養(yǎng)[J].課程教育研究,2015(14):62-63.
作者簡介:
林東炎,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詔安縣三湖小學。